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杂志研究——上海沦陷时期妇女杂志个案考察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沦陷时期上海的《女声》杂志的研究。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学界对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心态和方式已经渐趋于冷静和客观,在厘清史实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沦陷区文化的个案研究。  本论文认为《女声》杂志不仅是上海沦陷时期女性生活的一份珍贵的历史纪录,而且是了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日不对等关系下矛盾交织的文化互动的特殊标本。  本论文“引言”清理了《女声》的研究现状,确立了推进《女声》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向。第一章绪论构建了《女声》创刊的舆论氛围,凸显其多重的对比图景。为此,这一部分追述了近代中国的女性报刊小史,并在关注日本占领总的文化政策下探讨了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统治下的文化结构和话语空间。第二章《女声》的风格和编辑策略,第三章《女声》的政治倾向,第四章主编田村俊子与《女声》,第五章关露的《女声》时代,第六章《女声》的言语空间,从杂志的编辑角度切入,采用文本分析和作品细读等深入文本研究的方法,涉及了杂志人员构成、栏目设定、作者群和编辑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力图全视角呈现出《女声》清晰图影。但是,本文希望通过自己的分析,避开类似一般新闻史著述的空洞结论。于是有了第七章“回到《女声》历史现场”,笔者将《女声》杂志与同期的《天地》杂志作出比较,通过信箱、戏剧等栏目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女声》所表现出的沦陷区话语空间的复杂性及殖民地文化传播的特点,本土文化人及侵略国文化人之间的共同点和互动关系等问题。  总之,《女声》是一本特殊的杂志.《女声》的创刊与发行,既表现为日本军国主义者们力图通过文化输入与文化构建(表现沦陷区人民的所谓“大东亚新生活”“日支亲善”和“日支提携”内容)来为其侵略战争的合法性寻找支点为徒劳,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日本左翼作家《女声》主编田村俊子及中国左翼作家关露等,在共同的“新女性”思想的理念下,关注女性生活,传播先进文化提供了可资使用的平台。重要的是:通过《女声》杂志的研究,可能寻到即便在一个严酷时代,哪些东西仍是文化或女性中比较恒定而且美好的那一部分。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左翼作家关露和以丁景唐为主的中共地下党员们占领了《女声》阵地,宣扬了进步思想,延续了战前上海的新文化思潮,从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女声》的殖民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Cabletron智能网络的九种服务之中的IP多播服务.关健词:智能网络 IP多播交挽机路由器
受众收视情况调查从来都是电视媒体了解观众意见和媒体自身市场状况的重要来源。互联网的出现为电视媒体开展调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自身网站进行在线调查,电视媒体可
本文分析整理出中国人口语中“特指问”和“是非问”这两种问句的回答省略模式;然后通过对留学生口语语料以及调查问卷的考察,与中国人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韩国留学生口语中
本论文试图考察的,是在鲁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叙述中,所呈现出来的“野史”的眼光和“杂感”的立场。鲁迅不信任正史中的记载,支撑着他对中国历史的独特探寻的,乃是高堂典章之外的
文化研究(指发端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正在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界的中心论题之一。然而,就国内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有关于此一课题的论著大多是就“文化理
陈敬容是九叶诗派中一个重要的女诗人,对她诗歌的研究,是中国新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诗歌内容丰富,本文从两个角度切入,正文的第一部分从纵向角度对她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进
博士论文题目是《焦虑的美学话语—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焦虑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旨在通过对存在主义三位哲学家基尔克果、海德格尔和保罗·蒂里希的焦虑理论的研究,揭示他们焦虑理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中有很多关于联绵词的精辟论述,虽然散见于各词条中,但其对同源联绵词族的系联,认识深刻、剖析细致,对我们联绵词的语族系联和语源研究都有很大的启发。
在前人平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以米兰·昆德拉和王小波在主流文学史上共同的创作境遇和历史地位为切入点,探讨他们的文学立场和对“存在”的理解,总结他们在小说创作的内容和
在配电网络中,继电保护器装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保护设备。一旦配电网络出现问题,继电保护器能够对配电网路故障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处理,也能够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