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中目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变迁,西方医学的传入,目病的中医治疗手段,已渐渐在人们的心中被淡忘,然而中医治疗目病的特点和优势,依然存在于历史的洪流中。当今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中多种设备对眼睛的影响甚剧,预防目病的课题也随之重要,中医治疗目病的优势,是一项值得去发掘和研究的工作。
  目的:
  重申针灸对目病治疗的重要性,借着古人在针灸治疗目病的经验总结,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借此协助临床上的应用。
  方法:
  进行民国初以前目病在古籍著作中的检索,其结果分“目病”、“针灸”和“综合”三类;研究内容分为“历代目病的发展概述”、“目病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病的病因病机与证候研究”和“目病外治法与针灸治疗研究”四部分,以微软软件2010Word、Excel为工具,进行汇整、比较、分析和总结,以SPSS进行统计分析。文献来源、检索方法、检索标准、纳入/排除/剔除标准等相关详述于附录1。
  成果:
  由此次研究纳入的209部著作整理结果,从商周时期之著作仅含总数的2%,发展到清代之著作数量占有总数的38%。由比较分析得知目病的专科化萌发于隋唐之前,开始发展于宋金元时代,鼎盛于清代。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吸取前人的经验,有助于未来目病专业化治疗的发展更为完善。
  目病的基础理论发展中,产生了五轮学说和八廓学说,历代医家对这两种学说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看法不一,从历代著作的统计分析,得知多数的医家还是将这两种学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另外还发现两种不同的八廓立说,其精义相同,定位有别。
  历代目病的症候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渐增多,从著作整理的结果,得知明代的著作中最多有达2269个证方,到了清代医家将其简化,且依相同的属性归类,并有多位医家改采取症候的直接分类方式,逐渐走向系统化的归类。发展的过程有如由简入繁,再由繁化简,发展的结果有助临床上掌握病因病机的参考,且提供临床有系统及简便的参考资讯。
  得知历代目病的外治法,很早就被广泛使用,有些依然很有实用性,两种古老的目病手术“金针开障”和“钩割针镰法”,似乎还有深入研究的可能价值。
  从纳入的209部著作中,整理出有论述目病针灸治疗的著作有33部,目病专书有4部,占其各自总数的12%,针灸专著有22部,占其各自总数的81%,综合类著作有7部,占其各自总数的5%,目病的针灸治疗,在针灸专著对目病分门论述的不多,在目病专著的论述也少,综合类医书对目病的针灸治疗有分门论述的,在比例上,可言极少。据仅有的33部著作,进行古人在针灸治疗目病对经络穴位选择的综合整理分析,归纳出内容条目有956条。其所载的内容以“针灸专著”和“目病专著”为多。并整理出“穴位被使用频次”有2036次,“被使用穴位数”有200个,得到的“平均频数”为10.18次,从条目内容的数据分析结果,明显了解了古人在配穴上有以单穴解说其治疗功效的,占64%,有双穴和多穴混合实施治疗,有些并记载着治疗程序和补泻说明,但所占比例不多。而在针灸治疗目病的方式有采“放血治疗”、“灸法治疗”、“针刺治疗”和“混合治疗”,以“针刺治疗”为主为多。在针灸治疗目病对经络穴位选择的综合整理分析结果,被使用穴位为常用穴的有55个穴位,列于表20中。在远端取穴,以“合谷”最为常用,在近端的头面以“睛明”、“攒竹”、“上星”和“头临泣”为多;在各经脉的穴位被使用率,以“足太阳膀胱”为之最,被使用率占20.58%,在“被使用频次”和“被使用穴数”皆最多,另外手足阳明的穴位被使用率也高,手足少阳的穴位被使用率也是高的,还有一个结果是督脉的穴位被使用率也很高,在研究中发现,古人使用项前五穴“神庭”、“上星”、“囟会”、“前顶”和“百会”,运用在目病的用穴颇多,可为今后临床针灸治疗目病的有用参考。特定穴的被使用率比非特定穴较为高,占总频次的51.72%,其中又以五输穴和交会穴的被使用率比其他特定穴为高。而五腧穴中以“荥穴”,“输穴”和“原穴”为多。分析结果古人在针灸治疗目病的规律与基础理论原理基本一致,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的意义。
  最后以五种较典型的目病症候,整理出循经治疗规律与目病循经治疗的总体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皆有显著的相关性,可验证目病循经治疗的总体规律和常用穴位,在临床治疗上有其参考意义。
  结论:
  建议医者掌握两种古老的目病手术“金针开障”和“钩割针镰法”,更期望有医者愿意为“开导法”和目病的针灸治疗,进行更多的临床验证和总结。
  目病的针灸治疗,还需在古人的经验总结基础下,有待做大量的临床验证和总结。
其他文献
富营养化水源水夏秋季节频繁爆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产生的有毒微囊藻毒素用传统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措施.该课题主要考察了生物活性炭(Biologial Activated Carbon,简称BAC)及紫外—微臭氧(UV-microO)两类深度水处理工艺对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关于BAC工艺,该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简称H
学位
目的:糖尿病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大流行病之一,而中国糖尿病发病、患病、死亡的长期趋势仍然未知。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糖尿病发病、患病、死亡率的变化百分比,并评估其净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为临床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BD)2017研究中收集1990年至2017年中国糖尿病的年龄别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数据。通过Joinpoint泊松回归分析估算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
学位
研究背景:  1984年在日本首次发现日本斑点热患者,随后在中国,韩国,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相继报道发现日本斑点热。日本斑点热由日本立克次体引起,通过蜱叮咬传播。日本立克次体是一种严格的胞内寄生,革兰染色阴性细菌。日本斑点热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皮屑和淋巴结肿大等。日本立克次体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anaplasmosis,HA)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以下简称AP)经蜱虫传播的一种新发人兽共患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适、发热、肌痛和头痛等,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和转氨酶升高。它可以引起人感染粒细胞无形体病和反刍动物蜱传热。1994年美国的威斯康辛州首次报道该病例。HA的临床早期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通常与病毒性
目的: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援助与合作实践视角,思辨卫生合作影响因素,构建“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国家分类指标体系,为“分类识别”与“分类施策”提供方法学路径。  方法: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定性归纳卫生合作影响因素框架,应用因子分析法验证框架的合理性;基于因素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初构“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国家分类指标体系;检索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官网及权威数据库、出版著
学位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贫困农村地区最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的筛查方案,为提高筛查的参与率和为贫困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3086名年龄位于35~64周岁的女性进行调查及筛查。研究中筛查意愿的调查采用《宫颈癌筛查意愿表》,共包含5个部分:宫颈癌危险感知、筛查认知、筛查态度、自我效能和筛查意愿。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如今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肺癌的5年总生存率依然低于15%。因此,应确定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靶标以增强预后和个体化治疗。E2F转录因子是一组转录基因,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编码转录因子(TF)家族并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调节和DNA合成。在细胞系,小鼠模型和人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TF与肺癌(LC)肿瘤发生有关。为了
学位
目的:苯代谢物氢醌(HQ)暴露可以产生血液毒性,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HQ对人外周血白血病T细胞(Jurkat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探索可能参与的自噬信号通路,为阐明HQ血液毒性机制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于对数生长期收集Jurkat细胞,分别用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与50μmol/L的HQ处理细胞24h或48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Ju
学位
目的:  了解湖北省成年人健康状况和健康不平等现状,分析影响居民患病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分解各影响因素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针对重点贡献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为湖北省居民健康状况和健康不平等状况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鄂州市、荆门市成人常住人口开展调查,结合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方法获取湖北省不同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数据资料,观察湖北省成年居民在基本人口
学位
目的:  本课题观察并评价火针为主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的中医药疗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口腔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符合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66号,按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