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型社区治理变迁研究——以山西省中部X社区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型社区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其产生、发展、消亡都具有历时性的特点。本文以山西省中部的X单位型社区为个案,研究单位型社区的治理变迁。印刷厂从1968年筹建到21世纪初期,印刷厂为其职工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福利保障,不论职工大小事情,工厂都是“有求必应”。自21世纪以来,工厂逐步减少福利供给,将大量社会事务推向社会,对职工诉求开始“推脱敷衍”,X社区开始承担起职工和家属的社会公共事务。本文所关注的正是工厂态度转变背后的机制是什么?X单位型社区治理变迁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是本文的绪论部分。该部分论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单位”和单位型社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单位型社区变迁和社区治理结构进行了文献梳理,介绍了本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简述了个案概况。
  其次是本文的正文部分,包括3个章节。第一章讲述了从1968—1978年,在国家、企业、社会三者合一的关系之下,国家权力嵌入下的工厂和依附于工厂的生活区,呈现出依附性的治理方式。第二章分析了1978—2003这一阶段,在市场经济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之下,企业从制度、福利、组织三个层面对单位社区的治理。企业在政府放权背景之下,试图通过“双规范”的管理制度营造“君子国”的社区氛围;在“重建单位制”的整体布局下,通过“企业办社会”、提供全面福利的方式形成工厂内部的“小社会”;通过隶属于工厂的家(居)委员会实现对居民日常事务的管理。这一阶段,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称之为企业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方式。第三章对2003—至今,政社企三者关系分离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这一阶段,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公共事务完全交由社区管理。但是由于政社分离的不彻底,社区行政化色彩浓厚,体现为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方式。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该部分总结了X单位社区的变迁规律,X社区孕育于X厂中,又从X厂中分离出来。X社区的治理变迁体现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从合一到分离的过程。单位型社区的治理应该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协调互动,形成多元的治理结构,并要注重发挥单位型社区的传统优势,实现单位型社区的良好治理。
其他文献
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MBS)这种金融创新业务最早出现在1968年的美国,80年代以来在北美及澳洲的一些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如能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将其科学的移植,必然对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带来深远影响.该文分析证券化基本原理及证券的三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提前支付风险在中国的具体特点及回避手段.并论及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化障碍及对策,提出政府在构建该市场中重
该文试图从分析西方国家和中国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的演变入手,运用一些经济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分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银行业向混业经营发展的动因和模式.该文结构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大部分.正文又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金融业分业和混业经营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西方各国和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第二部分综合运用不同学说对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进行了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比较,分
学位
该文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了信用风险的成因和影响,研究介绍了部分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量化度量主流模型,通过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及借鉴意义,从银行自身和外部经营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学位
近年来,随着市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预付式会员卡已逐渐成为适应高效率经济生活的便捷支付手段之一。作为预付式消费的载体,预付式会员卡简化了交易双方支付的繁琐手续,降低了交易风险,提高了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预付式消费中,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和相配套的监管体系来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规制,更没有一份条款齐备的预付式消费合同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经营者不能按照约定为
惩罚性赔偿是指给予受害人超出其实际损失范围的赔偿金额,其与传统填补性损害赔偿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目的并不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损失,而是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加害人施以惩罚,以达到威慑目的,以抑制侵害行为的再次发生。惩罚性赔偿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并已经开始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且在部分领域得以适用。通说认为惩罚性赔偿具有惩罚、威慑、填补损害、激励的功能,其中,惩罚是手段,威慑才是目的。惩罚性赔偿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基座。但是随着国家政权不断进入乡村社会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嵌入机构,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形成重叠。传统乡村社会本身所遗存的治理组织,乡村治理组织的多元化带来了外溢效应。  本研究以探索乡村治理组织是如何过密化以及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组织整合为主要目的,拟以华南育村宗族大村为本研
学位
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推动了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但与经济发展相悖的是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如资源型城市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过度开采资源导致的地表塌陷、各种重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水土污染以及机动车骤增导致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等。导致环境污染的诱因具有多样性特征,既受群体环境意识影响,也受经济发展指标影响。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有着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等器物层面,更凸显在观念、思维、文化等软实力上,农村逐渐成为“落后”的代名词,乡村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乡村文化断裂、空心化、边缘化趋势进一步加剧等。面对复杂的治理现状,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区兴起了一种“新乡贤”回报桑梓的现象。如何界定新乡贤这一治理主体?新乡贤如何有效参与到当前乡村治理当中并发挥积极作用?在此
学位
建国后,城市与乡村的隔离以及工业化过程中对农业的索取导致了农村落后的局面和发展缓慢的状态。自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和乡村对立结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城市和乡村处于半隔离的状态。“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其重要性不断提升。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通过每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村环境的公共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的自身建设决定着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是全部党建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单位制社会逐渐瓦解,社区取代单位成为国家新的治理单元,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从单位转移到社区。城中村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轨的过渡型社区,既携带着农村社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