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地区牛蓝舌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库蠓病毒组学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eri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舌病是经吸血库蠓传播的非接触性虫媒病毒病,其病原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作为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具备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媒介分布广、易感动物多、血清型丰富、跨境传播频繁的特征,对全球畜牧业造成大量损失,需完善该病流行病学资料,建立通用诊断技术并研发广谱高效疫苗。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东南亚接壤,是我国BTV血清型最为丰富的省份,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繁多的动物贸易、滋生的媒介库蠓给蓝舌病的传播蔓延提供了适宜条件。本研究旨在对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牛群中BTV的分子流行病学展开调查,明确当前牛源BTV的感染状况、优势血清型、进化变异情况。同时,对云南边境地区库蠓源BTV进行分离和遗传进化分析,以及库蠓携带的病毒开展宏基因组学分析,掌握库蠓传播病毒的本底、种类多样性和分子亲缘关系,为蓝舌病的有效防控和库蠓源新发再发病毒病的预警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为明确BTV在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的流行状况,对2018~2019年和2021年间,云南边境7城市共计2259份牛血液样品进行BTV监测。BTV在云南边境地区牛群中的总阳性率为17.00%,横向上看,不同边境城市的牛BTV阳性率为13.26%~20.65%;纵向上看,边境城市牛BTV阳性率从2018年11.86%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23.22%。结果表明,云南边境7个城市的牛源BTV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有上升的趋势。为进一步研究BTV的进化情况,对部分血液样品进行S10基因的扩增,共获得了28个BTV S10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在81.2%~100%,与BTV东方地域型国家的标准毒株最为相近。(2)为掌握BTV在云南边境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牛源BTV接种鸡胚进行扩毒,共收获5株BTV毒株。S2基因PCR进行BTV血清型的鉴定,2株BTV-1型分别于保山(2019年)、普洱(2021年)分离获得,1株BTV-2型于普洱(2019年)分离获得,1株BTV-16型于德宏(2021年)分离获得,1株BTV-21型于西双版纳(2019年)分离获得。为进一步研究BTV S2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对云南边境地区BTV的S2基因进行了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云南边境BTV毒株与我国已报道的相应血清型毒株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保山毒株、普洱毒株和普洱思茅毒株VP2蛋白的氨基酸突变位点涉及到抗原表位;S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5株BTV分离株均与我国毒株处在一个进化分支,分子亲缘关系相近。上述结果,为理解蓝舌病的流行态势、疫苗适配、跨境传播路线和遗传变异规律提供参考。(3)为了解库蠓携带病毒丰度,将库蠓研磨液接种至昆虫细胞,反复盲传,共获得3株病毒。S2基因PCR进行BTV血清型的鉴定,其中2株(于2020年在德宏采集)鉴定为BTV-16型。2株库蠓源BTV的S2基因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2株毒株均与我国BTV-16型毒株及主要的西方地域型毒株分子亲缘关系较近。病毒组学结果显示,库蠓源病毒主要属于黄病毒科、披膜病毒科、楚病毒科、逆转录病毒科、疱疹病毒科等共计7个病毒科。选取代表性虫媒病毒楚病毒进行糖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子亲缘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楚病毒序列与已报道的同种病毒序列同源性高,并聚成一个进化分支。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楚病毒GUTV糖蛋白可能为亲水蛋白、具有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至细胞核或质膜、存在7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10处抗原表位。本研究还对逆转录病毒科的PERV建立了PERV SYBR Green I 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便于临床样品的检测。以上结果,为研究基因组层次的库蠓源BTV对反刍动物源的适应性进化机制,以及库蠓源病毒分子溯源、致病性分析和疾病预警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鼠疫由革兰氏阴性的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感染引起,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人畜共患病。鼠疫在人类历史上引起三次世界范围性的大流行,导致约2亿人死亡。肺鼠疫因其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传播速度快,病程进展迅猛,病死率极高,被认为是三种临床鼠疫类型中最危险的一种。而且气溶胶形式的鼠疫菌还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武器,因此肺鼠疫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卫生安全难题。疫苗接种是预防肺鼠疫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探索
学位
<正>比起小学数学教育,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本就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大单元主题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期刊
研究背景:我国拥有着广阔的农业种植地,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使用农药大大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带来经济效益,但长期或大量使用农药会使其残留在食物和环境中,通过饮食、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多种器官组织损伤,农药使用带来的危害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同时农药使用种类多样,常常混配、交替施用。不同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其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对有机体的毒性效应会有所不同,联合暴露能够更加准确、真
学位
在动物生产中,黏菌素被长期作为生长促进剂添加在动物饲料中,这种做法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带来重大隐患,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随后,由于质粒介导的耐黏菌素mcr-1基因的发现及其广泛传播,2017年4月30日起,黏菌素被我国禁止作为促生长剂添加到饲料中。本研究旨在监测这一政策执行前后的畜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化以及分析mcr基因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分别在20
学位
纳米材料是当前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为众多的基础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二维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现二维纳米材料具有非常独特的结构和众多的优异特性,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随着世界各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技术革新,并且不断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二维纳米材料抑菌特性在近年来才得到广泛的研究和报道,当前研究以石墨烯
学位
疲劳是指脑力或体力到达一定阶段时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是机体主观感觉不适,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状态下必然会导致疲劳症状的发生,使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不能维持在正常状态。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疲劳现象变得更为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疲劳药物是缓解和消除疲劳的有效措施,目前发现具有抗疲劳活性的药物主要有红景天、西洋参、苯丙胺、哌甲酯、咖啡因等,存在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等不足。因此研发新
学位
背景:莱姆病(Lyme borreliosis;Lyme disease),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人可能导致皮肤、关节、心脏、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受累,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常引起持续多年的慢性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自1975年美国首次报道莱姆病病例以来,目前在全球
学位
两用生物技术是指根据目前的理解,可合理预期能直接被误用/滥用,对公共健康和安全、农作物以及其他植物、动物、环境、材料构成威胁的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基因驱动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以及干细胞技术等两用生物技术的安全风险呈现出参与者的扩散化、技术发展的多元化以及潜在威胁的数字化等发展趋势,两用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的安全风险愈发备受关注,加强两用生物技术安全风险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其中,两用
学位
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环境下,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利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甚至是化学武器进行个人暗杀、制造恐怖活动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化学安全事件频发,对公共化学安全的危害日益增加。化学侦察作为应对和处置公共化学安全事件的关键环节,领域内相关技术在应对突发化学事故、维护公共化学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化学侦察水平与能力,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现实问题。技术预见作为把握科技发展
学位
衰老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是机体结构紊乱和功能完整性下降的综合表现。衰老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进行抗衰老研究,采取合理的抗衰老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调控衰老的因素有很多,血液微环境中蛋白质、核酸、代谢小分子与衰老进程密切相关,而我们主要关注内源代谢小分子对衰老进程的调控。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微环境中的代谢物具有抗衰老活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