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中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侧链及过程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降解植物甾醇侧链可制备得到雄烯二酮(AD)等重要甾体药物中间体。从AD出发,可以合成几乎所有的甾体激素类药物。然而,该过程中存在着甾醇底物低水溶性、产物抑制和降解等技术难题,限制了这一生物转化法的反应效率。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近年来在生物催化与转化中的应用报道层出不穷,但在微生物降解植物甾醇侧链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还刚刚起步。离子液体的生物毒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也是影响该过程转化效率和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由天然无毒材料如胆碱、氨基酸、羧酸等组成的新型离子液体更具竞争力。本文将胆碱氨基酸离子液体作为共溶剂应用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MB 3683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生产AD过程中,结合其他过程强化策略以提高AD的产量,并探究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中全细胞转化过程的作用机制,推动离子液体绿色工艺的发展。首先,合成了 18种由胆碱阳离子和氨基酸阴离子构成的新型亲水性离子液体,系统评价了其用于植物甾醇生物转化的溶剂特性,探讨了影响植物甾醇生物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离子液体的密度稍大于水,黏度较高,但加入少量水后黏度迅速下降。大多数离子液体的疏水性参数logP小于-2,可作为共溶剂使用,其随氨基酸阴离子侧链类型从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长链烷基>短链烷基>极性基团。离子液体对疏水性底物植物甾醇和产物AD有着优异的溶解性能,且与其极性成反比。离子液体对分枝杆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中3种离子液体[Ch][Asp]、[Ch][Glu]和[Ch][Gln]在高浓度下依然展现出极低的细胞毒性。AD的累积速率受植物甾醇在离子液体共溶剂中的溶解度和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共同影响,随离子液体的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通常在1 vol.%离子液体体系中可得到高的AD初始生产速率。考虑长时间的植物甾醇生物转化过程,离子液体的生物相容性尤为重要,3种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共溶剂体系[Ch][Asp]、[Ch][Glu]和[Ch][Gln]均能有效解除产物降解途径,提高AD的产量。其中,在1 vol.%[Ch][Asp]体系中转化30h的AD产量是缓冲液体系的2倍左右。其次,研究了胆碱氨基酸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中晶胶微球固定化分枝杆菌细胞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生产AD的过程。通过调节亲水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疏水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的比例,利用滴加冷冻聚合法制备得到了 7种不同疏水性的晶胶微球。随着晶胶微球疏水性的增加,分枝杆菌更倾向于聚集分布在微球的表面,微球内部的细胞量明显减少且更为分散。其中半疏水(HEMA/BMA=1:1)晶胶微球固定化细胞在微球内外分布相对均匀和分散,有效地缓解了疏水分枝杆菌细胞易团聚问题,单位细胞的AD产量是悬浮细胞的近13倍。生物相容离子液体[Ch][Asp]和[Ch][Glu]共溶剂体系同样能有效解除固定化分枝杆菌细胞中产物AD的降解途径,在1 vol.%[Ch][Asp]体系中,固定化细胞转化36h的AD产量可达0.37 g/L,是缓冲液中的1.5倍。固定化细胞在多次循环后催化活力损失明显,但其有着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在储存20天后细胞催化活性依然在80%以上。此外,将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原位产物吸附剂与胆碱氨基酸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中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生产AD的过程相耦合,起到促进底物溶解、解除产物抑制和降解的作用。选取了 7种代表性的非/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其中HZ-818树脂具有较好的AD吸附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且对AD具有高选择性,在添加20 g/LHZ-818树脂后缓冲液中分枝杆菌静息细胞转化24 h的AD产量可达1.01 g/L,相比无树脂体系提高了 181%。随后对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中耦合树脂吸附转化过程进行了优化,在1 vol.%[Ch][Glu]体系中添加20 g/L HZ-818树脂后分枝杆菌静息细胞转化36 h的AD产量为1.86 g/L,而在5 vol.%[Ch][Glu]体系中于发酵60h时添加20 g/L HZ-818树脂发酵120h的AD产量可达2.08 g/L。HZ-818树脂对于植物甾醇生物转化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连续使用5次仍能有效促进AD的生产。最后,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研究了胆碱氨基酸离子液体对分枝杆菌中甾醇侧链降解几个关键酶的影响。从分枝杆菌全基因组中定位了2个编码胆固醇氧化酶(ChO)的基因chO1和chO2,1个编码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基因hsd,3个编码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的基因kshA1、kshA2和kshB,以及1个编码3-甾酮-Δ1-脱氢酶(KstD)的基因kstD。甾醇脱氢酶ChO1和ChO2因其活性位点上方灵活的疏水环结构,在低浓度(0-1 vol.%)离子液体存在时活性基本不受影响,而另一种甾醇脱氢酶3β-HSD暴露在外的催化区域使其相比于ChO更易受到离子液体的影响。KshA1和KshA2活性口袋附近带负电,易吸引离子液体中的胆碱阳离子,破坏蛋白的底物结合通道结构;KstD活性口袋附近带正电,易吸引离子液体中的氨基酸阴离子,改变底物与活性位点的相对位置,使得催化活性降低。添加离子液体后上述AD甾核降解酶的部分α-螺旋结构逐渐转变为无规卷曲结构,荧光光谱显示离子液体与AD甾核降解酶的Trp残基间存在相互作用并降低了蛋白的稳定性。因此AD甾核降解酶KshA1B、KshA2B和KstD对离子液体的耐受性较差,在低浓度(0-1 vol.%)离子液体存在时催化性能就会被明显抑制。相比于[Ch][Glu]而言,[Ch][Asp]对KshA1、KshA2和KstD活性和结构的破坏更为严重,可能与其较高的电离度有关,其解离的阴阳离子与蛋白残基的相互作用较强。对上述甾醇侧链降解关键酶在离子液体共溶剂体系中活性和结构的解析,验证了[Ch][Glu]和[Ch][Asp]对分枝杆菌AD降解途径的抑制作用,阐明了两种离子液体在植物甾醇生物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绿色无毒的胆碱氨基酸离子液体可作为共溶剂应用于植物甾醇侧链降解过程,与其他强化策略发挥协同作用以提高过程转化效率,在甾体药物生物转化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含离子液体体系中全细胞生物转化的机制探讨,可为离子液体的设计及开发提供更多理论指导,推动生物催化与转化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内容,目前新形势下单靠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但是职业教育极少关注甚至完全忽视了第二课堂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功能与新定位,忽视了第二课堂在工匠人才培育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扩展空间。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全面革新思路,重新定位第二课堂,深剖第二课堂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中重新定位的意蕴内涵,创新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以高
期刊
在社会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城乡空间不断经历着被重构的过程,城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二者发展速度与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失衡”,城中村就是这种“城乡二元”失衡状态下的产物。城中村的出现和存在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福利空间分化。在这里,资本、权力和社会力量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各种社会空间现象十分复杂,体现了社会和空间的双重复杂性。“城中村”现象所折射出来的问题
学位
颗粒输送(气力输送与水力输送)因具有输送量大、操作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颗粒输送为耗能过程,为减少输送过程的能耗,常推荐在最小输送速度(压降最低点对应的输送流速)附近进行操作,但该操作区内流型复杂多变,固体质量流率波动大,给工业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困难。因此,基于最小输送速度的形成机理,开发输送流型的识别方法和固体质量流率的跨流型定量检测方法,一直是颗粒输送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学位
茂金属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过程中展现出了优异的聚合活性和灵活的聚合物结构可控性,以其为催化剂合成的高性能聚烯烃材料极大地促进了国防、能源、医疗和生活等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烷基铝氧烷是该催化体系中最重要的助催化剂,在催化剂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烷基铝氧烷是烷基铝部分水解得到的低分子量齐聚物,基于游离水的合成路线是大规模生产具有普适性和高催化活性产品的重要方法。烷基铝的水解反应是一个存在复杂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与碳纳米材料(CNMs)的迅速发展,CNMs对纳米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影响备受关注。CNMs能够通过生物调控或合理运输分配营养物质来发挥其在提高农业效率和环境修复效率方面的作用,这为纳米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CNMs对植物的影响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以及其高昂的制备成本和潜在的生物危害性,目前很多CNMs在农业环境中的应用是有争议的。因此降低CNMs的成本,提高其作用效率,明确材料
学位
糖敏微针贴可根据血糖浓度自动调节胰岛素释放速度,并且具有微创无痛等优点,有助于糖尿病人更好地管理血糖,提升生活质量。现有文献报道的糖敏微针贴主要有组装式、一体式和核壳结构式微针贴等三类,还存在着胰岛素负载量低、组分溶解和制备复杂等问题。本论文采用苯硼酸基为糖敏基团,以简单温和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一体式和核壳结构式糖敏凝胶微针贴,研究了其溶胀行为、机械强度、胰岛素分布和胰岛素控释性能,探讨了其糖敏机理
学位
氨(NH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化学品,在农业中用作肥料,是一种无碳能源载体,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目前,氨合成主要依赖于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其年消耗量占世界能源供应消耗量的1~2%,且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CO2。鉴于化石燃料短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电化学氮还原反应(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NRR)合成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可持续高效固氮发展策略,因为该
学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优异的抗冲击、耐磨损和耐腐蚀等性能。然而UHMWPE初生颗粒中存在大量的链缠结,限制了分子链的取向、扩散和松弛行为,不但使UHMWPE的熔体黏度大,熔体加工异常困难,而且其力学性能也仅为理论值的1/3。究其原因,UHMWPE通常采用负载型催化剂在60℃以上的淤浆聚合工艺中生产,一方面,活性位点在载体表面随机分布、距离近,使近邻活性链发生缠结,另一方面,60℃以上
学位
化工分离过程是化学工业中能耗与投资最集中的环节,其中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高度相似体系的高效分离是化工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难题。吸附分离作为常规热驱动分离的补充或替代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此类化学品分离的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含有开放金属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典型的Lewis酸性位点,能够诱导分子极化,增强与客体分子的相互作用,但生产成本高、高热/化学稳定性差等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分离中的应用。针对
学位
负载型纳米材料分散性好、结构稳定、易于回收,在催化、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形貌密切相关,传统釜式反应器中物质混合不充分,重复性差,制备得到的材料形貌较差,工业化生产不稳定。微通道反应器比表面积大、传质速率快,合成过程可控性好,易于放大,能够可控化合成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材料。本文将3D打印技术与微通道反应器相结合,研究了微通道反应器内负载型纳米材料的非均相合成过程。主要研究内容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