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叶豆腐加工工艺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930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腐起源于中国,营养丰富且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豆腐的生产以全豆为原料,存在原料利用率低,浸泡耗时长,豆浆腥味重,豆渣处理难等问题,难以达到绿色、高效的生产要求,制约了豆制品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本研究以大豆全子叶(脱皮大豆子叶)为原料制作豆腐,确定了生产工艺流程,优化了工艺参数;以传统工艺为参照,研究了全子叶豆浆及豆腐的理化性质,对全子叶豆腐工艺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究大豆全子叶预处理工艺。以大豆全子叶吸水率、浸出液营养成分含量为指标,优选的大豆全子叶浸泡温度为20℃、时间为4 h。以大豆全子叶硬度、全子叶豆浆脂肪氧化酶活性为指标,优选的热烫时间为3 min,在此条件下,添加NaHCO3(0.03-0.15%,w/v)对全子叶豆浆粒径分布的影响极小。(2)研究全子叶豆浆制备工艺,该工艺分为纤维素酶酶解和均质两个环节。通过显微成像可见,50℃条件下,在全子叶豆浆中添加纤维素酶,纤维网状结构逐步溶解。综合豆浆中还原糖含量及显微成像结果,优选的纤维素酶添加量为56 U/mL,酶解时间为3.5 h。在30MPa条件下,均质次数与全子叶豆腐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r硬度=0.651,p硬度<0.05;r弹性=0.767,p弹性<0.01;r咀嚼性=0.837,p咀嚼性<0.01);与全子叶豆浆的体积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r 体积平均粒径=-0.993,p体积平均粒径<0.01),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r稳定性=0.874,p稳定性<0.01)。(3)研究了全子叶豆腐煮浆及点浆工艺。在煮浆工艺环节,首先研究了升温及保温过程中全子叶豆浆水溶性蛋白含量、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粘度、体积平均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全子叶豆浆升温过程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表面疏水性呈上升趋势,11S/7S逐渐增大,豆浆粘度逐渐减小,在95℃时又急剧增大;全子叶豆浆保温过程中,豆浆体积平均粒径逐渐增大,水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表面疏水性先上升后下降。以豆浆粘度、巯基含量及豆腐质构为判断指标,优选全子叶豆浆煮浆条件为:升温至90℃并保温5 min。在点浆工艺环节,CaSO4添加量与全子叶豆腐干、湿基得率呈显著正相关(r干基得率=0.826,p干基得率<0.01;r湿基得率=0.898,p湿基得率<0.01),与全子叶豆腐凝胶强度及保水率无显著影响。随着点浆温度的升高(65-85℃),全子叶豆腐干基得率显著提高(r干基得率=0.564,p干基得率<0.05),凝胶强度显著提高(r凝胶强度=0.762,p凝胶强度<0.01),湿基得率及保水率无显著变化。NaCl添加量与全子叶豆腐凝胶强度及保水率呈显著正相关(r凝胶强度=0.596,p凝胶强度<0.05;r保水率=0.632,p保水率<0.01),对全子叶豆腐得率无显著影响。根据正交实验结果,优选的点浆条件为:在加热后的豆浆中加入0.1%NaCl(w/v),降温至75℃时添加0.35%CaSO4(w/v)。(4)比较传统豆腐与全子叶豆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全子叶豆腐中植酸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较传统豆腐少,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比传统豆腐高。GC-MS测定结果表明全子叶豆腐中己醛、反式-2-己烯醛、反式-2-辛烯醛、反式-2-壬烯醛、2-戊基呋喃等豆腥味特征风味物质含量比传统豆腐少。全子叶豆腐干基得率是传统豆腐的1.57倍,湿基得率是传统豆腐的1.51倍。全子叶豆腐凝胶强度为159.5±3.1g,硬度为120.5±1.6g,传统豆腐凝胶强度与硬度更高,其值分别为178.4±4.3g及181.2±4.3g。综合评定全子叶豆腐与传统豆腐的感官品质,全子叶豆腐与传统豆腐品质相接近。
其他文献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其有效地检测是控制其危害的重要方面。目前食源性致病菌标准检测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费时、费力、不够经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防止卫生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快速检测方法中,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高效率以及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而在许多领域受到青睐。但是,
学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外界环境的动荡性,我国企业不得不快速提升其自身对环境感知的能力,才能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继而获得市场份额。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逐渐成为企业成长的一个有力工具。无论是传统的办公系统还是新兴的移动社交媒体,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办公速率。这一现实问题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有不少学者提出信息系统可推动企业敏捷性发展,虽也存在一些信息系统
学位
随着近几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问题日益严重,雾霾事件的频发和空气污染状况的加重,使得大气污染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空气中有害污染物随着呼吸可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经归纳,现有的文献资料研究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主要从暴露-响应函数方面开展的,根据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终点不同,可分为短期健康效应和长期健康效应,为了考察中老年群体的污染健康效应,本文构建了一个
学位
食源性致病菌是危害食品品质、安全和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致病微生物检测的切实实施是有效避免和解决食源性致病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但检测任务极为繁重并不断增大,迫切需要更好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储备和推广应用。集优良新知识、材料和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出更好的快速检测技术,可提供很好的技术储备。便携式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简称血糖仪,Personal glucose meters,PGM)具有
学位
醋酸菌是一类能氧化乙醇产生乙酸同时兼具高耐酸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一般细菌在3-4g/L的乙酸浓度下生长受到抑制,而醋酸杆菌属的成员在乙酸浓度大于40 g/L时依然具有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活力。本文以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巴氏醋杆菌Ab3为研究对象,收集不同酸度条件下的样品S1(酸度10 g/L,种子液),S3(~30 g/L,发酵液),S7(~70 g/L)以及S9(~90 g/L)用于差异膜蛋白
学位
豆乳作为一种植物蛋白饮料,因其营养丰富,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豆乳极易受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鲜豆乳的销售。本文通过添加ε-聚赖氨酸、高酯果胶并结合常温杀菌工艺,研究了对其保质期及稳定性的影响,以达到既保持传统豆乳的风味,又延长其货架期的目的。本研究从已变质豆乳中分离出优势腐败菌,根据腐败菌不同的菌落形态特征,通过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发现优势腐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学位
虚拟品牌社区已成为顾客与企业知识共创的重要开放式在线平台,然而随着知识创造的难度和风险增加,顾客并不愿意与企业共享自己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获得或创造的知识,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虚拟品牌社区对顾客的支持来帮助顾客知识创造,消解顾客内心的抗拒,提高顾客与企业知识共创的积极性。本文首先对社区支持、知识心理所有权、知识共创和顾客领先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参考一些理论,提出相应的假设。本文将企业提供
学位
乳酸链球菌素(Nisin)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抗菌多肽,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Nisin容易与食品成分(蛋白质、脂类)等结合从而发生降解,影响其抑菌作用。为扩大Nisin的效用,本实验利用脂质体包埋技术将Nisin包埋,以其理化性质为指标考察了影响脂质体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优化制备工艺,减少工艺成本。将制备好的Nisin脂质体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中,考察其抑菌性
学位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由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或蛋白质,具有安全、容易降解、无毒副作用和无耐药性等优点。Plantaricin NC8由两条寡肽PLNC8α和PLNC8β组成,属于Class Ⅱb类乳酸菌细菌素,两条寡肽通过协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且其热稳定性良好,安全无毒副作用,在食品、医药及农业等领域均具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对其抑菌机制的研究
学位
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甚至威及生命。抗生素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多重耐药菌出现、二重感染等问题频繁出现,更可能引发“未来无药可用”的严重后果。因此,寻找天然、高效、无害、安全的广谱抗菌剂迫在眉睫。乳酸菌被公认为安全的食品级微生物,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细菌素、过氧化氢等对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具有抗菌效果。植物乳杆菌Z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