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空白”的模糊与明晰化: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中含有大量的空白与未定性。这些空白与未定性不但赋予了中国古典诗歌无穷的魅力,也为读者提供了审美想象的广阔天地,因此有必要从文本空白与未定性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有待深入。中西文论中都提出了空白与未定的美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本论文主要结合中西文论中的空白理论,从文本“空白”模糊与明晰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译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首先,从文本和读者审美接受的角度来说,诗歌译者需要照顾译入语语言规范和译入语读者的审美接受。当文本空白与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将空白填充予以明晰化,在其他情况下则应该作模糊化处理,实现空白处理模糊与明晰化的辩证统一,论文同时提出了文本空白模糊与明晰化的几种常见翻译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还从宏观角度和译者身份的二重性探讨了文本空白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空白首先赋予了译者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为译者提供了阐释的天地,但译者身份的二重性又限制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因为译者必须同时对原文和译文读者负责,不能任意发挥,而应尽量再现诗歌原貌,消解自己的主体性。这样译者翻译时应做到主体性确立与消解的和谐统一,在译诗中再现中国古典诗歌味之无极的空白美,在翻译中建构起最大的意味世界——空白,从而实现译诗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统一。本篇论文打破了传统文本空白处理的二分法,并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确立与消解的概念,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文本空白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为诗歌译者提供一种新思路,从而更好地架起中西文化之间的桥梁。
其他文献
结合二氧化碳矿化磷石膏“以废治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了捕集前直接矿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后矿化2种工艺,从技术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石化和四川大学合作开发的尾气二氧化
近年来,在全球追求绿色增长的大环境下,杜仲产业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协调引导下,我国杜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特征引起了更多的关
赣州海盛钨钼有限公司钨粉生产车间内的工人忙着加工钨粉。自去年4月投产以来,该公司运用国际先进的技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2008年全部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将达5.5亿元。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的动态变化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5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小时、1~7
汉-和越南语中数字是词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的特点很多,如充当主语、谓语、状语等,能跟很多种词类组合如名词,动词等,此外,他们还有一些特殊的特点如表示数目、序数、
一、项目背景南陵县有五分之二为低山丘陵地带,矿藏资源丰富,现己探明地下矿藏有金、铁、铅、锌、白云石、石灰石等,尤以白云石、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而闻名。近几
期刊
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在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动物的产肉能力。该文综述了猪、牛、羊等家畜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克隆、测序、遗传多态
隐喻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不再单单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的方法和手段。但在不同的民族中,隐喻的发生发展基础也是不同的。一种语言中的主导隐喻为我们展示其文
礼貌研究作为语用学领域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们交际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与人合作的前提。课堂作为师生互动的主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