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代宫体诗的趋俗存雅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南朝文坛风靡一时的新变诗体,宫体诗在南朝一百六十余年的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自梁代产生以来,宫体诗就被传统雅正诗教观念排斥在外,被认为是背弃雅道的俗化创作。实际上,宫体诗创作虽然有明显的趋俗表现,但从中也不乏雅的因素。趋俗存雅才是宫体诗的完整创作风貌。本文尝试以产生时代——南朝梁代的宫体诗为例,对宫体诗的这一创作风貌进行分析探讨。  引言部分从宫体诗的历史评价与研究谈起。  第一章“求新尚俗潮流中梁代宫体诗的趋俗”首先介绍宫体诗产生时代的“求新尚俗”背景,然后从题材的艳俗、情感的世俗、内涵的浅俗,语言的通俗四个方面对梁代宫体诗的趋俗倾向作具体分析。  第二章“儒学抬头背景下梁代宫体诗的存雅”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本章首先论述齐梁时代的复杂社会思想,从此入手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学审美理想,最后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讨梁代宫体诗的俗雅共存表现。  结论部分就“趋俗”与“存雅”两种倾向相结合在梁代宫体诗创作中的积极作用予以概括。  本文结合宫体诗产生时期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审美观念,从俗与雅两方面对宫体诗人的理论及创作进行综合审视,并以此为基点对宫体诗进行分析评价,以期能够从根源出发得到对宫体诗创作风貌的清晰准确把握。
其他文献
本论文是对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进行的比较研究。在都市环境之中,新感觉派是1930年代现代主义创作流派的主要表现,身体写作是1990年代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写作潮流,在目前的研究之
本文运用语义学的有关理论,从语义角度出发,以语义结构为基础探讨了汉语中的歧义现象。首先,本文认为“歧义”与“多义”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严格划分二者不利于这种现象的研究。其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年级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来获取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改也犹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纷纷闪亮登场,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薄弱的环节,
河流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一。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河流”,富有深厚审美文化意蕴。本文主要讨论其中一种复杂独特的河流审美形态——意象化的河流,即河流意象,以此为切入点,挖
在苏轼的诗词中,有“病兽”意象、月意象、梅花意象、水意象四种核心意象。苏轼诗词中的四大意象继承前人之所长,并融入苏轼独特的创造,不但对研究苏轼的生平思想具有很重要的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下,中国部分都市开始渐渐步入准消费时代,中国的艺术生产在艺术市场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深度被瓦解了,时尚和娱乐成为艺术生产的重要部分。大众
文章基于同经异译和初步的梵汉对勘两种方法,对《维摩诘经》现存的三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特别对三种译本中的“虚义动词”、“言语类动词”以及菩萨名称进行了比较研究。 
近二十年来,有关诗禅的论著时有所见,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一从6世纪到9世纪》、吴言生的《禅宗思想渊源》和董群的《慧能与中国文化》等等,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诗与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