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语用界面视角下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转换习得发展特征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格转换,即双宾与格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的转换,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英语与格转换习得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热门话题。受理论语言学和一语习得研究的影响,以往关于与格转换二语习得的研究大多是从词汇、句法和语义的角度进行的。很少有研究从句法-语用界面的视角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与格转换的习得。鉴于此,本研究以界面假说为理论基础,结合本族语特征和非本族语特征,从句法-语用界面的视角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转换习得的发展特征。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转换的习得有哪些类本族语特征?类本族语特征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转换的习得有哪些非本族语特征?非本族语特征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3.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转换习得的发展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句法可接受度判断任务、语境匹配任务和图片诱导产出任务分别用来探究与格转换句法习得、句法-语用界面理解和产出的类本族语特征和非本族语特征。317名和102名处于三个不同二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分别参与了前两项任务和第三项任务。前两项任务以一份问卷的形式呈现。此外,15名和10名英语本族语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参与了前两项任务和第三项任务。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的卡方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GLMM进行分析。根据三个问卷任务和对参与者进行的半结构化访谈,本研究还探究了影响与格转换习得发展特征的因素,并以“从句法-语用界面的视角研究句法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全面分析发展特征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对于与格转换句法习得,类本族语特征表征为学习者可以同时接受介词与格结构和双宾结构,不偏向任一结构。集体数据和个体数据均证实了高级组在句法习得上的表现达到了类本族语水平。对于与格转换句法-语用界面的理解和产出,类本族语特征表征为学习者能够辨别或产出满足旧信息在新信息之前语用原则的与格转换结构。理解任务和产出任务的集体数据以及产出任务的个体数均证实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提升,学习者在句法语用界面理解和产出上的表现有趋近本族语的趋势,但是,初、中、高级组均未达到本族语水平。这揭示了整合句法与语用模块接口处信息的困难,支持了界面假说。(2)学习者与格转换句法习得的非本族语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接受介词与格结构和双宾结构中的任一结构或只接受其中一个结构。个体数据表明,非本族语特征表现为偏离(介词与格结构)、偏离(双宾与格结构)和不定性,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非本族语特征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中级组和高级组的不定性占比显著低于初级组;高级组的偏离(介词与格结构)占比显著低于初级组;高级组的偏离(双宾与格结构)占比显著低于中级组和初级组。学习者在与格转换句法-语用界面理解和产出上的非本族语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不能识别或者产出满足旧信息在新信息之前语用原则的与格转换结构。个体数据表明,学习者在与格转换句法-语用界面产出上的非本族语特征主要表现为偏离、多选性和不定性:初级组的非本族语特征是偏离、多选性和不定性;中级组的非本族语特征是多选性和不定性;高级组的非本族语特征是多选性。而且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非本族语特征的占比也有所降低。(3)影响与格转换习得发展特征的因素有语境、语言输入、对句法-语用映射规则的掌握。根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格转换的习得受语境、输入频率、形式-功能关联和认知资源共同制约。本研究探讨了与格转换习得的发展特征。证实了界面假说的正确性。句法-语用界面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转换习得发展特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与格转换构式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句法模块和语用模块的整合。
其他文献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构建高中英语的共同基础,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支架是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的一种支持。在新课标背景下,支架式教学越来越流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支架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的新视角。关于支架的研究有很多种,但大多数关于支架的研究都是基于在职教师,很少有人关注职前教师使用支架的情况。作为即将成
学位
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语篇,在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总统电视辩论中,总统候选人需要阐述自己的执政方针,表明自己对相关议题的立场、态度和观点。2005年Ken Hyland(a famous applied linguist and an expert in the field of academic writing)提出学术互动模型(model of academic i
学位
在身份研究的话语转向后,身份研究的哲学基础从本质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在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下,身份被视为是动态的、不稳定的;更重要的是,其被认为是在话语中建构的,而非固定的、稳定的、话语前的。因此,身份建构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受欢迎的话题。作为总统选举的重要一部分,美国总统辩论吸引了国内外的观众。在辩论中,候选人会就现行热点话题表态并且通过使用态度语言资源建构多种身份。因此,对总统辩论中的态度资源
学位
情态动词作为在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法概念,在情态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情态动词+动词短语”是情态动词的常见用法,其中情态动词对后接动词短语进行语气修饰,丰富语义表达。“能”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常用的情态动词之一,其构成的情态动词词组“能不能+动词短语”在汉语中的使用也十分广泛,在BCC语料库中检索条目达25200之多。然而,现有研究多基于对情态动词“能”本身的意义研究,从构式语法视阈对“能”
学位
同伴书面纠错反馈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同伴间相互交换作文,针对其语言错误提出修改建议的活动(Chaudron,1988;Lee,2020)。学生行为投入指学生对同伴书面纠错反馈的行为反应,即为了提高文本准确性、未来写作或二语能力,在收到同伴书面纠错反馈后,学生如何处理评语以及怎样修改文章(Ellis,2010;Han&Hyland,2015;Zheng&Yu,2018;Mohammed&AL-J
学位
概念隐喻是概念系统中的跨域映射,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建构话语的一种认知工具(Lakoff&Johnson,1980)。暴力隐喻是一种概念隐喻,其字面意义是一方对另一方造成身体伤害(Demman et al,2015)。近年来,暴力隐喻在各种疾病语篇,尤其是癌症语篇中的使用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探究疾病语篇中某一类暴力隐喻的用法和功能,鲜有研究暴力隐喻通类。另外,由于研究视角
学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模态资源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单一的文本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人们每天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和传递大量通过多模态传播的信息,比如文本、图像、音频等。这一趋势在教育领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教科书编写的多模态化。英语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文字已经不再是呈现知识的唯一方式,图像、图表
学位
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是将“过程”和“性质”等重新识解为“实体”的现象。学术写作英文摘要是对研究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其语言具有简洁性、概括性、正式性、客观性、连贯性等特点。名词化因具有上述特征在学术写作英文摘要中被广泛使用。以往研究多在理论层面探索名词化现象,但对名词化于不同语步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搭配特征的研究尚有不足,此外,多数学术写作研究以语言学类期刊和学位论文为语料,还缺少以英语教育
学位
问询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然而,医患交际中的问询并没有得到充分探讨。因此,本研究基于Kearsley的理论基础和互动语言学理论,旨在探索医患交际中医生的问询话语。通过对长春市某三甲中医院的473条医患对话进行录音并转写,本研究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定性分析。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解答以下研究问题:1.医患对话中医生的问询主要有哪些类型?2.为什么医生在医患对话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问询?3.医患对话中医生的
学位
状态变化是指与特定对象或情况相关的某些属性的变化。状态变化事件属于宏事件之一,是语言在表达状态变化语义内涵时的形态或句法结构。以往的研究表明,状态变化事件正成为当前宏事件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然而,这些研究只是沿袭了Talmy的研究范式,并没有探讨该演绎过程存在的问题。状态变化事件需要更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从“词汇化—识解”模式的创新视角出发,对英汉状态变化事件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