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咏庐陵诗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陵在宋代地域文化格局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受宋代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宋代咏庐陵诗的创作主体、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倾向性。因而探讨咏庐陵诗歌在宋代繁荣的原因,梳理咏庐陵诗歌的发展演变的轨迹,分析咏庐陵诗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点,进而研究咏庐陵诗中所体现的庐陵文化特色,对于研究庐陵的地域文学,乃至研究庐陵的地域文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咏庐陵诗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绪论部分,界定宋代咏庐陵诗的概念并收集整理咏庐陵诗歌的文本资料。本文以《全宋诗》和《历代诗人咏庐陵》这两部书,以及相关的诗人别集与地方志中所收录的具有明显描写庐陵风物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就空间范围而言,凡是涉及宋代吉州所管辖的八个县区——庐陵、吉水、安福、万安、龙泉、永新、永丰、太和的典型风物和意象,如青原山、白鹭洲、净居寺、惶恐滩等内容的诗歌,都是本文所关注的对象。
  第一章对咏庐陵诗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进行探讨。主要从历史文化、时代环境和诗人经历等因素来具体讨论。首先,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在南宋最终完成,庐陵成为文化中心之一。宋代庐陵籍进士数量与咏庐陵诗数量成正比,除了进士本身写庐陵诗之外,他们产生的名人效应也使庐陵受到广泛关注。其次,宋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对咏庐陵诗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地方文官制度的推行、朝廷官员频繁调动以及宋朝战败失陷等现象出现,增加了士大夫与庐陵的接触,他们有机缘饱览沿途风光,吟咏赋诗。最后,诗人的经历激发文学创作。通过分析宋代咏庐陵诗创作主体构成比例的变化得出,北宋以外籍诗人咏庐陵为主,南宋以本土诗人咏庐陵为主。外籍诗人或因任职赴官、探亲访友,或因游览胜景、战乱避难等来到庐陵,由于经历不同,他们的创作心态呈现出多样化;而南宋庐陵籍诗人因罢官赋闲或致士退休回乡时,大量创作,掀起了咏庐陵诗的创作高潮。
  第二章对宋代咏庐陵诗的发展概况进行研究。掌握了宋前和宋代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咏庐陵诗歌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对宋代咏庐陵诗歌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宋前咏庐陵诗数量少,且多为羁旅行役之作,情感内容单调。北宋咏庐陵诗多贬谪赴官文人所作,他们为党争所累,表现出进与退的矛盾纠结;南宋咏庐陵诗以山水诗、爱国诗和赠答诗为主,在表达爱国之思和歌颂家乡时展现出庐陵风物的特色。其次,咏庐陵诗的地域分布不均匀,主要沿赣江分布,成因与庐陵各县的经济文化水平、名景数量、外来诗人和交通地位有关。咏庐陵诗涉及的地域广,意象也丰富多彩。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咏庐陵诗的艺术特点:一是创造了庐陵的地域意象,记录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二是运用了庐陵的地域典故,具有地域色彩;三是艺术表现方法上,宋代诗人从庐陵景物中感受万物之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蕴理于诗。
  第三章对咏庐陵山水诗歌中体现的山水文化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对咏庐陵诗当中的山林意象、赣江意象、南溪意象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中解读庐陵以幽、秀、奇为主的山水意境,进而探讨了这些诗歌中所寄寓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并在哲学精神层面分析了诗歌中所蕴含的宋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重视心性修养的禅宗思想。咏庐陵山水诗不仅体现了庐陵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咏庐陵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部分。
  第四章对咏庐陵书院诗歌中的书院文化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潜心读书、考取功名的上进心、“忠孝节义”的思想风貌和当时昌盛的书院游学之风。咏庐陵书院的诗歌中记录了一些当地文人儒士的事迹,并注重展示当地读书传统的世代传承,赞美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以祭祀庐陵本地的名臣醇儒来弘扬“文章节义”的精神,传承庐陵优秀文化,是庐陵书院文化的重要特点。
  总而言之,宋代庐陵籍诗人成就斐然,他们热情歌咏家乡,能够激起当地人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强庐陵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力。这些诗歌记录了庐陵的山水风物、歌颂当地殷实淳朴的风俗人情、赞美了当地重视文章节义、忠孝正气的社会风尚,具有较高的地域文化价值。庐陵地区宗教文化发达,山光水色间的宗教气息是咏庐陵诗的一大特色。由于王庭珪、胡铨、文天祥、周必大、杨万里等人创作量大,受其影响,诗歌主要呈现高亢豪迈、雅正平和、自然清新的风格,表现出咏庐陵诗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前代相比,宋代咏庐陵诗在庐陵山水审美意识和诗歌描写技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宋代咏庐陵诗在庐陵地域文化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其他文献
唐大历、贞元时期,律赋与进士科的联系紧密,其形式的要求原是为了取得评断的客观性,但在规矩越来越严密的情况下,其原本良善的立意逐渐被扭曲,甚至偏离了文学“言情”的根本,故元明两代直斥“唐无赋”。时至清代却又以为“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王芑孙更是将诗和赋共同视为唐代兴盛的文体,认为唐赋在赋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扭转了以往“唐无赋”的看法。白行简为中唐律赋五大家之一,《全唐文》所载录其赋十
学位
唯选构式“NP不XP谁XP”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高,分布范围广,颇具独特性和能产性,能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认定,然而,学界对该构式的研究还存在些许空白,部分观点还有待商榷。因此,本文将“NP不XP谁XP”置于构式视域下,主要从语法、语义、语用及形成机制这几个角度进行重新考察。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陈述选题的意义,梳理构式语法理论、现代汉语反问句以及与唯选构式“NP不XP谁XP
学位
自人类诞生以来,灾难便形影不离,与其他文明相比,诞生于黄土地上的文明经历了更多的磨难。神话作为文学的源头,最早的记录了灾难的发生。灾难神话在我国形式众多,类型丰富,通常情况下我国对个体灾难形式研究较为多见如洪水灾难,而以灾难本身为母题的叙事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文章以上古时期的灾难神话为研究对象,运用母题分析法讨论其中所涉及的主要母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叙事特点,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及重要影响。文章主要
学位
“够”与某些名词结合后,呈现出了某些显著的特异性,如名词呈现为描述义而非指称义、“够+N”整体语义不透明等,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三个平面为理论指导,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够+N”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考察。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分别对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对
学位
珍妮特·温特森当代英国作家,《激情》是其创作的第二部小说,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温特森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亨利和维拉内拉不同的人生遭遇,展现了小人物在战争中的痛苦与迷茫,表达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性别、创伤、空间、后现代主义叙事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男女主人公在经历战争、爱情的伤痛后如何建立起独立的人格,笔者认为作者
学位
《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于1903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并最终成书于1905的晚清白话小说。该书使用近代白话文进行写作,其所反映的语言面貌与当时汉语通用语的口语情况相差不远,故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官场现形记》一书中出现的所有动态助词以及它们在书中出现的次数、频率进行全面统计,并具体分析它们在不同句法环境中所表示的意义,从中归纳出这些动态助词在意义和用法方面的特
学位
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1928-1982)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享有“科幻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之誉。其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反映了在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末日世界中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异化问题。小说指向对后人类语境下人类非单一主体存在的哲性思考。迪克在科幻文学中对技术的思考、未来的想象以及“后人类”迷思的关切,均体现了他的前瞻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绪论评介菲利普·迪克的生平及
当代波兰作家托卡尔丘克的长篇小说《云游》是她荣膺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该小说作为具有实验色彩的大胆的文学尝试,凸显了作家碎片化、网状、跨界的创作思维和文学表达。本文以探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机杼为题旨,聚焦于《云游》文本分析,尝试深入系统地论析作者托卡尔丘克本人的文学观念对其小说叙事机制的影响,揭橥托卡尔丘克小说《云游》的美学蕴含、文学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导论概述托卡尔丘克的生平和创作,
话语标记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以来,到了21世纪才逐渐在国内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关于话语标记的研究多集中于个案研究。在日常的会话交际当中,话语标记“我跟你说”的使用频率较高,在会话过程中对交际双方的互动沟通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目前学界对其作为个案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详细,本文将以话语标记“我跟你说”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以语料库搜集的语料及我们对电视剧台词对
学位
民间手工技艺底蕴丰厚,种类庞杂,与民众社会生产、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一个民族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集聚。蓝靛瑶服饰技艺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艺术特色。百色凌云蓝靛瑶是一个尊重自然、崇拜祖先、追求和谐的民族,由“集体记忆”至“集体技艺”,其服饰技艺世代相传,清新质朴,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水平、审美情趣与品格修养。染布技艺、服饰缝制、剪裁技艺与装饰技艺工序复杂且细腻,也能适应现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