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

来源 :广州体育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农村体育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和基本特征。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农村体育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研究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群众体育,立足于湘西地区这种有着特殊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地理区域,更能彰现“人文关怀”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理念。因此,本文以湘西地区为例,以农村群众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希望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农村群众体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方面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  1、湘西地区农村体育人口数量较低,只占总体的11.2%,低于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的全国体育人口7个百分点,低于2002年吕树庭教授调查显示的广州市农村体育人口18个百分点。湘西地区大部分农村群众的体育意识比较薄弱,体育认知与体育消费都处于较低水平。  2、湘西地区农村群众的体育行为习惯表现一般。在余暇时间里,很多的农村群众还是习惯于选择传统的“打发时间”的休息方式,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一半的农村群众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3、湘西地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农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需要。56.8%的农村群众居住地附近没有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农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时主要选择散步、跑步、球类、游泳和体操等简单易行且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  4、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比较松散。人们主要是以个人自发的形式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活动偏少,农村体育社团组织还不健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情况不够理想。  5、湘西地区农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主要是“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包括没时间、没兴趣、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和经济问题等。影响湘西地区农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各级政府的组织管理和社会的支撑力量;农村群众客观活动条件;农村群众主观活动意愿;社会体育环境及影响力和家庭人员的支持等。  6、运用SWOT方法,对湘西地区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发展优势主要包括农村群众体育需求有所增长;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有所改善。发展劣势主要包括农村群众体育意识水平较低;现有农村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欠缺;农村基层体育管理和指导机构不健全;农村群众体育组织松散;农村群众体育锻炼方式单一。发展机会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战略部署。发展威胁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流失。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攀岩速度(速攀,Speed)是攀岩竞赛项目之一,速攀过程可分为起步、攀登、冲刺登顶三个部份。在速攀的攀登和冲刺登顶阶段,速攀运动员(Athlete of Speed,ASC)的攀登和冲刺登顶
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体育训练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高水平体育运动员的主要来源。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训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竞技运动高水平后备人才的重要场所。 
目的  探索间歇低氧及间歇低氧复合运动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分析间歇低氧、运动对其影响的主效应,比较不同低氧与运动组合方式的交互作用。  方法  雄性 Wi
针对带电巡检机器人在行走及爬坡时出现的行走轮打滑问题,首先采用静力学方法分析了机器人的爬坡能力,设计了压紧轮机构,由于压紧轮与行走轮在接触点的线速度相同,提出了利用
在奥运会、亚运会将要相继举行之际,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视,从官方到民间直到市场无不全副武装,准备迎接世界最大和亚洲最大的体育盛会,作为亚运会举办城市的广州
竞技健美操与竞技艺术体操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两者都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人体健与美的造型艺术。两运动项目的比赛成绩通过裁判对运动员
竞技武术套路的飞速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开始向着“高、难、美、新、稳”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新规则的制定实施,难度动作的使用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已成为整个套
21世纪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更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前沿的一名教师,我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全面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又继续进一步大幅度下降,这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