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中平原是河北省小麦主要麦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方式的改变,新品种、新栽培措施不断被采用,尤其是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连作,两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背景下,为很多病原菌及虫源越冬越夏提供良好场所,导致小麦多种病虫害发生均有不同程度加重。其中,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气传病害及蚜虫的危害程度呈连续上升态势,严重影响到小麦产量和品质。 为有效控制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献县实验站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辛集实验站开展,系统调查了7个品种(河农6049、济麦22、冀麦585、婴泊700、石麦22、邯麦14和石麦19)、4种灌水方式(越冬水+拔节水、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和0水处理)及5种播量(187.5kg/ha、225 kg/ha、262.5 kg/ha、300 kg/ha和337.5 kg/ha)条件下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同时,针对病虫害的防治现状,优化了不同药剂种类组合及有机硅助剂最佳用量。该研究旨在为冀中平原筛选最适小麦品种及栽培模式,优化学防治技术体系,最终为冀中平原小麦绿色生产模式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小麦品种病虫害发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婴泊700和济麦22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较强,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比冀麦585低28.3%和54.1%。邯麦14和婴泊700锈病发病率较低,邯麦14、济麦22对赤霉病也有明显耐病性,平均病情指数为2.7。济麦22对蚜虫抗性最强,发生高峰时百株蚜量达到1627头,分别为婴泊700和石麦19发生量的66.8%和68.1%。通过测产发现,婴泊700、邯麦14、济麦22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推荐品种。 2.灌水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及蚜虫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没有影响。0水处理下病虫害发生程度最重,平均病情指数比越冬水+拔节水处理高15%~30%,越冬水+拔节水处理下病虫害发生程度最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保证越冬水+拔节水可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随着播量的增大,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也逐渐提高。播量为187.5 kg/ha时,小麦病虫害发生较轻,产量达到6975 kg/ha,播量为337.5 kg/ha时,其病虫害发生程度提高15%~30%,由此可知,冀中平原小麦适宜的播量为187.5 kg/ha。 4.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噻虫嗪WG(120 g/ha)/70%吡虫啉WG(120g/ha)+12.5%戊唑醇WP(600g/ha)+99%磷酸二氢钾(750g/ha)组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均在80%以上,产量分别提高了22.8%和20.2%。有机硅助剂有显著增效作用,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剂量。其中,聚醚改性三硅氧烷效果最佳,常规用量药剂处理使用助剂后,防治效果可显著提高12.2%,产量也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