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外成熟培养(IVM)是现代胚胎工程中的一个主要技术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卵巢上丰富的卵母细胞资源用于体外受精、核移植和转基因等相关胚胎工程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机理等的研究。为了优化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顺利开展胚胎工程领域内其他相关研究,本论文研究了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激素、丙酮酸钠、培养基平衡时间、培养时间、培养密度、卵泡大小、卵丘细胞、卵巢热应激及不同应激条件下保存时间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1)在单因素多水平实验中发现,在含有 10% 胎牛血清(FBS)的 TCM199 中添加 10 μg/ml FSH(80.18%)、10 μg/mlLH(80%)、1 μg/ml E2(76.67%)和 0.3 mM 丙酮酸钠(77.5%)能够显著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其它浓度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分别用灭活和未灭活的 FBS 培养卵母细胞,结果发现成熟率无显著差异(P>0.05)。(3)培养前将培养基分别平衡0 h,5 h,10 h 和 20 h,结果发现平衡 20 h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8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50 μl 微滴中分别培养 5,10,15,20 枚 COCs,结果发现 10 枚/50 μl的体外成熟率(76.67%)显著高于 5 枚/50 μl 的培养密度(33.33%,P<0.05),但与15 和 20 枚/50 μl 差异不显著(P>0.05)。(5)将卵母细胞分别培养 16 h,20 h,24 h和 28 h,结果发现培养 24 h 成熟率(80%)显著高于 16 h(42.5%,P<0.05),但与 20h 和 28 h 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16h,20h,24h,28h),Ⅰ型第一极体排出率逐渐降低(80%,50%,49%,32%),Ⅲ型第一极体排出率逐渐上升(0%,7.69%,21.46%,36.36),Ⅳ型第一极体排出率无显著变化(0%,3.85%,4.39%,4.55%)。(6) 直径 2~6 mm 的中等卵泡获得的 COCs 卵丘包裹最好,其中 A 级和 B 级卵母细胞获得率为 87.73%,高于大卵泡(66.67%)、小卵泡(65.38%)和充血卵泡(13.10%),其体外培养成熟率(73.08%)也显著高于大卵泡、小卵泡和充血卵泡(53.12%,45%,0%,P<0.05)。(7)COCs 成熟培养后观察发现,卵丘四级和三级扩展的卵母细胞成熟率(76.43%,76.12%)显著高于二级,一级和零级扩展(44.97%,26.81%,0%,P<0.05);A 级和 B 级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78.33%,76.66%)显著高于 CD 级和 EF级(38.33%,0%,P<0.05),说明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成熟有关。(8)卵巢采集后 2 h运回实验室,分别于 4℃,15℃,25℃,37℃和 39℃保存 0.5 h,再进行成熟培养,结果发现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 16.67%,43.33%,63.33%,73.33%和 60%;结果还发现,卵巢保存时间长时,保存温度可适当降低,有利于卵母细胞培养成熟,保存 6 h 适宜的保存温度为 25℃(成熟率为 53.33%)。以上结果说明,TCM199 中添加 10% FBS,10 μg/ml FSH,10 μg/ml LH,1 μg/ml 17-βE2 和 0.3 mM 丙酮酸钠,在培养前平衡 20h,培养 24 h 有利于卵母细胞成熟;自中等卵泡采集的并且卵丘颗粒细胞包裹 2 层促进卵母细胞成熟;10 枚/50 μl 的培养密度有利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卵巢长时间运输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复方黄柏颗粒的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
为在鹌鹑乃至禽类直接有效的实施配子和胚胎工程扫清禽蛋结构复杂,胚胎发育过程特殊带来的障碍,为加速转基因改良禽类品种以及胚胎冷冻、核移植和性别控制等的进程,发挥禽类作为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三黄鸡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肠道内容物pH值和免疫器官的影响。选用300只11日龄健康无病、初重基本一致的三黄鸡进行饲喂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
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高蛋白优质饲料作物,随着近年来在南方地区种植面积的增加,南方地区的酸性铝毒土壤、炎热潮湿的气候和严重的杂草病虫危害等成为扩大苜蓿种植规模的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需借助于育种手段。但传统育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因此利用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加速育种进程,改进紫花苜蓿性状,使之适应南方地区的种植是必要的。但生物技术研究的实施需要一个有效的组织培养平台,而迄今尚未建立针对南
本文选取270只1d艾维茵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采用2×3随机化设计(维生素C分为250、500mg/kg两个水平,维生素E分为50、100、200mg/kg三个水平),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
本试验采用2因子2水平等重复交叉试验设计,通过对2种含粗纤维不同的饲粮养分消化率、消化道主要器官及其他内脏器官形态结构、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和屠宰试验等指标的测定,研究
14C-βc与14C-Lutein的制备 利用螺旋藻能够合成β-胡萝卜素与黄体素的特性建立了14C-β-胡萝卜素(14C-β-Carotene,14C-βc)与14C-黄体素(14C-Lutein)的合成方法。实验分为两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主要包括多倍体的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等,在鱼类遗传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为探讨鱼类人工诱导四倍体及雄核发育二倍体的新方法,以天然四倍泥
采用舍内环境指标的测定和气流型的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个规模化奶牛场泌乳牛舍的自然通风系统进行了评价,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散栏式泌乳牛舍内的空气分布,为牛舍通风系统的设
掌握马匹营养需要量是制定马匹饲养标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马饲养标准。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半岁、1岁和2岁年龄阶段伊犁马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