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靶向PFS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应用卷积、循环神经网络和XG Boost算法,建立治疗前晚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单药EGFR-TK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无进展生存期)区间的疗效预测模型。该模型为涵盖患者基线、检验和影像等疾病特征的多模态半定量预测模型,在降低模型的过拟合的同时,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患者的PFS区间以及肿瘤进展模式。建立并完善模型后,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在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根据患者治疗前基线、检验和影像数据来预测靶向PFS及进展模式,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肿瘤进展,尽可能延长患者的PFS及OS(Overall survival,总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数据库中患者数据的不断增多,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不断完善,预测准确度将不断提高。
  方法:
  回顾性收集存在EGFR基因突变阳性且一线接受EGFR-TKI单药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收集其治疗前的基线、检验和影像数据,并通过ROC、KM曲线筛选预后特异性指标;利用影像标注软件勾画CT影像的肿瘤轮廓,得到不同层面的肿瘤轮廓坐标,并根据靶向治疗前最近一次及治疗后第一次影像评估的肿瘤最大径计来算出肿瘤缩小速率(Tumor Shrinkage Rate,TSR);利用XG Boost算法、卷积和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人工智能预后预测模型,将入组患者的特征数据及结构化的图像数据导入模型中训练,用动态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并不断优化模型。
  结果:
  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癌预后半定量预测模型,虽然四区间PFS预测模型在独立测试集上准确率38.46%,为了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及本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将待预测的PFS区间调整为两个,为半年内和半年以上,二区间PFS预测模型在独立测试集上准确率82.42%。这种区间预测同样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半年内进展即爆发进展,单药TKI往往疗效不佳,建议患者行TKI联合其他治疗;半年以上即单药TKI获益,疗效较好,患者可以选择单药TKI或TKI联合其他治疗。本研究的特征重要性评估显示,对模型贡献程度较大的变量为临床上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角质蛋白21-1、癌胚抗原/CA19-9/CA125)及白细胞、血小板,其次为NLR、MLR、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数、LDH,其同样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这些指标均与PFS呈正相关,提示炎症细胞、炎症因子、血清凝血组成的肿瘤微环境参与了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患者基本信息中,确诊年龄越小患者预后越好;合并高血压的肿瘤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发病时入院状态中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对患者的PFS有影响;患者选用何种一线靶向药物与患者PFS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患者病理学类型(腺癌、鳞癌等)对PFS预后预测贡献不大;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状态中,最常见的为脑转移、骨转移、胸膜转移,但与PFS关联性较大的为肾上腺转移、胸膜转移、骨转移。TSR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SR越高的患者PFS越长,低TSR组与高TS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人工智能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目前仍处在初期开发阶段,本试验浅尝辄止,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不断提高准确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修改、调整优化,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以及可推广性,最后努力真正将此项目应用于临床。
  结论:
  1.167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四区间PFS预测模型在独立测试集上准确率38.46%;二区间PFS预测模型在独立测试集上准确率82.42%。
  2.对模型贡献程较大的变量有血清肿瘤标志物(角质蛋白21-1、癌胚抗原/CA19-9/CA125)及白细胞、血小板,其次为NLR、MLR、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数、LDH。
  3.TSR、年龄、高血压、发病时入院状态、部分远转状态对PFS有影响;选用何种靶向药物、病理类型与PFS无明显相关性。
  4.人工智能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目前仍处在初期开发阶段,本试验浅尝辄止,仍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其他文献
学位
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率在城乡各类人群中居高不下。肥胖可分为中央型肥胖和非中央型肥胖,中央型肥胖因为腹部脂肪过度堆积改变胸壁、肺和膈肌的关系,从而影响全麻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需要针对肥胖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围术期术前评估进行研究,而临床上常用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不能诊断中央型肥胖,CT、MRI有检测成本高,方法复杂等缺点。超声测量腹部脂肪厚度具有成本低,使用便利等优点
学位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肺病(MAC)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特征,并与耐多药性肺结核(MDR-TB)的MS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帮助。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为台州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经菌种鉴定的MAC肺病41例(MAC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时期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耐多药肺结核作为对照组(MDR-TB组)。所有受试者均在抗结核
目的:  动态测定超声引导下腰段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感觉阻滞范围以确定ESPB阻滞的药物扩散特点及有效范围,探讨ESPB用于腰椎融合手术围术期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9年8月-12月于我院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术的患者40例,年龄45~70周岁,ASAⅠ或Ⅱ级,手术时间小于3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20):试验组(N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取俯卧位
目的: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伴随社会老龄化不断增长,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化学治疗为主,而顺铂又是化学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在使用顺铂的治疗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耐药性,这也成为了顺铂治疗失败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肺癌顺铂耐药机制成为现今肺癌治疗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与化学药物敏感性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
学位
目的:  德尔法淋巴结(又称喉前淋巴结)癌转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但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数据较少,为数不多研究中,甲状腺癌德尔法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预测因子及其与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18年8月起至2019年10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是由肝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以单链形式分泌入血浆,其基因位于5q33-qter,包括13个内含子和14个外显子。成熟酶原型FⅫ由5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重链和轻链。FⅫ缺陷的患者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发病隐匿。同时,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全球发现的基因突变甚少。加之,目前暂无FⅫ活性形式晶体结构的报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良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是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IM(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可进展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性淋巴细胞综合症。EB病毒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后机体启动免疫反应杀死病
学位
研究目的: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16S rRNA甲基化酶介导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性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越来越常见,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已经开始出现同时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碳青霉烯酶的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给公众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本研究旨在调查携带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配对标本进行miRNA芯片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638;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miR-638表达水平,分析miR-638在体外诱导的APL细胞系中的表达规律;对不同白血病标本进行miR-638表达水平检测,分析评价miR-638表达水平在APL的辅助诊断、治疗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