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威慑论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kkkkk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是否具有威慑作用以及其究竟具有多大的威慑作用,是几百年来的死刑存废之争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凡主张废除死刑者,无不以死刑根本不具有威慑效果或者不具有大于终身监禁的威慑效果作为其重要立论根据;而大凡主张保留死刑者,则无一不认为死刑对于杀人,特别是谋杀,具有无与伦比的威慑力,并以此作为力主存置死刑的理由。从古代中国思想家深寓着对死刑威吓效果的怀疑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诘问,到近代刑法以等价性制约对死刑的威慑作用的不正当追求,再到现代废除死刑的世界潮流的出现,死刑威慑论走过了从盛行到衰落的生命历程。在对死刑的威慑效果进行理性考察的过程中,死刑是否具有大于终身监禁的边际遏制效果是考察的中心所在。死刑有无威慑效果与死刑有无大于终身监禁的边际威慑效果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一个质的判断,关涉的是死刑的威吓能否遏制犯罪;后者是一个量的判断,考察的是死刑的威慑能够遏制多少人不犯罪。关于死刑的威慑效果的实证研究,则因为所采用的方法、分析的范围、数据的质量以及研究设计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结论。死刑的适用究竟遏制了多少人不犯谋杀罪,因为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而无从得知。迄今为止,关于死刑的遏制效果的假定的实证研究,并没有给其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人类理性告诉我们,只有存在占压倒优势的证据证明剥夺人的生命的行为,会通过遏制暴力而挽救人的生命,一个人道与理性的社会才应考虑剥夺人的生命。但是,对死刑的威慑效果的这一比较考察,并没有得出死刑具有特别的遏制力的结论,既存的证据既不能证明也未能证伪死刑是否具有大于终身监禁的边际威慑效果。死刑是否具有特殊的威慑力仍然是一个有待证明的命题。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混合位积分方程(MPIE)结合矩量法(MoM)对微波集成电路的微带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近年来,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的分析和设计已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课题。因此微带结构
前言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致残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DM时高糖血症除可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企业对配电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配电网分析计算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潮流计算和短路电流计算是配电网的一项基本运
本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目标,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核心,将GIS技术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对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创
铜绿微囊藻是危害最大的蓝藻水华藻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为重要的元素。本论文采用实验室小试和小型模拟装置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含量的水体体系下,微囊藻生长过程中,藻类增
奶牛乳房炎是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多发性且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一种乳腺疾病。 本研究用CMT诊断液检测了山西省四个地区12个奶牛场,共320头次,1150个乳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休闲活动的兴起,休闲体育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现象越来越成为政策和学术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多维的视角对休闲
青铜觚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青铜礼器之一,也是商代酒礼器制度的核心。目前所知最早的铜觚产生于二里冈时期,到殷墟三期发展到鼎盛,殷末周初走向衰亡,西周早期偏晚逐渐消失。本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关自恋的理论,可以发现艾米莉·勃朗特在孩童时期经历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具有一定的自恋倾向。这一倾向在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中得到了证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迅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化,社会结构也随之改变,以往的农民阶级开始脱离土地,变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