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交流日益加强的今天,翻译活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看作是一种文化交流,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这种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因此,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在全球占主要地位的今天,如何使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通过翻译进入西方世界、以促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正在成为译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林语堂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致力于向西方读者译介了大量的中国经典哲学著作及古典文学作品,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本文将着手于分析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翻译文本的选择及其翻译理论如何在他的翻译文本中得以体现。
在翻译实践部分,论文将选取林语堂中译英作品中的篇章进行分析,意在说明林语堂在极力地平衡作为译者的三种责任,以求在尽量忠实传达原文文本的信息和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使译文被目标读者所接受,达到信、达、美的标准。但是林语堂并非在翻译所有文本时都将三个原则放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林语堂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时,根据原文本的性质,采取了灵活的翻译策略,或侧重于原文思想、内容或意境的传达,或侧重于考虑读者的习惯、兴趣对原文进行编译。
从其翻译作品的整体情况来看,林语堂的翻译倾向于‘以原文文本为导向的翻译’,或者称之为‘异化’的翻译。这也正合了他选择中国古代哲学及文学作品作为翻译文本的初衷,即将其认为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部分介绍到西方,使西方读者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其实不管是采取‘以原文为导向的翻译’策略还是‘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本文意图通过对林语堂翻译文本的分析,揭示林语堂翻译观及翻译实践的价值所在,希冀能对今天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强的社会语境下的中译英实践能有所借鉴;并希望通过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资料疏理,从翻译角度对林语堂研究作一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