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绮(1619—1694),字薗次(也作园次),晚号听翁,别号“红豆词人”。祖籍安徽歙县,从其父这一代起已迁居扬州。吴绮少年聪颖,五岁能诗,于顺治十一年(1654)拔贡生,授弘文苑中书舍人,后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康熙五年(1666)出任湖州知府,三年后,即康熙八年(1669)失官,从此不再为官,广交朋友,清贫终老。作为清初文学名家,吴绮在骈文、诗词以及戏曲的理论和创作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遍交天下名士,以他为主导形成的湖州唱和之风亦广辐江南文坛,可以说,吴绮的生平经历与交游历史就是一部精微版的清初文学风貌图。然而可惜的是,吴绮的地位和影响却始终难以得到承认与重视,以他为代表的“沉默的大多数”——游离在遗民与贰臣之外的第三种人也一直被研究者们所忽视。本文将吴绮定位为在“遗民”和“贰臣”之外的普通士人的代表。通过对吴绮交游诗作和仕清心理进行细读,尽量找出吴绮身上所具有的时代共性,从而窥探像他这样的文人群体的思想状况和生存状态,他们对传统的继承和反思,对故明的情感以及对新朝的离心和接受。本文选取与吴绮生平与交游有关的典型事迹与人物,试图从全新的角度观照吴绮的人生历程与思想感情,以期刻画出吴绮的人生轨迹及精神肖像,并对以吴绮为代表的、游离在明清之际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的文人群体有一个较为深入的展现。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论述吴绮生平及其交游的相关问题。一、吴绮研究综述本章总结近年来有关吴绮的各种研究,确立吴绮的文学史地位与重要性,分析吴绮未受关注原因,以期拓宽视野,给吴绮等更多的清词人以关注,发掘潜藏着的处在蛰伏状态的思想资源,补充完善清代士人的构架,描绘出一幅更为生动详实的清初文人图景。二、吴绮生平研究本章以吴绮七十六年的儒道交织的人生经历为背景,以其独特的“仕循环”为线索,展现他既传统又特殊的一生,廓清他的人生脉络与宦海沉浮,揭示隐含在其行为背后的复杂而又多重的思想感情。三、吴绮家事稽考本章以汪超宏《吴绮年谱》一书为主要参照,结合史实资料和相关文献,对于其中有关吴绮长婿次婿的排位以及吴绮妻妾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推断,并最终推定吴绮女婿的位次与其妻妾姓名,纠正了《吴绮年谱》之误。四、吴绮交游研究本章以吴绮的交游情况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吴绮与吴伟业、吴绮与龚鼎孳的交游始末,并从爱山台修禊这一吴绮交游史上的最为重要的交游事件出发,以小见大,以期深入论述吴绮与极富盛名的龚氏交游圈的联系与发展,对吴绮的交游历史有一个更为深入的发掘与展现。五、《林蕙堂全集》辑佚本章以汪超宏《吴绮年谱》一书为重要参照,查询相关文献与资料,将书中所列、吴绮《林蕙堂全集》未收的诗文作了集中整理与校对,并全文抄录附于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