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亚油酸异构体t10,c12-CLA对DIO小鼠的降脂减肥机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肥胖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是一项重大的健康挑战,同时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遗传是导致肥胖的先天要素,而环境相关问题、内分泌调节异常、炎症、肠道菌群、活动等因素是导致肥胖症的后天因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作为食品功能添加剂已被美国FDA许可加入各种食物中,其独特的降脂生理功能使得CLA成为当前减肥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研究用的大都是CLA异构体混合物,不是单一异构体,因此本课题研究了单一异构体t10,c12-CLA对脂质分解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实现CLA产品的专一性功能和高值化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目的:深入研究t10,c12-CLA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降脂调节机制。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由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通过技术手段检测t10,c12-CLA干预后肥胖小鼠表观指标,以及深入研究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附睾脂肪的合成与分解机制,探究t10,c12-CLA对肥胖小鼠体脂蓄积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小鼠的肠道菌群出发探讨t10,c12-CLA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多样性的影响,验证t10,c12-CLA是否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改善小鼠的体脂蓄积。方法:用脂肪含量为60%的饲料(HFD)喂养小鼠6周,建模成功后随机分组,随后分别给予小鼠100 mg/kg、400 mg/kg两种剂量浓度的t10,c12-CLA进行为期6周的干预。在t10,c12-CLA干预后:(1)监测小鼠每周体重、摄食量等表观指标,检测小鼠血清中的TC、TG、HDLC和LDLC血脂水平。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和附睾脂肪的形态,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q RT-PCR、WB)对肥胖小鼠的降脂机制和由肥胖引发的炎症机制进行探讨。(2)通过16S r DNA扩增子测序对肥胖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和功能预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干预6周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10,c12-CLA干预组小鼠的体重、Lee’s指数、摄食量、血脂四项指标水平和脂肪细胞肥大等显著降低(P<0.05)。在肝脏脂质合成代谢方面,t10,c12-CLA干预组脂质合成相关基因Gpat、Dgat、Pap、Vldl、Acc1、Fas、Hmgr和Cyp7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脂质转运、分解相关基因Hsl、Atgl、Pparα、Cpt-1、Ampk、Acox和Scp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附睾脂肪组织的合成分解方面,t10,c12-CLA干预组Wnt和Cebp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Gsk 3βm RNA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1)。在炎症代谢机制方面,t10,c12-CLA干预组的促炎性因子NfκB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炎性因子IκB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10,c12-CLA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Chao1指数)、β多样性及Lachnospiraceae、Desulfouibrionales和Bacteroidetes等优势菌群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同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甲烷代谢”通路、“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通路和“丙酮酸代谢”通路的表达功能显著上调,Firmicutes、Erysipelotrichia和Erysipelotrichales等有害菌群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1)t10,c12-CLA通过上调AMPK的转录,激活下游靶基因Ppars和Srebp-1c的表达,进一步调控下游脂质合成代谢基因的转录,减少了肝内脂质的蓄积。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减少了白色脂肪的生成,与AMPK通路共同调控小鼠的脂质代谢。同时,t10,c12-CLA能够抑制肥胖诱发的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强了机体免疫力。(2)t10,c12-CLA可以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降低高脂饮食小鼠Firmicutes/Bacteroridetes比值,减少脂质蓄积。同时增加了产丁酸盐的Lachnospiraceae等有益菌的丰度,减少有害菌,有利于肠屏障。本课题的意义在于较为全面的研究了t10,c12-CLA对于HFD诱导的肥胖小鼠在摄食、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t10,c12-CLA对肥胖小鼠脂质分解代谢的通路调节机制。这不仅有助于阐释t10,c12-CLA的降脂减肥功能,还对开发脂质代谢紊乱医用食品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将采集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结构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脑区灰质体积变化以及自发神经元活动,并对其脑功能网络的变化进行探讨总结,以进一步了解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首发未规律用药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25例,健康对照组25例,所有被试者基线时均根据自制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CRF)采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并给予颅脑磁共振检查。所有被试
目的探讨基于3D Universal U-Net(3D U2-Net)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系统在3D-TOF-MRA颅内囊状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常规体格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痴呆症最常见的病因。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患痴呆症的人数将增加到1.315亿。淀粉样斑块(amyloid-βprotein,Aβ)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两大主要病理特征。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AD发病的各种机制研发了多种药物,
目的: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胰管与胆管汇合异常的先天性疾病,通过本次前瞻性研究,探究胰胆合流异常与胆囊疾病间的相关性,阐明不伴有胆管扩张的PBM的早期诊断策略,并在癌症发展前对胆囊进行病理学检查。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2019年06月—2020年07月需要手术切除胆囊的病人,包含患有胆囊疾病的病人、胆囊壁增厚且无胆管扩张的PBM病人、
目的:1.对比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关节积液单个核细胞(Synovial Fluid Mononuclear Cells SFMCs)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 HC)的PBMCs中T细胞亚群的比例,寻找与RA疾病相关的的新型致病性
目的:通过描述弥漫性肺泡出血(DAH)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征,增加对自身免疫病合并DAH疾病的认识,找寻两种自身免疫病合并DAH的异同点;通过对自身免疫病合并DAH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诊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DAH患者的住院及门诊随访资
目的:椎间盘源性疼痛,是椎间盘退变或纤维环破裂后刺激疼痛感受器引起的腰痛,是最常见的骨科疼痛之一。人们对椎间盘源性疼痛存在很多误区,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误诊误治现象严重,很难得到早期、有效、规范的诊治。虽然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主要病因,但在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中,一直把椎间盘退变作为研究重点,忽视了疼痛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疼痛未早期干预,极易迁延不愈,转化为慢性病理性疼
目的:探究对患有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中缝闭左心耳是否与降低术后脑卒中风险和死亡率有关,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行二尖瓣置换术并术前患有房颤的507名患者,入选标准:(1)术前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检查(心脏超声、X线、CT)确诊为二尖瓣病变,接受了二尖瓣置换术;(2)年龄>18岁;(3)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十二导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形成。LBs的主要成分是聚集形式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生理状态下,α-syn通常是舒展的可溶性结构,基因突变(如A53T
目的:对首次接受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随访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状态,探讨2型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方式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旨为对患有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与术后随访提供借鉴与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