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和木薯淀粉添加对不同加热温度诱导的鲢鱼糜凝胶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kp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鲢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具有产量高、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的特点,是制作淡水鱼糜的主要原料。本课题以鲢鱼糜为研究对象,探究热处理温度(60~100℃)及淀粉协同作用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为不同加热温度下鱼糜凝胶热学特性及凝胶特性的变化,不同加热温度下淀粉-鱼糜凝胶微观结构及化学键的变化,最后探究反复冻融循环对淀粉-鱼糜凝胶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以未添加淀粉(S)、添加马铃薯(P/S)和木薯淀粉(T/S)的鱼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60、70、80、90、100℃)凝胶理化特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指标:热稳定性、流变特性、破断力和破断距离、全质构分析、水分迁移及水分分布、持水力以及白度。结果表明:淀粉的添加对鱼糜中肌球蛋白变性温度影响较小,马铃薯淀粉变性温度与蛋白变性温度重叠(60~70℃)。S、P/S、T/S凝胶的蛋白质凝胶速率分别为5629.33 Pa/℃、6410.00 Pa/℃、5184.00 Pa/℃,储能模量分别在70.9~74.7℃、77.1~80.9℃、93.3~94.5℃范围内达到最高值。随着温度升高,加热温度对S凝胶的结合水相对含量和自由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不易流动水部分转化为自由水,且自由水流动性降低;P/S和T/S凝胶结合水相对含量增加且流动性增强,自由水相对含量显著减少(P<0.05);但随加热温度升高,P/S和T/S凝胶结合水相对含量降低,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增加。淀粉添加可缓解高温处理下凝胶破断力和破断距离降低,提高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回复性;淀粉的添加会协同加热温度的升高降低凝胶白度(P<0.05),S、P/S和T/S凝胶的白度分别降低2.03%、8.51%和12.10%。以未添加淀粉及添加淀粉的鱼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S、P/S和T/S凝胶中蛋白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指标: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非共价化学键含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在凝胶中其膨胀程度受鱼糜凝胶结构限制,马铃薯淀粉在凝胶中随加热温度升高颗粒缓慢膨胀;而木薯淀粉虽糊化温度较高,但因比表面积较大,在80℃出现迅速溶胀;凝胶中淀粉形态与水溶液中差异较大。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游离巯基含量升高,总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淀粉添加提高凝胶中游离巯基含量,但对总巯基含量影响较小。随加热温度升高,S凝胶非特异性连接、离子键以及疏水相互作用含量降低;P/S和T/S凝胶随温度升高非特异性连接、离子键以及氢键含量的升高,但疏水相互作用仍呈现显著下降(P<0.05)。最后,随加热温度升高,凝胶中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交联生成大分子化合物,条带中含量降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原肌球蛋白与凝胶连接减少,但淀粉添加可促进高温下原肌球蛋白与凝胶的连接。探究60℃低温加热和90℃高温加热条件下,S、P/S和T/S凝胶经反复冻融后理化特性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指标:冰晶形态观察、水分迁移及水分分布、持水力、破断力和破断距离、全质构分析、白度。结果表明:经冻融处理,淀粉-鱼糜凝胶结合水出现两个峰,不易流动水转变为自由水且流动性降低;相比于低温制备的凝胶,高温制备的凝胶经冻融循环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较多,且各水分较稳定;相比于S凝胶,P/S和T/S凝胶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的稳定性较好。S凝胶经反复冻融处理破断力显著下降(P<0.05),与冰晶的生长、凝胶结构破裂有关;但冻融循环对低温加热凝胶的破断距离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温加热凝胶破断距离显著降低(P<0.05);淀粉添加缓解凝胶在冻融过程中破断力的降低,但加剧了破断距离的降低。淀粉糊化改善反复冻融过程中鱼糜凝胶硬度的降低,且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内聚性和回复性显著升高(P<0.05),弹性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淀粉糊化改善凝胶冻融过程中白度的减少。
其他文献
1.为分析鲣鱼在蒸制过程中的品质及风味的变化,以鲣鱼的背部肌肉为原料,测定其质量损失率、p H、质构特性、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含量、水分分布、显微结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蒸制过程中鲣鱼鱼肉的质量损失率逐渐上升,在蒸制12 min时的损失率达到19.03%,p H值也呈现上升趋势,弹性显示两个波峰,且蒸制8 min时的弹性最佳,达到2.20 mm。蒸制过程中肌原纤维
学位
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与水平逐步提高,对水产品、肉类等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成分。水产品、肉制品是优质的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它们含有许多氨基酸,且有许多其他微量元素。水产品、肉类等食品在消费时,它们的外观、质地、气味、颜色等是消费者首先注意到的。这些食品的质量特征会影响它们本身的出售和消费者的选择。蛋白质的磷酸化,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磷酸化蛋白的定量分
学位
海洋的高压、高盐、低温、缺氧和少光等生态环境,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策略和代谢机制比陆地生物较为独特。因此,海洋生物中一般具有复杂的骨架结构,以及抗肿瘤、抗菌、抗心血管、抗病毒、抗炎、抗氧化、降血压、免疫调节和预防疾病等多种活性的天然产物。此外海洋微生物还具有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较快、适应性强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优点,它们是寻找高效创新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宝贵资源。海绵是一类结构简单、形态多
学位
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主要由氨基酸进行脱氨作用产生。生物胺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水产品。近年来因水产品中生物胺引发中毒事件常有发生,各国正加强对水产品中生物胺防控技术的研究。关于热加工对水产品中生物胺的影响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基础数据。因此本课题以柔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气相质谱联用仪(GC
学位
随着工业革新进步和人口剧增,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及纺织业废水色度变深,污染物含量增多且处理困难。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吸附处理因其操作简单、可行性强、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当下水处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农副产品因其价格低廉、易于获取等优点,成为开发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吸附剂的研究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稻壳含量丰富。然而天然稻壳吸附量低、可重复利用性差,严重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利
学位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越来越重视寻求安全有效的天然防腐剂。由于乳酸菌细菌素具有无副作用、无耐药性、易被人体蛋白酶所分解等特点,成为了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不二之选。现有发酵蔬菜在加工销售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各种腐败菌的污染,进而导致其腐败变质、产生胀袋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发酵蔬菜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乳酸菌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菌群,在食品工业中有着悠久的安全使用历史。因此,乳酸菌细菌素,无
学位
水产品因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贮藏、运输、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发生腐败变质,致使其货架期缩短,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食品包装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公众健康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活性生物可降解保鲜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受到人们重视。因此,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天然绿色抗菌剂负载在纳米纤维材料中,同轴电纺制备得到功能化核-壳型纤维膜和单轴电纺制备出聚乙烯醇负载抗菌
学位
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属于深海无脊椎动物,生活在高压、低温、低氧的独特海洋环境,在探索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以鸢乌贼胴体为原料,探究其蛋白特性及其营养特性,通过酶解制备抗氧化肽,以体外抗氧化指标自由基清除率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探究了抗氧化性能最优组分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保护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鸢乌贼分离蛋白提取
学位
中华绒螯蟹中富含胆固醇和各类脂肪酸,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中华绒螯蟹在食前要经过加热处理,能够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提高食用安全性,释放呈气味物质,改善风味,但也会降低营养价值。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在化学上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受其化学结构、氧气、光照以及加工储存因素的影响。其中胆固醇容易受热氧化形成胆固醇氧化产物(cholesterol oxides,COPs),研究表明,COPs具有一定的生理毒
学位
食源性致病菌对人类健康与公众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形成生物被膜加剧了它们的致病与耐药风险。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可靶向作用于生物被膜中的特殊物质,从而清除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被膜,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与腐败菌,被视为生物被膜研究的模式菌株,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及环境中,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Pel是一种由N-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