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脂代谢和肝脏SIRT1/AMPK表达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肥胖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之一。肥胖时,循环脂质水平的增加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变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并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现已证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相互关联,在调控脂代谢稳态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SIRT1属于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最初研究认为它主要参与延长生物寿命和限制热量摄入等生理功能。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SIRT1在糖、脂肪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1],已经有SIRT1激活剂如白藜芦醇改善能量代谢作为对抗衰老、抗氧化的产品[2]。而AMPK作为调控能量稳态的重要激酶,是真核生物细胞和有机体代谢的中心调节剂之一,负责监管细胞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平稳运转,主要调控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糖类代谢[3]。因此,本实验以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肥胖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量控制、电针、电针联合热量控制进行干预,以SIRT1和AMPK对肝脏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为切入点,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肝脏的组织形态学以及肝脏中SIRT1、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的蛋白表达,进而分析评价电针和热量控制调控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脂代谢和肝脏SIRT1/AMPK表达的效应。方法1.造模:5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70只,按随机号码表法抽取15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另55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诱导胰岛素抵抗肥胖模型。喂养10周后,以大鼠体重、Lee’s指数评价肥胖模型;随机抽取普通饲料喂养组大鼠3只、高脂饲料喂养组大鼠12只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测量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符合两项标准视为造模成功。分组:随机选取普通饲料喂养的10只大鼠分入正常组,并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入模型组、热量控制组、电针组、针+热控组,每组10只。2.各组干预方法: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热量控制组:高脂饲料单独饲养,每天给予30%热量限制;电针组:高脂饲料喂养,给予电针干预;针+热控组:给予电针和热量控制干预。电针干预方法:取穴:足三里、丰隆、关元、中脘;使用0.25×25 mm一次性毫针,连接HANS LH202H型电针仪电极,参数设置:2 Hz,1 m A,连续波。每次电针15 min,每周治疗3次,总疗程为8周。3.指标检测:于干预的0、2、4、6、8周测量所有大鼠体重、肛鼻长,并计算Lee’s指数;于干预的第6周检测所有大鼠腹腔糖耐量(IPGTT)、腹腔胰岛素耐量(IPITT);治疗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检测GIR,其余大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胰岛素(Insuli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检测肝脏的组织形态结构,免疫蛋白印迹法(WB)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肝脏组织中SIRT1、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1.高脂饲养8周对大鼠体重、Lee’s指数及GIR的影响:喂养8周后,与普通饲养组比较,高脂饲养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增加(P<0.01),GIR值降低(P<0.01)。2.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体重、肥胖程度、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1)各组大鼠体重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从干预第0周到第8周体重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第4周,热量控制组和针+热控组体重开始出现差异(P<0.05,P<0.01);干预第6周,电针组体重开始出现差异(P<0.01),针+热控组体重减轻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5,P<0.01);干预第8周,三个干预组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针+热控组体重减轻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1),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Lee’s指数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ee’s指数从干预第0周到第8周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第4周,针+热控组Lee’s指数开始出现差异(P<0.01);干预第6周,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Lee’s指数开始出现差异(P<0.01),针+热控组Lee’s指数降低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5,P<0.01);干预第8周,三个干预组Lee’s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针+热控组Lee’s指数降低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5,P<0.01),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Lee’s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血脂的比较: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C、TG、FF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干预组TC、TG、FFA含量降低(P<0.01),针+热控组TC、TG、FFA含量降低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5,P<0.01)。(4)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的比较:(1)各组大鼠IPGTT的变化:在注射葡萄糖前(即0 min),各组大鼠血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注射葡萄糖开始至第30 min,各组大鼠血糖均升高;第30 min至120 min,各组大鼠血糖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第30 min至120 min模型组血糖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第30 min,三个干预组血糖降低(P<0.01),三个干预组血糖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0 min到120 min,针+热控组血糖降低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1,P<0.05),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血糖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IPITT的变化:在注射胰岛素前(即0 min),各组大鼠血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射胰岛素后的60 min内,各组血糖均降低;第60 min后,各组血糖开始回升。第30 min至第120 min,模型组血糖均高于正常组。第30 min,三个干预组血糖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但三个干预组血糖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0 min至90 min,三个干预组血糖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针+热控组血糖低于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P<0.01,P<0.05),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血糖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0 min,三个干预组血糖均低于模型组(P<0.01),针+热控组血糖低于热量控制组(P<0.05),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血糖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GIR的变化:干预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IR降低(P<0.01);模型组与三个干预组GI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IR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干预组GIR升高(P<0.01,P<0.05),针+热控组GIR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升高更明显(P<0.05,P<0.01)。(4)各组大鼠INS的变化: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S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干预组INS含量降低(P<0.01),针+热控组INS含量降低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1,P<0.05),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INS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学以及肝脏SIRT1、AMPK、p-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1)各组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学比较:正常组肝细胞索结构清晰,肝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异染色质少而着色浅,能清晰看到核仁;模型组肝细胞索结构紊乱,肝细胞肿胀变形,细胞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滴,细胞浆较少,并被挤压到细胞周围,细胞核被挤向一侧;热量控制组肝细胞索仍较模糊,肝细胞肿胀,肝细胞内以小泡型脂滴蓄积为主,但仍存在少许大泡型脂滴;电针组肝细胞索模糊,肝细胞肿胀,细胞内含有较多脂滴,细胞核受到挤压;针+热控组肝细胞索较模型组、热量控制组、电针组清晰,细胞质较均匀,细胞内仍存在脂滴。(2)WB检测各组大鼠肝脏SIRT1、AMPK、p-AMPK蛋白表达的结果比较:(1)各组SIRT1的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IRT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干预组SIRT1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热量控制组SIRT1蛋白表达增加比电针组更明显(P<0.05),针+热控组SIRT1蛋白表达增加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1)。(2)各组AMPK的蛋白表达: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p-AMPK的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AMPK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干预组p-AMPK蛋白表达增加(P<0.01),热量控制组p-AMPK蛋白表达增加比电针组更明显(P<0.01),针+热控组p-AMPK蛋白表达增加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5,P<0.01)。(3)IHC检测各组大鼠肝脏SIRT1、AMPK、p-AMPK蛋白表达的结果比较:(1)各组SIRT1的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IRT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干预组SIRT1蛋白表达增加(P<0.01),针+热控组SIRT1蛋白表达增加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5,P<0.01)。(2)各组AMPK的蛋白表达:各组AMPK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p-AMPK的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AMPK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干预组p-AMPK蛋白表达增加(P<0.01),针+热控组p-AMPK蛋白表达增加比热量控制组和电针组更明显(P<0.05,P<0.01),且热量控制组p-AMPK蛋白表达量高于电针组(P<0.01)。结论1.热量控制、电针、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均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的体重及肥胖程度,降低血脂,改善腹腔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脂滴蓄积,改善肝脏的组织形态。2.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的体重及肥胖程度、血脂代谢、腹腔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胰岛素敏感性、肝脏SIRT1和p-AMPK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优于单纯热量控制和电针干预。3.热量控制对肝脏SIRT1和p-AMPK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优于单纯电针干预。4.综上所述,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于减轻体重、调节血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调控肝脏SIRT1和p-AMPK蛋白表达的效应更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炎性反应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TLR4/NF-κB信号通路在免疫和炎性反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学习记忆是评价神经系统整体发育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依据补肾化痰治法选穴,观察电针“肾俞”、“丰隆”穴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基于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肾俞”、“丰隆”穴影响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60只2月龄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25
学位
目的:我们根据“肾主恐”、“肾生髓通脑”的中医学理论,利用产前复合恐惧刺激作用孕鼠建立孕期恐伤肾模型,观察由孕期恐惧刺激诱导的子代大鼠行为改变和补肾填精方左归丸作用后的行为特点,并探究孕期恐伤肾影响子代大鼠脑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孕期恐惧刺激,恐伤肾组)和空白组(正常饲养)。孕7天开始,采用梅花针叩击头部、电击脚板、模拟地震平台、高分贝噪音随机刺激恐伤肾
学位
目的本研究运用特制轴向压力装置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采用针刀治疗4周,并建立空白组、假模型组、模型组及针刀治疗组4组进行对照,观察兔腰椎间盘组织的影像学、形态学以及兔腰椎间盘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含量的变化,验证针刀干预治疗退变兔腰椎间盘的有效性,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为针刀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4只5~6个月,体质量(2.5±0.5)kg的雄性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于造模
学位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世界第二大常见的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表明,针灸已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医学,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可以有效防治和延缓PD的进程,其机制可能涉及针刺激发人体自身调节系统,保护多巴胺能(Dopamine,DA)神经元免于损伤有关。GLP-1R相关信号通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促细胞生存通路,但是电针如何通过GLP-
学位
目的精神情志问题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且为其重要临床特征。故本实验以急性与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诱导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纽蛋白(vinculin)及NGF-Trk A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从中医心与脾胃
学位
背景:对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得到的抗肿瘤有效成分进行结构修饰,探讨其构效关系并深入明确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求发现毒性更低,活性更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一直是药物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也是这一领域的难点。毛喉鞘蕊酸(Coleolic acid)是从我国民间中药鞘蕊苏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半日花烷型化合物,已有研究表明其对肺癌细胞具有抗增殖活性,但其抗肿瘤活性有限。目的:以毛喉鞘蕊酸为先导化合物,设计
学位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睡眠记忆门诊、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患者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患者用药进行分析,挖掘真实世界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潜在规律,为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之间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睡眠记忆门诊、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
学位
目的:挖掘温肺化饮细辛-干姜药对(XGHP)治疗COPD寒饮伏肺证大鼠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作用途径,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检测XGHP的有效成分,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文献报道进行成分筛选及相关靶点的预测,并运用动物实验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2)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采用香烟烟雾+
学位
目的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挖掘质量较高且效果明确的临床试验类文献所记载处方信息,归纳总结出中医药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核心药物,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中枢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网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从建库以来到2021年12月收录的关于中医药运用内服法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试验类文献。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清代医家治疗不寐的医案,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清代医家治疗不寐的医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挖掘其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以《中华医典》、图书馆馆藏书籍、古今医案云平台古代医案库作为数据来源,收集清代医家治疗不寐的医案。将医案标准化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借助网络药理学理论对高频药对进行进一步挖掘与分析。结果(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