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时期译者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成因探源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明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翻译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佛经翻译由盛转衰,译者的构成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译者构成由先前佛经译者一枝独大转变为佛经译者、民族语译者和科技译者多元并存。这一时期的译者数量多达464位,远远超出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译者总量。论文系统整理了这一历史时段的译者档案,提炼出这一历史时段译者的地域分布规律,探究译者分布的地理中心,揭示译者地域分布的社会文化缘由。论文以文化地理学和翻译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区域比较、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宋朝至明朝之间译者的籍贯地和翻译地,进而推导出译者的静态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在宋明时期的464位译者中,有籍可考的本土译者322位。在这322位本土译者中,84%的译者出生于中国秦岭、淮河一线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译者的静态分布中心地包括西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这些地区均分布于陆上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沿线。(2)译者的翻译地集中于丝路地带、译馆与译经院所在区、文化中心区。丝路地带指的是分布于陆上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或城市,译者集聚中心有新疆、西藏、宁夏和内蒙古。译馆及译经院所在地包括开封、赤峰、银川、北京、南京。文化中心区具体指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以上三大区域构成了译者的动态分布区。(3)翻译区域的形成与翻译中心地的文化特性密切相关,多元文化交融碰撞正是宋明时期翻译活动生发的根本原因,一地文化交汇程度越高,译者愈趋集中。丝路地带多民族佛教文化相互交汇,民族语佛经译者、汉语典籍译者因此集聚。译者集聚于译馆及译经院的原因在于,统治者为创制与推广本民族语言文字,高度重视民族语翻译,加之政权巩固与治世所需,提倡翻译儒家经典,民族语译者和儒学译者因此涌现。宋明时期文化交汇中心不断南移,及至明朝,南方的文化中心地变成了译者集中地。宋朝至明朝译者三大集聚地的形成彰显了文化交流与交融对译者地域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展现了译者的地域分布样态与翻译生发的枢机,并为预测未来翻译人才的地理空间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是法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激进左翼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数学本体论为基础构建的关于事件—真理—主体三元结构的“事件哲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频频受挫,人们一方面开始怀疑普遍真理,导致哲学终结论思潮盛行,哲学危机
学位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实践。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光明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形成有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红军战士经受极端环境锤炼的结果。长征精神的形成同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条件,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精神的发展。在长征精神形成的过
学位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政治取向和政治立场如何,将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形成政治取向和政治立场的过程,亦是其借助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各种媒介实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介质,其所营造的新型信息传播环境为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提供了诸多便利,
学位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价值原则,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准则。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并积极弘扬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集
学位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众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中孕育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运用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的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气魄。大学生是革命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中坚力量,然而其三观在大学阶段尚未成熟,易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或者误导。尤其是当下一个历史时期,在网络信息日趋纷繁复杂和西方文化不断渗透冲击背景下,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偏差、精神世
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想意识具有影响、引导、塑造的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凸显,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可以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有效性有其重要的理论
学位
中国共产党是以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民族复兴新的历史篇章。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探寻民族复兴之路的艰巨性世所罕见;新中国成立后,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严峻形势,决定了巩固新生政权、建设新中国面临的任务的艰巨性世所罕见;改革开放以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探索体量巨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发展任务的探索性、开创性十分艰巨。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岁
学位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成为时代热词。美好生活靠人民、为人民,大学生是肩负这一时代使命的生力军,他们在不同美好生活观指导下做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好国家、美好社会的实现,关系着民族的永续发展。例如部分大学生在个人层面奉行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美好生活观,在与他人关系上崇尚功利式交往,且闲暇时间娱乐方式泛化、封闭,在与自然关系上奉行消费主义生活理念等他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观”,并在这些错误美好生
学位
《庄子》之“德”标举自然,反对陈规,是先秦典籍中出世思想的代表。本论文拟从《庄子》英译史出发,选取理雅各、葛瑞汉、任博克三个较有影响力的译本分析“德”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阐释。本论文以韦努蒂阐释型翻译模式核心概念“铭写”和“解释项”为理论支撑,采用阐释、跨学科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描述三译者对《庄子》之“德”的阐释,并从阐释型模式下的创新伦理对译者的翻译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德”字的英译总是与特定时期
学位
大局意识是指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全面形势及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认知和总体性看法,具有宏观性、长远性、实践性、渐进性等鲜明特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格局大小决定着人生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广度,也对人的胸襟、气度、和境界层次具有基础性的制约作用。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最富有知识、才华和创造性的精英群体,未来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中坚骨干力量。因此,提升当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