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固相萃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镇静催眠药物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等。Z-催眠药佐匹克隆和唑吡坦在结构上与BZD不同,但作用机制相同,均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发挥中枢抑制作用。除治疗作用外,BZD/Z-药物与其他镇静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吗啡样物质以及酒精合用时,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在药驾造成的交通事故以及在毒品促成的犯罪中,经常检测到BZD/Z-药物。因此,无论是医学实验室还是法医实验室均需对BZD/Z-药物进行常规分析检测。样品前处理是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步骤,以消除基质成分,避免在定量过程中产生干扰,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分析仪器的机会。尤其是在对高度复杂的基质进行分析时,对样品进行彻底地净化已成为必然。在法医毒物分析实践中,复杂生物样品的分析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样品的前处理是最繁杂、最耗时的步骤。在采用色谱等仪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实际仪器检测仅占总分析时间的30%,而高达60%的时间花费在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的过程中。目前毒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大多存在费时耗力、有机试剂用量大、环境不友好等缺点。理想的前处理方法应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及临床常规分析。固相萃取(SPE)技术是样品前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基于固相吸附介质对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实现生物样本中目标物的有效提取。吸附介质是SPE技术的核心,其对目标物的选择性及吸附效率是高效萃取目标物的关键指标。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提供数量巨大的作用位点,为复杂基质中目标物的高效分离、提取和富集奠定了基础,逐渐成为新兴的SPE吸附介质。基于纳米材料的固相萃取技术因其优越性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及Fe3O4@SiO2-NH2-G5磁性纳米粒子,研究了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介质用于生物样本中镇静催眠类药物分离纯化的可行性,并结合液相质谱检测技术最终建立了准确、灵敏、可靠的分离分析方法,为镇静催眠类药物滥用筛查、法医毒物分析和中毒临床救治提供技术支持,为该类药物相关的法医案件调查取证提供基础数据。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氯硝西泮吸附性能研究目的: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并考察其对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s)的吸附性能。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应用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样品前处理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取聚苯乙烯原料1.5 g,加入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1:1,m:m)混合溶剂10 mL,室温下搅拌4 h,制成浓度为15 wt%的聚苯乙烯溶液。在纺丝电压23 kV、推进速度0.08 mm/min,纺丝距离30 cm条件下,收集静电纺丝8-12小时,制得聚苯乙烯纳米纤维。氯硝西泮被选为BZDs的代表性药物,进行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吸附性能研究试验。优化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吸附剂用量等吸附条件,并在优化的条件下研究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对氯硝西泮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对氯硝西泮的吸附过程,表明纤维内的扩散过程是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值为3.2 mg/g,吸附过程本质上是吸热的,自发的。结论:试验表明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能有效吸附氯硝西泮,具有从水溶性基质中分离纯化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良好潜力。第二部分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HPLC-UV法检测同时分析尿液样本中8种镇静催眠药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的新型固相萃取方法,并将其用于人尿液样本中扎来普隆、唑吡坦、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氯氮(艹卓)、咪达唑仑、地西泮的提取和纯化。方法:采用聚苯乙烯纳米纤维作为吸附介质,自制固相萃取小柱。优化了吸附剂用量和脱附条件等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尿液样本经优化的固相萃取程序制得供试品溶液,取20μL供试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检测分析。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2)(5μm,250×4.6 mm),流动相为50 mmol/L KH2PO4水溶液(A)-乙腈(B),流速1 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8种被分析物在1-1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LODs和LOQs分别为0.2-0.4μg/mL、0.4-1μg/mL。在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8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0.4-113.3%。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度(RSDs)分别为1.3-15.2%和3.7-15.0%。结论:开发的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固相萃取新方法对8种被分析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效能。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准确可靠。第三部分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同时检测人尿液和血浆中的12种镇静催眠药目的:开发和验证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用于人尿液及血浆样本中12种镇静催眠药的检测分析。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并以聚苯乙烯纳米纤维为吸附剂制备固相萃取小柱,分离纯化人尿液和血浆中的12种镇静催眠药。优化了聚苯乙烯纤维用量,上样速度,杂质淋洗溶液,脱附溶剂体积等萃取参数。所得供试品溶液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0.1%氨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电喷雾离子化,多反应离子监测,正离子模式。结果:尿液样本中12种被测物在0.1-20 ng/mL浓度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血浆样本中除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线性范围为1-100 ng/mL,其他10种被测物在0.5-100 ng/mL浓度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尿液样本中,除硝西泮、氯硝西泮的低浓度点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6.0%、15.2%外,12种物质的其他各浓度点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5.0%;准确度用回收率表示,12种被分析物回收率在85.1-110.9%之间。血浆样本中12种被测物的日内、日间RSD范围为1.4-15.7%;回收率为93.4%-116.1%。12种被测组分在尿液和血浆中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43.82-114.6%和47.24-98.3%。12种被测组分在尿液和血浆中的定量下限为0.01-0.1 ng/mL和0.1-1 ng/mL。结论:该分析方法灵敏、准确、高效,适用于分析生物样本等复杂基质中的痕量目标化合物,为镇静催眠药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尤其适用于法医毒物分析和药物滥用或中毒筛查。第四部分基于磁性树枝状结构纳米材料的固相萃取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用于人尿中4种催眠药的分析目的:开发一种以复合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磁性固相萃取(MSPE)技术结合液相质谱检测法来分析人尿液样品中的地西泮、咪达唑仑、唑吡坦、扎来普隆。方法:本文以Fe3O4@SiO2-NH2为中心核,由三聚氯氰和咪唑交替接枝组成的树枝状聚合物(G5)为基础,合成了Fe3O4@SiO2-NH2-G5。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磁性材料的形貌、结构。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关键参数,在样品pH为9、萃取时间为120 s,洗脱溶剂为甲醇/乙腈(1:1),解吸时间为30 s条件下,对4种催眠药进行磁固相萃取,得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质谱系统进行检测。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100 mm),柱温:40℃;流动相A:0.1%氨水溶液,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结果:对所建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扎来普隆、地西泮、唑吡坦、咪达唑仑的检测限分别为0.05、0.05、0.02、0.02 ng/mL,4种被分析物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6,日内精密度在1.4%-9.4%之间,回收率在88.3%-104.8%之间,日间精密度在3.9%-15.2%,回收率在94.1%-108.3%之间。结论:首次成功应用磁性树枝状结构纳米材料Fe3O4@SiO2-NH2-G5提取人尿液样本中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基于Fe3O4@SiO2-NH2-G5的磁性固相萃取法无需传统提取中的离心、过滤、吹干等步骤,仅一步涡旋分散萃取即可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简单、快速、绿色环保、适用于人尿液中镇静催眠类药物的检测分析。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基于TCGA数据库鉴定结直肠癌lnc RNA、mi RNA及m RNA的差异表达及预后相关基因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lnc RNA、mi RNA及m RNA的差异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筛选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RNA,寻找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下载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患者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病理数据。2.利用R语言中的edge R程序包,分别对lnc RNA、mi RNA及m
第一部分 多种超声心动图技术联合在表柔比星诱导的心脏毒性动物实验模型中的应用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多项超声心动图参数在早期检测、预测和联合诊断抗肿瘤相关心脏毒性方面的潜在能力。方法:通过反复给予雄性Balb/c小鼠低剂量表柔比星(6×3mg/kg;n=20)以诱发心脏损伤,同时给予对照组小鼠(n=10)生理盐水来制作动物模型。使用高分辨率啮齿动物超声诊断仪在基线,第二、第四和第六周期后的1天以及化疗结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早发冠心病(P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亚洲国家中日益普遍,然而,对于它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了PCAD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旨在分析P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为PCAD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相
第一部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模拟伴后髁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机制目的:伴有后髁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机制对骨折的诊断、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其复杂型,目前仍存在争论。本研究第一部分的研究目的是从三维空间角度分析这种复杂骨折的损伤机制并提出基于三维损伤机制的骨折分型。方法:1.选取伴有后髁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CT影像资料。应用MIMICS软件将骨折的DICOM文件进行处理,分别重建股骨远端以
第一部分 化疗敏感组和化疗抵抗组NSCLC肿瘤组织lncRNA TUG1表达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目的:研究lncRNA TUG1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组和化疗抵抗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ncRNA TUG1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qRT-PCR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组(n=43)和化疗抵抗组(n=65)肿瘤组织中lncRNA TUG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Kaplan-M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既往也被称为间质性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疾病,病理组织学特征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IL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包含200多种疾病,临床上常常因为病因诊断困难、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预后较差而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儿童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发生肺炎,也是导致学龄前儿童死亡最重要的病因。目前高分
第一部分大鼠M1巨噬细胞注射椎间盘损伤模型构建目的:利用21G针头尾椎穿刺模型做对比研究,探讨M1巨噬细胞椎间盘注射致椎间盘退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以4周龄SPF级SD大鼠为骨髓提取对象,应用含LPS及IFN-γ的培养基扩增诱导大鼠骨髓来源的M1巨噬细胞,将得到的M1巨噬细胞行real-time RT-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b基因的表达。2.选取大鼠Co6-Co9尾椎间盘分
第一部分雌激素的减少与LBP的发生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腰椎退变与雌激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1年4月以腰腿痛来我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女性患者MRI资料。总计纳入443例患者,其中绝经前女性148例患者,绝经后女性295例患者。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对443例患者椎间盘退变进行分级。发现绝经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类型,其发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近10余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呈总体上升趋势。降低AMI的死亡率需从高危人群的识别、预防到治疗、减少治疗并发症等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防治入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部分的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资料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约有209万肺癌新发病例,约176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位居第一位,5年生存率仅为18%。其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缺少典型的临床症状,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或者已出现转移,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减少死亡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肺癌诊断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