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炸油中极性成分测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不同检测分析技术对煎炸油的极性组分及品质劣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柱层析法对煎炸油中的总极性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煎炸时间、煎炸温度、煎炸油品种对极性组分的影响;通过测定煎炸油的过氧化值、酸值、羰基值、脂肪酸组成等品质质量指标对煎炸油的品质劣变进行研究;采用薄层色谱仪测定煎炸油在254nm条件下的吸收峰强度,探讨吸收峰强度与极性组分含量的关系,建立快速测定煎炸油中总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为深入了解极性组分的组成结构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以及高效液相排阻色谱对煎炸油中的挥发和不挥发的极性成分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1)首先采用国标柱层析法对190℃条件下煎炸植物油脂30 h过程中的极性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煎炸时间、煎炸温度、不同品种对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炸油中的极性组分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随着煎炸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品种的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油脂在煎炸过程中产生的极性组分较多。其中在190℃条件下煎炸18 h后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中的极性组分分别由5.20%,3.80%、3.26%、19.60%增加至23.20%、26.60%、22.67%,32.00%,已经超过或接近GB 7102.1-2003关于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含量限定的27%。采用国标法对190℃条件下煎炸植物油脂30 h过程中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进行测定。与原油相比煎炸后的植物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均发生了变化,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酸值逐渐升高、但整个过程过均未超过GB 7102.1-2003关于煎炸油酸值的限定(≤5.0 mg/g);过氧化值先增大后减小;羰基值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当煎炸时间达到18h时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的羰基值分别达到65.57 meqO2/kg、70.87 meqO2/kg、62.85 meqO2/kg、59.98 meqO2/kg均已超过GB 7102.1-2003关于煎炸油羰基值的限定(≤50 meqO2/kg)。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90℃条件下煎炸植物油脂30 h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油脂在190℃煎炸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以t18:1、t18:2、t18:3为主,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t18:1、t18:2、t18:3的含量均逐渐增加,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的含量增加,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明显降低,其中煎炸30h后大豆油、葵花籽油、米糠油、玉米油、棕榈油中反式酸含量分别由0.57%、0.45%、2.53%、0.67%、、0.12%增加至2.53%、1.51%、4.00%、3.61%、0.44%。增加量分别为1.96%、1.06%、1.47%、2.94%、0.32%。(2)采用camag薄层色谱仪分析煎炸油中极性组分的含量,其中内标物采用分离提纯后的极性组分以及已知极性组分含量的煎炸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与国标柱层析法相比较,通过对不同种类及不同煎炸程度的植物油脂的重复性试验对薄层色谱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煎炸油中的极性组分的含量与薄层色谱吸收峰面积之间具有和很好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均可达到0.9以上,为进一步判定两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重复性验证试验,其中内标物采用分离提纯后的极性组分时,随机测定21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测定偏差小于2%,10个样品测定偏差在2%和4%之间,4个样品测定偏差在4%和6%之间,一个样品测定偏差为6.05%高于6%;而内标物采用已知极性组分含量的煎炸油时共测定33个样品中,有13个样品测定偏差小于2%,4个样品测定偏差在2%和4%之间,5个样品测定偏差在4%和6%之间,11个样品测定偏差高于6%。得出薄层色谱法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测定油脂中的极性组分含量。(3)在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煎炸油总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煎炸油样品中的挥发性极性组分,在萃取温度为70℃、平衡时间为30min、解析时间为4min的条件下,对煎炸油和未煎炸植物油的挥发性极性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煎炸植物油相比,植物油煎炸后产生大量的可挥发性极性组分;不同种类植物油煎炸后的挥发性极性组分大致相同;同一种类植物油煎炸不同的时间成分稍有差异,在煎炸初期挥发性极性组分大致相同,煎炸后期产生了小分子的脂肪酸。煎炸后的植物油与未煎炸植物油主要挥发性极性组分差别:反式-2-庚烯醛、2-己烯醛、1-辛烯-3-醇、2-正戊基呋喃、反式-2,4-庚二烯醛、己酸、庚酸、反式-2-辛烯醛、反式-3,5-辛烯-2-酮、壬醛、反式-2-壬烯醛、反式-2,4-壬二烯醛、反式-2-葵烯醛、反,反-2,4-葵二烯醛、2-十一烯醛、十四烷、十六烷等,其中最为典型物质反,反-2,4-葵二烯醛,其含量占总挥发性极性组分的20%以上。(4)在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煎炸油中总极性组分含量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正相硅胶制备型中压快速纯化液相色谱分离油脂中极性与非极性成分,再对极性物质中非挥发的组分进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离、经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标准相对分子质量-聚苯乙烯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油脂中极性组分经色谱分析后,分离出三种非挥发性极性组分即氧化甘油三酯多聚物、氧化甘油三酯二聚物、氧化甘油三酯单体。分析结果显示190℃条件下煎炸30 h后的葵花籽油中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含量为28.1%,氧化甘油三酯单体的含量为9.1%。纯化后的极性组分中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的含量为63.7%,氧化甘油三酯单体的含量为24.3%。
其他文献
目前天然保鲜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使用茶多酚、蒜辣素、丁香提取物、壳聚糖四种天然保鲜剂处理冷却猪肉,以感官、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 H值、汁液流失率、球蛋
本实验选取了黑米色素、红树莓色素、甘蓝红色素三种天然花色苷类色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 H示差法和LC-MS方法分析了三种天然色素的花色苷含量和组成成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又名朴菇、冬菇,是一种常见的食药两用菌。金针菇中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氨基酸,还含有矿物质、多糖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但同时金针菇
肉脯是我国知名的传统肉制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保藏性好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传统工艺条件下,为了达到较好的保藏效果,肉脯生产经过较长时间的烘干过程和短时间的焙烤过
蛋白质作为稻米中的第二大成分,对稻米品质尤其是蒸煮食用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进一步明晰蛋白质及组成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以来
通过从计算机网络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网络监控系统能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测,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一旦发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以家庭为中心的小说,但其中的地理空间感也十分明显。《红楼梦》中的地理空间,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微观的地理空间以虚写为主,宏观的地理空间
采用~3H同位素标记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脂质体、凝胶和酊剂,给予SD大鼠后,以液体闪烁仪测定皮肤及血液中~3H标记的8-甲氧补骨脂素含量。考察剂型、脂质组成、粒径和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人民生活要求方面还是企业方面都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论述了基于配电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实施步骤、建设模式以及建设
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田服务公司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衰起伏经历了10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石油公司纷纷增加对汕气资源上游勘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