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风险、成因与对策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ka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快速上升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策近年来不断落地。然而,学界对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的危害尚未展开研究,对杠杆率上升背后的原因并未达成一致,政策更多是依靠紧缩货币政策去杠杆。本文围绕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宏观影响、国有企业与宏观杠杆率以及外部需求如何影响宏观杠杆率三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够深化对于宏观杠杆率成因的认识,并对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第二章基于1996Q1-2016Q4的中国宏观数据考察中国杠杆率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利用最大份额法和经典计量回归两种方法,稳健地发现以下结论:(1)私人部门杠杆率对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非线性影响,拐点对应时期大致为2010-2013年,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杠杆率也具有类似结论。(2)政府部门杠杆率仍然处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区间。(3)私人部门杠杆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本章的结论为宏观去杠杆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政策启示为,在“去杠杆”和“稳增长”背景下,可以适度提高政府部门杠杆率,但要抑制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杠杆率。第三章对国有企业杠杆率进行重新审视,旨在澄清对杠杆率所有制的误解,然后利用200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对国有企业投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首先,本章发现2008年以来杠杆率的所有制分化特征并不能表明国有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挤出了非国有企业,杠杆率的所有制分化更多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导致的。然后,本章结合已有文献总结归纳有关国有企业的特征事实,发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一方面下游竞争性行业放开准入,在这些行业里的国有企业面对了竞争,另一方面国有资产更加集中在上游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行业。由于存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游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应该具有效率从而不会挤出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由于存在基础设施瓶颈,上游自然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对下游竞争性行业产生正外部性,从而增加国有企业投资性支出并带动私营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本章基于特征事实提出研究假说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呈现出逐渐提高的特征,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地,国有企业投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非国有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并在中长期有助于抑制宏观杠杆率。此外,本章还发现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并未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以及2012-2015年经济下行期出现显著下降。本章结论意味着近年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由国有企业大幅加杠杆造成的,而是另有其因。为了寻找宏观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第四章从外部需求的视角着手,从实证和理论层面考察外部需求对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影响,这是因为已有文献发现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林毅夫,2018a;文永恒等,2020)。如果这一观点正确,那么由于名义GDP处于宏观杠杆率的分母位置,在分母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宏观杠杆率增速上升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结果。并且,这一结论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理论上都适用。进一步地,如果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构成本轮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那么杠杆率的结构性问题似乎不应该成为杠杆率攀升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章结论)。因此,这个视角也为理解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下滑几乎完全解释了此期间实体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并且,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主要通过总需求渠道影响宏观杠杆率。第五章总结全文。作为一个发展中和转型中经济体,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还很不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大幅上升难免存在内部体制机制等结构性问题的成分,因此很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释放增长潜力,从而达到降低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的目的。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宏观经济金融风险快速积累是在外部经济环境普遍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由于欧美发达国家尚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完全复苏,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需求不足、经济下滑的困境。在此情形下,一方面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另一方面也需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应对外部性和周期性问题,两者共同发力以维持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处于在合理稳定范围。
其他文献
会计-税收差异研究的爆发式增长要追溯到21世纪初期的安然事件和世通财务造假案。当时美国监管层对公司是否需要披露更多的会计-税收差异相关信息提出质疑,甚至有提议取消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别。因此,对会计-税收差异的成因、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相应的理论证据能够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虽然企业所得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收益核算的支持(Chatfield,1977),但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
学位
2007年金融海啸冲击香港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稳健性,亦是金融机构生死存亡的关键。2014年3月,证监会颁布《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加强公司治理执法,这十年金融风暴高低起落令香港多间金融机构面临管治危机,金融机构才开始意识到在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证监会为了避免日后金融危机再次令金融机构面临管治危机,其后证监会每年检讨和修订《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
学位
中国日渐严重的储能和环境污染问题增强了国家推进低碳经济的决心。新能源汽车作为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任。随着国家各类减碳政策的密集发布,地方政府将迎来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制定工作;然而,财政补贴将在2023年完全退出,前期依靠补贴获取市场的路径已不可复制,地方政府需要探索新的推广方案。为避免“衔接断档”、“硬推广”、“盲目投资”等乱象,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
学位
“价格之谜”指的是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没有像传统宏观经济学所预期的那样,造成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西方主要经济体经历了一段产出波动小、通胀整体温和的“大稳健”时代(The Great Moderation Era)。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多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形势也没有引发担忧,全球进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与高债务的“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既要重视发展速度,更要重视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一方面要着力形成优势和产业互补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也要求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体系。要实现高质量的新发展,核心是要激发经济的活力、提升社会创新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归根到底是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此大背景下,研究环境质量与区域经
学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根据业务类型不同,我国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支付和众筹四种模式。其中,互联网信贷是将传统的金融活动和民间借贷转移到互联网上的一种模式,与传统信贷不同,其对象通常是小微企业或个人,参与门槛较低,单笔贷款额度小,信贷审查更灵活。互联网信贷在普惠金融政策指引下得以飞速发展,互联网信贷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学位
连续创业能够极大地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并对社会福利有益,是国家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若没有高质量制度的支持,连续创业可能会变得无效,甚至具有破坏性。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有效性可以减少经济交易的成本,使得经济体内部的交易结构从基于关系的个人化规则向基于非关系型的交易机制转化。连续创业者的行为和连续创业活动的发展都受到国家正式制度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影响,例如,法律能够对潜在连续创业者
学位
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股东与董事、高级经理人等主体的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加剧了银行风险与危机的生成和演变。股东借助有限责任庇护,不当行使权利引发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已成为问题银行的重要诱因之一。对股东权利的有效规制不足,已成为制约各国银行公司治理和监管的“阿喀琉斯之踵”。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如何完善SIFIs等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促使股东规范地行使权利,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国
学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也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物流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多,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全国各地区正积极布局物流产业板块,引导物流企业加速发展,并出现了产业集聚的现象。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物流产业,其集聚效应的产生,对地区经济发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及影响已成为值得探索的关键问题。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空间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学位
外商投资法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之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新的外商投资法律格局,而随着这一制度框架的确立,此前许多涉及外资领域的制度与监管体系也面临全面调整的现实需求。自2013年我国设立上海自贸区作为金融开放试验田后,银行业对外开放以及配套制度的完善,也开始成为一项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立足于这两项制度改革趋势的现实碰撞,以外商投资法所建立的全新的制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