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鄂尔多斯保护区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初期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弃采石场是一种人类活动扰动较强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在全球采矿区域中广泛分布,其生态恢复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持续关注。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雨少、蒸发强、地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同时也受矿产资源开采、城市交通和牧场超载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因此,在自然环境改变和人为干扰的双重胁迫下,废弃地的植被和土壤退化较严重,恢复难度大,亟需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生态恢复。了解废弃采石场生态系统中植被分布格局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废弃地自然恢复的可行性,对该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至关重要。本文以西鄂尔多斯保护区3个自然恢复的废弃采石场为研究对象,将每个采石场根据距废弃地中心由近及远的距离划分为3个距离梯度,以衡量采矿干扰对植物群落的破坏程度。在定量研究距采石场废弃地不同距离梯度下的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从植被-土壤耦合特征的角度探究自然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响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为:(1)随着与废弃地中心距离的增大,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距废弃地600m处干扰较弱植物群落与对照区具有较高的群落相似性。其中,在废弃地中心区域(0m),仅有强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定植;距废弃地中心300 m处,植物种略有增加,主要为藜科和禾本科定植,白茎盐生草仍是群落的先锋物种和优势种,伴生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和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等旱地杂草;距废弃地中心600m处,植物种显著增加,生长型转变,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转向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等旱生灌木为主的多年生草本、灌木群落阶段。(2)随着与废弃地中心距离的增大,土壤质地由中砾石土演变为中砾质砂质壤土,土壤砂粒含量逐渐增多,由19.08%增加到40.14%;石砾含量逐渐降低,由39.40%降低到27.56%;黏粒含量较低且整体无显著变化;废弃地粉粒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废弃地与对照区的土壤p H和表层含水率均无显著差异。同时,随着与废弃地中心距离的增大,土壤全氮(157.1-323.9 mg/kg,对照区379.3mg/kg)、全磷(151.1-348.3 mg/kg,对照区483.3 mg/kg)、全钾(13.3-19.7 g/kg,对照区21.4 g/kg)、速效磷(2.0-4.6 mg/kg,对照区5.4 mg/kg)、速效钾(40.0-114.1 mg/kg,对照区143.5 mg/kg)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全钾含量空间异质性小,土壤全碳(105.4-22.5 g/kg,对照区17.7 g/kg)含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全国统一分级标准,研究区整体土壤肥力为五级水平,养分缺乏。(3)C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因子中速效钾、全氮、全磷、全碳限制作用较大,土壤粒径因子中砂粒、石砾影响较大。随着与废弃地中心距离的增大,土壤质地逐渐好转,土壤养分含量升高。由物种分布看,白茎盐生草和雾冰藜适宜生长在石砾和全碳含量高的中砾石土(壤质砂土)生境中;红砂、四合木和珍珠猪毛菜等小灌木,生长在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但整体仍缺乏的砂质壤土生境中;狗尾草、虎尾草、沙蒿等草本植物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采石场废弃4年后,开采中心区域及其周边受干扰的植被和土壤均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复,但恢复较缓慢,建议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加以适度的人工干预。
其他文献
基于绿豆[Vigna radiata(Linn.)R.Wilczek]基因组注释文件,利用HMMER和Pfam等对绿豆乙醇脱氢酶基因(ADHs)、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s)、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Xs)、甘露醇脱氢酶基因(MTDs)及醛酮还原酶基因(AKRs)进行鉴定,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系统演化等。运用转录组和酶学方法检测正常条件和镉(Cd)胁迫下绿豆苗期根、茎和叶中各基因的表达模式及相应酶活
学位
因来源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Bt毒素蛋白对靶标昆虫有高效的毒性效应,使得转Bt基因抗虫作物在全球内得以推广种植。然而,随着转Bt基因作物在农田的大面积连续种植,靶标昆虫容易对转Bt基因作物产生抗性进化。这大大降低了转Bt基因作物的抗虫能力和经济价值,影响了转Bt基因作物的可持续种植。因此,本研究将RNAi抗虫技术应用到转Bt基因作物,以期延缓田间昆虫对
学位
据统计,我国铁尾矿排放量大,其中直接废置堆砌的铁尾矿占用耕地,覆盖植被,存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现象。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和毒性,持续时间持久且不可逆,对动植物乃至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大面积修复铁尾矿重金属污染效果不佳,并且耗费时间、财力巨大。而微生物联合植物修复铁尾矿操作技术简单、速度快、处理成本低且为环境友好型技术。本研究从甘肃省张掖市东小口子铁尾矿分离筛选到两株锰氧化菌,对其进行了条
学位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多民族聚居,饮食结构多元化,羊肉是当地非常喜爱的肉食品之一。羊肉的烹饪方法有多种,烤羊肉因其制作简单,鲜嫩度高焦香的特色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成为大众消费最主要的加工方式之一。烤羊肉即烤即食,很少有研究关注烤羊肉保鲜的方法,这成为限制烤羊肉成品全国销售的瓶颈。本研究以开发安全高效的生物保鲜剂为目的,对烤羊肉污染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同时采用GB2760-2014目录中的乳酸菌肽、
学位
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入侵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入侵差异,以及外来植物沿着道路边缘向不同生境扩散差异。本研究以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撂荒地、桉树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生境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植被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不同生境群落的可入侵性差异及影响因素、不同生境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典型外来入侵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飞机草(C
学位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其中我国尤为严重,我国盐渍土面积9913万公顷,大多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同时,传统化肥的过量使用,又进一步加重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因此,提高作物的耐盐性能成为我国极地农业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衣藻藻粉作为盐渍土改良材料,通过对高盐胁迫(150 m M Na Cl)下的小麦幼苗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衣藻藻粉(0
学位
砷作为一种天然类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医药、杀虫剂等领域,但同时给空气、土壤和沉积物、地下水以及生物种群带来了砷污染危害,导致全球数百万人口以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面临着砷中毒的风险。而微生物修复能够在克服传统修复技术缺点的同时,利用生物修复机制降低环境中的砷毒性。本研究旨在从砷污染的水体中筛选出具有氧化能力的耐砷菌株,通过探究砷氧化菌株的生物修复机制,为构建性能稳定、高效表达的新型基
学位
为探究三种草本植物联合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矿区土壤微生物,进行初步的耐受重金属细菌筛选,共分离获得三株耐受重金属细菌;对三株菌株进行摇瓶重金属耐受测试实验,确定了三株菌株在重金属离子胁迫下的生长情况以及最高耐受重金属浓度;采用玉米秸秆这一简单的生物炭材料对分离得到的重金属耐受菌株进行复合菌群的固定化,将三株菌株制成固定化菌;利用摇瓶实验,考察固定化菌对重金
学位
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不同,人类因有着独特的生活史特征而成为了共同抚育后代的代表性物种。父母乃至其他亲属都将投入大量资源帮助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由于不同年龄和性别存在繁殖价值差异,亲代资源常通过有偏向性的投资来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本研究从男女性婚后扩散模式这一热点行为生态学问题入手,选择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香格里拉,一个存在多样化婚后扩散模式的典型村落作为研究点,就“坐家”权——即拥有继承父母财
学位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近年来,黄芪根腐病在甘肃渭源县、陇西县、山西浑源县发病严重,对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损失。目前主要依靠轮作和化学杀菌剂防治黄芪根腐病,但其防治效果甚微。因此,本研究旨在寻找和开发有效广谱的生物杀菌剂防治黄芪根腐病。本文以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指示菌,通过体外实验评估植物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