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界定广告——一个综合性的关键特征考察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在营销广告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广告交易模式与加速数字营销服务市场的专业化进程,使得“广告”的概念越来越遭遇学界与业界的广泛质疑。随着媒介由“大众媒体”走向“数字媒介”、广告的受众从“大众”走向“分众”并进一步演化成“精准受众”、“参与式受众”,广告效果模式亦由“劝服”、“诱导”演化为“影响”。从历时的考察和当今的概念使用的考察来看,人们对“广告”的内涵或者本质的认识始终莫衷一是。尤其媒介数字化的当今,对于广告是“广”告还是“窄”告,是内容营销亦或是精准营销,甚至广告是否在走向死亡此类基本问题上,一直是学界与业界激烈争议的核心话题。本文对“广告”这一术语的使用及其内涵进行了知识史的综合考察。有的学者从媒介载体定义广告,认为“广告”是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有的学者从广告的功能来定义,认为“广告”是营销的工具;还有学者从广告的信息功能来定义,认为“广告”在本质上隶属于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一部分,或者认为告知功能是广告的本质。基于不同的定义方式和定义基准,学者们对于广告的未来生存形态分别作出了不同的推断:广告正在消亡、平台化、资讯化以及走向数据库式生存。因此,在当今数字媒介传播背景下,“广告”一词的内涵变得更为含糊,在学界与业界都难以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广告”这个名称已经无法精确凸显广告的本质特征。从理论描述来看,“广告”这一概念也正在逐渐被别的名称取代。然而,对于广告学研究和广告教育而言,研究对象的清晰言说始终是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文本以知识史的考察方式,试图回答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广告的认识,并从这些分歧的定义路上中概括出相对稳定的定义性要素,以避免将广告的定义与本质的认识的纷争停留在抽象层面,且有助于在当今数字化媒介状况下,提炼出一个相对更为清晰的广告定义。本研究将通过3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来回答“广告”的本质。研究1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法,对有史以来的2400条广告定义进行探索。研究结果发现:原始广告时期广告的定义中包含“what”(某事)和“whateffect”(引起注意)两个关键要素;印刷媒介时期的广告定义包含三个关键因素,即“what effect”(推销)、“what”(商品或服务的新闻)和“which channel”(印刷);电子媒介时期广告定义的关键特征包含“who”(广告主)、“what”(商品信息)和“whateffect”(传播);数字媒介时期的广告定义则呈现了对其关键特征作出了两种概括性结论。第一种,定义的关键特征包含“who”(广告主)、“what”(商品信息)、“|whateffect”(传播)三个要素;第二种仅包含“what”(广告主或商品信息)、“whateffect”(传播)两个因素。从各个时期的不同定义来看,本文发现只有“What”(传播内容)和“What effect”(传播效果)两个要素是贯穿各个时期最具共识的广告定义要素。由此可见,广告的属概念是“信息传播”;且由于广告为商业社会产物,可以将广告的种差暂定为“商业符号”。因此,可以以狭义方式把广告定义为“广告是商业信息的传播”。基于研究1的结论,研究2类采取描述性的研究以探讨研究1所得出的结论的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1的结论进行修正。立足于“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研究2对各类媒介官方广告交易平台以及广告招商文件上提供的各式广告形式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显示,研究1的结论被验证,并可进一步修正:广告的属概念依然是“信息传播”,广告的种差由“商业符号”更新为“品牌”,在广告的种差中增加另一个特征“有利”。同时给出广告的其他属性“大众”、“付费”、“智能”等。因此,媒介官方运营的广告其定义是:品牌发起的,意图使消费者对其采取有利行为,所做的付费信息传播活动。包含,who(品牌)方、what(品牌)信息、what effect(传播/行动)、whom(消费者)、paid(付费/代价)、nonpersonal(非人员)、mass(众)七个特征。相较于研究1的狭义定义,多出了who、whom、paid、mass和nonpersonal五个特征。研究3为解释性研究,探讨研究1与研究2所抽象出的特征中与广告的判定相关的特征有哪些,从而依此最终确定广告的定义,并对研究1与研究2的结论进行验证与完善。研究3立足于“Whom”(传播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传播对象心目中的广告的定义。本文通过对传播对象所判定为广告的刺激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Whom”(传播对象)认定的广告,具有明确的“品牌”或“商业”信息、“有利”的两大特征,其属概念依然是“信息传播”。至此,消费者心目中的广告可以界定为:有利于品牌的信息传播。最后,结合三个研究的结论,作者推断出广告的界定:有利于品牌的信息传播。这一定义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广告是品牌发起以使消费者对其采取有利行为而做的信息传播活动;其二,从广义上广告可以定义为客观上有利于品牌的信息传播。
其他文献
鉴于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那么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不管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都存在较大分歧。在理论方面,一方面,由于市场自身存在的信息外部性和协调失灵可能会制约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作为产业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也有自己的目标,受限于政府主管部门自身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会
学位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可对垃圾有效减容减重,但垃圾焚烧会产生“三致”物质二噁英。工程上广泛采用活性炭净化垃圾焚烧厂烟道气、吸附脱除二噁英,发达的2~5 nm孔隙是活性炭高效吸附二噁英的前提,但其吸附二噁英的作用机制还不够清晰。泥炭作为煤化学意义上的“准年轻煤”和林产学意义上的“年老生物质”,是制备煤基活性炭或木质活性炭的优良大宗原料。目前,工业生产活性炭主要采用的物理活化法
学位
在航空、航天、发电等领域,经常会用到各式各样的薄壁框架类零件。这些薄壁件结构复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颤振现象。颤振已经成为制约薄壁件高精、高效加工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如何抑制颤振的发生是国际公认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铣削稳定性预测以及在线颤振监测抑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薄壁件在加工过程中同时存在铣削力导致的工件变形量大和振型沿刀轴方向变化明显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考虑力致变形的多点接
学位
刺激响应自组装纳米结构作为“智能”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生物启发的氧化还原响应纳米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在药物递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结构中氧化还原基团如氮氧自由基(或未配对电子)的存在使其能够降低靶向治疗中活性氧(ROS)水平和其他副作用。因此,作为药物纳米载体的氧化还原响应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氧化还原响应氮氧自由基功能化共聚物构建的纳米材料设计的与合成研究还很有限。有一些关
学位
由于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性非常苛刻,导致裸露使用的耐候钢和混凝土包覆的钢筋在服役过程中面临严重的腐蚀问题。向耐候钢和钢筋中添加一定量的Cr元素有效降低其制造成本,但在热带海洋环境中Cr对耐候钢和钢筋腐蚀产物膜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首先设计了五种不同Cr含量的Ni-Mo-Cu钢,系统的研究了热带海洋环境中Cr含量对腐蚀产物膜成膜过程的影响机理,并探索了Cl-浓度对含Cr钢腐蚀产物膜的影响机
学位
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价值学派和狄尔泰在人文历史领域的学科划界、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这些分歧映射了他们所面临的哲学的时代课题,特别是文化科学/精神科学的逻辑奠基与客观性辩护。狄尔泰和新康德主义价值学派具有共同的问题意识,其探讨促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精神科学与诠释学的交汇:新康德主义价值学派基于对历史理解之意义关联和价值关联的揭示,以隐性的方式走上了文化科学的诠
期刊
委托代理问题和投资者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治理相关研究中热议的话题之一。国外安然事件之后“股东积极主义”逐渐崛起,国内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投资者保护的手段,随着《公司法》的不断修订,我国一直在尽力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力求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监管制度下,中小投资者在股东大会上提出的异议是否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和公司治理效应,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本文以2015-2018年
学位
背景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已展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天然免疫细胞在溶瘤病毒治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明确。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巨噬细胞上存在免疫检查点蛋白SIRPα,当肿瘤细胞表达的配体CD47分子与之结合时,会向巨噬细胞发送“别吃我”的信号,进而阻断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因此本研究拟探索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oHSV2)联合抗SIRPα抗体治疗肿瘤的疗效和分子机制。目的探索oHS
学位
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是侵袭性极强的一种恶性肿瘤,预后很差,一般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6个月。虽然有患者长期生存的临床报道,但因为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常受到质疑。ATC尽管临床发病率低,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9%,但由于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每年因甲状腺癌死亡的患者14%-50%为甲状腺未分化癌[1-3]。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颈部迅速
学位
铝合金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具有比强度高、耐冲击和可回收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等领域。但是,铝合金在室温下塑性差,成形性能低,在发生韧性断裂时不会有明显的分散性失稳或集中性失稳,这使得基于拉伸失稳理论建立的传统成形极限图(FLC)无法准确地预测铝合金的断裂应变,而且FLC也无法预测材料在剪切应变路径下的韧性断裂行为。因此,亟需建立能够准确预测铝合金板材在较宽应变路径下成形失效的韧性断裂模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