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瘀血质分布及Modic改变对颈椎前路手术疗效的影响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需要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瘀血体质的分布情况和颈椎Modic改变的发病特征,探究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间盘退变等因素间的关系,发掘瘀血质与颈椎Modic改变间的联系。同时对接受ACDF和Hybird手术的颈椎Modic改变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各时间节点患者各项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和影像学资料,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颈椎Modic改变对ACDF及Hybrid手术疗效的影响,探究ACDF及Hybrid手术融合节段术前Modic改变对融合进程的影响及其程度。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横断面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37例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和病历系统信息采集方式,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中医体质资料及Modic改变相关发病特征。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华中医药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回顾性研究部分根据术前MRI影像是否存在颈椎Modic改变分为Modic改变组和无Modic改变组,再根据术式组内分为ACDF组和Hybrid组。Modic改变组24人,其中ACDF组10人,Hybrid组14人;无Modic改变组30人,其中ACDF组1 1人,Hybrid组19人。对比分析四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观察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融合节段融合情况和融合器下沉比例。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横断面研究部分337例患者中共12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其中31例患者被判定为瘀血质,占总数比为25.8%,其中男性10例(32%),女性21例(68%),年龄平均59.4±8.7(43-72)岁。有4例倾向于瘀血质,占比为3.3%,其他体质共85例,占比为70.9%。61例颈椎Modic改变患者中有25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其中9例判定为瘀血质,占总数比为36%;有2例倾向于瘀血质,占比为8%,其他体质共14例,占比为56%。31例瘀血质患者中,9例(29.0%)存在颈椎Modic改变,22例(71.0%)无颈椎Modic改变;85例非瘀血质患者中14例(16.5%)存在颈椎Modic改变,71例(83.5%)无颈椎Modic改变。Modic改变与瘀血质发生间无显著相关性(P=0.067,>0.05)。120例患者中共有35例表现为瘀血质及瘀血质倾向,其中存在Modic改变的共11例,转化分数为69±19.7。无Modic改变的共24例,转化分数为64±1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0.05)。337例患者中颈椎Modic发生率为18.1%(61/337),其中男性30例(49%),女性31例(51%),年龄平均58.7±8.5(42-73)岁。Modic改变发生率最高的节段为C5-6(36例,59%),其次为C4-5(16例,26%),C6-7(6例,10%)和C3-4(3例,5%)。61例患者中共有34例(56%)表现为Modic Ⅱ型改变,Modic Ⅰ型和Ⅲ型发生率分别为14例(23%)和13例(21%)。所有颈椎Modic改变患者Pfirrmann椎间盘退变等级均为Ⅲ级或以上,其中Pfirrmann Ⅲ级1例,Ⅳ级25例,V级35例。职业方面非体力劳动者共36例(59%),体力劳动者共25例(41%)。年龄 41-50 岁 12 人(20%),51-60 岁 20 人(33%),61-70 岁 22 人(36%),71-80岁7人(11%)。Modic改变患者中,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内科基础疾病分别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发生率分别为34%、1 6%、15%、13%和11%。回顾性研究中四组患者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颈部及双上肢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Modic改变组和非Modic改变组中同一术式组间各对应随访点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Modic改变组确切融合+可能融合率低于无Modic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组内ACDF和Hybrid亚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Modic改变组确切融合+可能融合率与无Modic改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0.05),组内ACDF和Hybrid亚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0例出现融合器下沉(下沉率18.5%),Modic改变组与无Modic改变组两组间下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需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中瘀血质较为常见,瘀血质与颈椎Modic改变的发生间相关性不明显。(2)颈椎Modic改变发生类型为Ⅱ型最多,Ⅰ型次之,Ⅲ型最少,好发于C5/6节段。其发生与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相关,退变程度越重的间盘越易发生Modic改变。(3)颈椎Modic改变对ACDF和Hybrid手术的症状改善程度可能无明显影响,与融合器下沉间可能没有明显相关性。(4)颈椎Modic改变可延缓ACDF和Hybrid手术融合节段的骨融合时间,但不影响最终的植骨融合率。
其他文献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90%的临床患者发现时已属于进展期,对癌前病变进行密切的监测并及时有效的阻断是防治胃癌的关键。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是临床公认的疾病演变过程,胃癌的癌前病变(Precanc
学位
目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为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及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的血液透析患者,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根据MMSE评分将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
学位
目的:通过对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的检索、归纳及整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白癜风的古代、现代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古今白癜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特点,总结白癜风病证病机特点,为今后建立以证素为核心的中医辨证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借鉴。方法:通过《中华医典》光盘5.0和图书馆,进行检索和收录古籍中有关白癜风的病因病机论述的文献资料,检索和收录现代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学位
目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以期对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预防及中西医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的腹膜透析患者,通过填写 PHQ-9 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
学位
目的:糖苷类成分广泛分布于中药药用植物体内,且多为中药有效活性物质,如葛根素、荭草素、牡荆素等。糖苷类化合物根据糖苷键的不同通常可分为O-苷,S-苷,N-苷和C-苷,其苷元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有着重要作用,研究者们对苷类化合物糖苷键的断裂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整体看来,关于O-苷,S-苷,N-苷的苷键裂解机制研究相对清楚,但C-苷键裂解的机制研究较为滞后,因为C-苷有着稳定的C-C单键结构且极难溶
学位
目的和意义:本研究基于证素辨证学和聚类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证素特征,并挖掘证素与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糖尿病肾病Ⅲ期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基于证素辨证学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
学位
研究目的:1.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运脾方治疗孤独症患儿社交障碍的临床疗效的同时,观察运脾方联合耳穴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疗效;2.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催产素水平的变化,探索运脾方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明确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共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同时期纳入健康儿童12例。对照组予运脾方
学位
目的:1.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工作者对相关因素进行关注、调整,以期降低内瘘晚期失功风险并尽可能地延长内瘘使用时间。2.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中医防治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3.观察活血散结膏外敷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以期延长动静脉内瘘首次通畅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医疗干预。方法:1.第一部分,计算机
学位
背景 目前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治疗法较多,除了手术治疗以外,有药物类治疗及非药物治疗。CNLBP的非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少,其中,中医的推拿疗法、传统功法与西医运动疗法目前是较为公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的疗法之一。虽然上述疗法均有疗效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缺乏上述疗法之间的相互比较。目的应用网络Meta分析方
学位
目的:对拍痧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东直门医院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纳入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女性16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3.4±6.58)岁,平均病程(4.53±2.47)月。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53.03±6.21)岁,平均病程(4.8± 2.68)月。对照组在指导下自主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