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文学批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学诚是乾嘉时期名位不显而后来名声大显的学者。但是对于他的《文史通义》的学术思想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历史哲学、方志理论和校雠学方面,这实际上有违《文史通义》的创作初衷。本文在前人有限研究其文论的基础上,运用文史哲结合的传统学术研究路径,对章学诚的文学批评体系进行了知人论世式的探讨。   章学诚的一生是坎坷不遇的一生。在考据学大行和骈文丽辞受尊的乾嘉时期,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文学成就上,章学诚都没有得到当时主流学者和文人的认可和推崇。他在孤独、寂寞、郁闷中专心于文史校雠,并针对当时的文坛弊端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   第一章是对章学诚研究的简单回顾,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重史轻文”甚至略文的跛脚状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宽、更深地拓展章学诚研究,以期能解决研究中存在的片面化格局。   第二章简要介绍了章学诚的生平遭际和他鲜明的性格特征。他对于自己的才华和性情有着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趋向。正因为他自知、自信、自强,所以他才能够不随乾嘉学风和文风而俯仰,才能在不逐时趋中取得和乾嘉学术迥异的文史成就。本章较具体阐释了《文史通义》的创作背景,指出《文史通义》是章学诚苦闷抗争的结果。在其苦闷的抗争过程中,他发展出了庞大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体系。他在哲学层面上阐释了学问和文章经世的观念,认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即“道”永远是和具体事物“器”结合在一起的,而且都是发展变化的。文章也是“器”之一端,因此要使文章具有揭示社会和人心的内在实质性,就必须让文章主要记录人伦日常和典章制度的发展演变。文章乃立言之具而非追名逐利之私有物,因此所有著述应该本着言公之精神,按照作者性情所近,在各种学科融会贯通中,选择适合自己立言的文体形式。对于实斋而言,他最擅长的就是以史学为宗的古文辞体裁,因此,他的文论体系成就主要表现在古文辞正宗的体系的建构上。   第三章论析了章学诚的文论思想,主要是其自成一统的古文理论。根据所有文体都来源于“六经”的观点,他在自己“六经皆史”的理论基点上,认为所有文章都是“史”,提出“史为文宗”的理论。“六经”是后人按照孔子的经世观念而给予的名称,最能体现孔子经世之“微言大义”的是《春秋》。因此,章学诚认为,《春秋》才是最能体现孔子“道器合一”、“文不空言”且包含了创作主体如何在“比事属辞”中取“义”的古文精神,后来的“三史”(《史记》、《汉书》、《三国志》)都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创立了“一家之言”,并一直延续到六朝的沈约还可得其仿佛。但是由于后来文人日益追求辞藻,导致言不符实,文道开始分离,古文以“义”经世的传统开始消亡。到了唐代,由于集众修史,而且多是文人参与,因此谋求辞藻和体例成为修史最主要关心的文体,真古文因此彻底消失了。韩柳虽然大倡“古文运动”,由于韩柳都不懂史学之真谛,因此他们的古文都是文人之文,不再是著述经世之真古文。   如何创作真古文,章学诚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一,必须强调为文之际所具有的“史意”,“立言之士,以意为宗”。要求著述者在临文之际胸中具有大体观念,能够辨清历史发展源流和古人著述宗旨,从而运用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意识,根据事物的新发展而随时著述以究大道,使自己的著述具有有益于世的独特看法和补偏救弊之效,即所谓“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相结合的著述原则。第二,强调了著述者心术之醇正,也就是实斋详论的“史德”和“文德”。著述者仅仅具有才、学、识是不够的,章学诚增添了“德”,即心术。心术不正,著述之“义”难免有偏。如何才能心术醇正?实斋认为必须不逐风气、不鹜虚名,不为外在所惑,更不能私矜文辞,在著述之际保持气平情正,内有所得;在评论之际,设身处地,论古必恕。第三,除了内容和心术之强调外,实斋亦不废文学形式规律的探寻,但他要求例以义起,严辨体例,反对形式的模拟和不顾事实发展的守旧因循,并提出了形式和内容合一的“清真论”,“清则气不杂也,真则理无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求做到纯净雅正,有益世用。第四,在写作手法上,他推崇叙事,因为这可以更好的做到“道器合一”、即器明道,不易受主体之情绪干扰。只有如此,才符合《春秋》“事、文、义”合一的著述宗旨,避免“文”成为“空言”。第五,为了进一步确立自己的古文正宗,他详细论析了著述之文和文人之文的区别:一是文人之文“博而不约”,难为立言宗旨;著述之文“博而能约”属于立言专家之学;二是著述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发展源流有别;三是著述之文与文人之文在文化史中的地位不同;四是著述之文和文人之文的创作方式有别。通过如此详细的剖析,章学诚强烈反对文人修史,也十分鄙视文人之文,并对乾嘉文人之文多有指斥和批驳。   第四章,为了具化章学诚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与其理论的一贯性,本文系统论述了他对袁枚的批评。通过此种批评可以揭示出:章学诚之狠批袁枚,并非单纯出于所谓“卫道”观点,而是因为袁枚的文学理论和章学诚形成了尖锐对立。对立的主要表现点有:袁枚主张文章可以不关世用,主张诗歌可以独抒性灵,并为自己的本能欲望大张其本;章虽然也强调“情”之作用,但主要是指维世之情,并非指一己私情,而且强调文章乃经世之业;袁枚否定“道统”的存在,更否定《春秋》经世的垂训主张,这无疑对于章学诚建立的以《春秋》“微言大义”为旨归的古文文统是釜底抽薪的打击;袁枚不顾世俗舆论,公开好名好色好利,不顾礼教大防而公开招收女弟子,四处招摇自矜,完全违背了章学诚所要求的为文心术之醇正,章学诚认为这不仅有伤风化,而且有辱斯文,流弊无穷。所有这些,都导致了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甚至谩骂。但是,他的批评,很多确实击中了袁枚文学与学术观点的要害,并非无的放矢。通过对袁枚的批评,不仅看出了实斋对自己学术统系的自信和捍卫,也有效地反观了袁枚人品和文学的两面性,甚至部分的透析出了乾嘉学坛和文坛生态的丰富性。   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简要总结,概括出章学诚文论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并肯定其应该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据应有之地位,尤其是他“辨彰学术、考镜源流”的文史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批评特色,较之其他大多文论家的感悟经验式评论,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理论史意义甚至文化史意义。
其他文献
大文豪郭沫若曾为乾陵赋诗曰:地下宝藏无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寻。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郭曾倾力为武则天翻案,故有此说。本文是否属翻案文章之列,想必读者仁者见仁,
本文以清初戏曲家万树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拥双艳三种曲》进行研究。万树是清代初年一名重要的戏曲家,其传奇创作有一定的成就,在清初曲坛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目前学界对
本论文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为己复仇题材”置于近现代女性解放思潮这一时代背景中,置于西方文学中相似题材的影响下,来进行考察与研究。对于该题材作品的具体探讨,则从四
学位
汉语是孤立语,主要靠词序和虚词两种手段来表达语法关系。副词是虚词的一个重要类别。据陆俭明、马真两位先生的统计,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约有130个左右,几乎占整个副词的30%,是
20世纪30年代曾以《缘缘堂随笔》等散文集蜚声文坛的丰子恺,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然笔耕不辍,为世人留下《缘缘堂新笔》、《缘缘堂续笔》以及多篇散见篇章共计95篇。在中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帮助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态助词的正确使用方法,明确汉语的动态助词和日语的体标记的语法意义,通过两种语言的对照揭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与谓语相对应的宾语是汉语构句的重要句法成分之一。韩语与欧美语言不同,其语法的主要特点是格变化,并且是通过附加词尾来实现的,所以在韩语里表示宾语的成分,都需要带上一个同样
学位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原则,也是新闻报道,特别是环境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
赵汸是元代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是新安理学的杰出代表。目前,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和会朱陆”的理学思想,以及他所阐发的《春秋》学说上,而赵汸的生平和交游,对他的学
听力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对听力技能的培养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然而“预测”技能的培养和研究还未受到重视。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以汉语完句理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