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根际微生物响应逆境胁迫规律与资源开发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际微生物是指紧密附着于根际土壤颗粒中的微生物。根际微生物组被称作植物的“第二基因组”,两者共同进化,对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高度抗性植物分泌大量几丁质酶等的微生物细胞壁水解蛋白,催化几丁质水解生成N-乙酰葡糖胺等,限制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和共生微生物生长繁殖,影响农作物与菌剂微生物建立共生关系,造成微生物菌剂田间施用后出现效力不稳定等问题。生物胁迫条件下,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交流和互作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本论文以几丁质及其分解产物模拟高度抗性植物胁迫环境,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植株作为研究材料,探讨番茄根际微生物对番茄生长与抗性平衡的调控作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研究几丁质及其分解产物模拟生物胁迫条件下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变化规律,筛选有促进植物生长和生物防治效果的优势根际微生物菌株,揭示生物胁迫条件下根际微生物的响应机制与适应机理,以开发新的微生物菌剂或优化微生物菌剂配方为目标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取几丁质、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番茄植株,发现三种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促进能力。其中,小分子的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后,番茄植株表现出更高的株高、总鲜重和茎重,具有更高的促进作用,添加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的植物高度增加量是水处理组的1.29倍。比较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天然生长植株和微生物灭活处理植物的生长参数,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微生物灭活处理的番茄植株上不发挥明显的促生作用,说明几丁质及其分解产物影响了番茄根际植物微生物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对应弱化植株抗性,缓解根际生物胁迫;(2)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后番茄根系周围大田土壤、根际土壤、根内微生物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分析发现壳寡糖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有利于植物根系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土壤微环境,有利于多种微生物的富集与繁殖,从而造就更丰富与多样的根际微生物环境。与天然条件的土壤相比,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极大促进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群落的富集,壳寡糖处理招募到了丰度更高的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改变了微生物组的代谢路径,说明作为高度抗性植物胁迫模拟物,几丁质及其分解产物可以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以促进植物的生长;(3)从添加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的番茄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6株根际微生物菌株,经16S r RNA序列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Sp-1)、奇异变形杆菌(Sp-7)、恶臭假单胞菌(Sp-8)、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Fs-1,CGMCC 21628)、刺疣链霉菌(Fs-2)和墨西哥链霉菌(Fs-3)。将6株微生物反向施用在番茄植株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6株菌株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植株的高度,尤其是Sp-1、Fs-1、Fs-2和Fs-3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所有菌株都促进了植物侧根的发育与伸长;(4)以N-乙酰氨基葡萄糖作为代表物质研究其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发现高浓度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会阻碍微生物的发酵进程,以40mmol/L的添加浓度为最佳;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添加能够激活微生物合成植物生长素IAA的能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N-乙酰氨基葡萄糖处理增加了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相关物质乙偶姻和2,3-丁二醇的生物合成;(5)本论文初步制备了一种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及含该菌的增效生物菌剂。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选取出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影响植物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制备微生物菌剂。以无添加的空白对照组对比,施用微生物菌剂的番茄表现出更好生物量、产量和品质指标。
其他文献
针对输电杆塔结构状态信息提取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方苍鹰算法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northern goshawk optimiz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NGO-VMD)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输电杆塔倾斜状态识别方案。通过北方苍鹰优化算法解决了VMD参数难确定的问题,并且证明其分解的
期刊
骨组织的正常代谢是维持正常骨量的关键,这是由成骨细胞骨形成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平衡介导的。卵黄高磷蛋白及其水解肽已被证明具有螯合金属离子、促进生物矿化的功能,在骨治疗中具有潜在益处,但是,相关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从卵黄高磷蛋白中筛选出的具有高度钙结合能力的九肽DEEENDQVK(简称DK),以及根据蛋白序列选定并进行磷酸化修饰的五肽EDD-pSer-pSer(简称ES),进行细胞实验,探究其
学位
旨在评价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和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L.)等两种新疆特色植物资源的抗病原真菌活性。采用75%乙醇结合超声辅助法对两种植物进行提取浓缩得到醇提物,利用系统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正丁醇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评价其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
期刊
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粮谷类食品原料在田间、贮藏期及运输过程中受到黄曲霉等霉菌的污染不可避免。目前,利用生物法来对黄曲霉等霉菌污染进行防治更安全、高效、环保。本文以分离于土壤中的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flavus)TD-1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谢产生的活性物质帕马霉素进行分离,研究帕马霉素对黄曲霉2219等霉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及抑制机理,并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对储藏期玉米的防
学位
农药自从诞生以来就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产品的增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农药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有机磷(OPs)和有机氯农药(OCPs)是常用的农药,OPs具有神经毒性,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积累,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OCPs会抑制体内肌醇代谢,强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因
学位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有毒的真菌次级代谢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和加工食品中,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本文以OTA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寡核苷酸链信号放大的OTA荧光免疫检测方法和基于上转换纳米颗粒信号放大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OTA免疫检测方法。首先,以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金纳米粒子(Au NPs)。将Au NPs与OTA抗体通过静
学位
本论文根据基于基金委东印度洋共享航次与2014-2015、2017-2019、2021的3-5月和2020年的9-11月的七个科考航次,对七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于2019年和2020年对浮游植物直接沉降进行了现场实验,于2019年对浮游动物粪便颗粒的丰度以及浮游动物粪便颗粒的生产率与生产量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寡营养海域群落的年际变化以及浮游植物碳沉降和浮游动物粪便的碳沉降提供参考。赤
学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免疫细胞表面表达一种免疫抑制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L1)相互作用形成PD-1/PD-L1免疫检查点途径。这一途径的激活会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促使疾病发展。基于PD-1免疫疗法就是通过使用PD-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免疫抑制通路,激活机体免疫,进而杀灭肿瘤细胞,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PD-1抑制剂已成为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
学位
泥玩具是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沃壤之中,并随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而不断演进的民俗艺术。而黄河流域的泥玩具发端于中华文明形成之初,在中华文明产生的主要发祥地延传。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赓续,其逐渐演化为具有浓烈醇厚、质朴真实特征,具有启蒙益智、赏玩教化等功用的民间儿童玩具。作为一种具有原始性的民俗艺术,黄河流域泥玩具受人类早期蒙昧时代认知理念的影响,汇聚了先民从自然崇拜中积淀的特殊生存智慧和生命理念。作为一种
学位
明末清初所处的16至17世纪是一个世界发生剧变的时代,在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下,商业贸易和长距离移民开始让人类社会逐渐走向全球化。亚洲的陶瓷业,尤其是中国的陶瓷业,在世界市场不断扩张的刺激下,成为全球化的驱动力之一。地理大发现刺激了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和日本作为生产贸易瓷的主要国家,在世界上先后掀起了“中国时尚”和“日本时尚”的潮流,并对17至18世纪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类所创造的任何物品都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