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2R3C调节兴奋性突触传递及对癫痫发作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神经元异常同步化放电导致的反复自发性发作是癫痫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神经元电活动的快速转化主要由离子通道或突触传递的可逆性修饰调控,而磷酸化修饰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主要的可逆性修饰调控系统,除维持神经元正常电活动外,磷酸化/去磷酸化失调会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甚至癫痫持续状态。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是哺乳动物体内最重要的磷酸酶,在脑中,半数以上的磷酸化/去磷酸化过程由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介导,而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活性又受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调节亚基家族调控。PPP2R3C属于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调节亚基家族,其在脑内有较丰富的表达并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但PPP2R3C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以及其是否参与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实验目的:探讨PPP2R3C对神经元电活动及癫痫发作的影响。实验方法:1.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PP2R3C在颅内的表达和定位。2.通过串联质谱法寻找PPP2R3C互作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3.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PPP2R3C对神经元固有兴奋性、兴奋性/抑制性突触传递及AMPA/NMDA电流的影响。4.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总蛋白和膜蛋白中APMA各亚基的变化。5.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PP2R3C在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和癫痫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6.使用腺相关病毒特异性干预海马神经元中PPP2R3C后造模,通过连续视频检测和场电位观察癫痫小鼠行为学变化。实验结果:1.PPP2R3C主要在成年小鼠皮层、海马、纹状体等部位表达且主要与神经元共定位。2.串联质谱共检测出656个互作蛋白,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PP2R3C与谷氨酸突触传递通路有关。GO功能富集提示PPP2R3C最主要的功能是转运,并主要定位在细胞骨架、质膜和细胞核上。3.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或抑制PPP2R3C会导致微小兴奋性电流(mEPSC)幅值显著增加或降低,但不影响mEPSC的频率和配对脉冲比(PPR)。干预PPP2R3C不影响微小抑制性电流(mIPSC)的频率和幅值及神经元固有兴奋性(诱发AP)。使用药理学方法进一步分离兴奋性突触后AMPA和NMDA电流,结果显示过表达或抑制PPP2R3C会导致AMPA电流幅值改变,但不影响NMDA电流的幅值。4.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干预PPP2R3C不影响AMPA受体的四个亚基GluA1-4的总表达量,进一步提取细胞膜蛋白,结果显示抑制PPP2R3C导致细胞膜上GluA1表达量显著减少,过表达PPP2R3C导致细胞膜上GluA1表达量显著增多,而干预PPP2R3C并不影响GluA2-4的膜表达量。5.PPP2R3C在癫痫患者脑组织和海人酸小鼠海马中均显著下降且主要与神经元共定位。6.对癫痫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监测和场电位记录发现,抑制PPP2RC3可以延长首次癫痫发作出现的潜伏期并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累积发作时长;相反,过表达PPP2R3C会缩短癫痫潜伏期并增加发作频率和累积发作时长。实验结论:PPP2R3C在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作用,其通过调节突触后膜上GluA1受体的分布影响兴奋性突触传递,并具有调节癫痫发作易感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其特征是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相互易位。这种易位产生了bcr-abl基因,该基因编码具有组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癌蛋白可导致CML的发生。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代表药物伊马替尼可使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获益,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位
第一部分去除C类神经纤维BALB/c小鼠多器官转录组学研究目的:1977年Jancsó等人首次报道了予出生2天的新生大鼠50mg/kg辣椒素皮下注射可以选择性不可逆地去除初级伤害感觉神经元。随后,他们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到予新生大鼠辣椒素处理选择性去除的是无髓鞘的C类神经纤维(C fiber),对有髓鞘的A类神经纤维(A fiber)无影响。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去除C fiber(C fiber d
学位
目的: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该污染具有持久性、蓄积性和不可逆性,对环境可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环境中常见的铅(Pb2+)、汞(Hg2+)等重金属离子含量监测一直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的管控重点。在传统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基础上,利用新材料不断加强研发快速精准检测新方法是环境健康领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防控重金属污染具有
学位
研究背景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肝脏和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药物降脂仍然是临床主要的治疗策略,其中包括药物(如依折麦布)阻断外源性脂质的肠道吸收或使用他汀类药物来抑制内源性的脂质合成。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常造成血糖升高、肌肉酸痛、横纹肌溶解、肝肾毒性等副作用,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安全性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治疗
学位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无创消融肿瘤的新技术,应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其疗效也得到了认可。但是,由于超声能量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到达深部治疗区域时,超声能量明显减少,导致消融效果降低。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声功率和延长治疗时间来达到消融目的,但这也会对声通道内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产生相应并发症。为此,有学者提出引入增效剂来改
学位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发病率高达6.0-7.7%,但却始终缺乏充分有效治疗手段,是目前疼痛康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NPP迁延难治的根源在于痛觉的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 of neuropathic pain,NPPCS)。躯体感觉神经元受到外界侵袭后的高兴奋状态是诱发NPPCS产生的主要的诱因,但一直未能完全明确其产生兴奋的细胞内机制
学位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和最主要的肿瘤致死原因,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主要采用免疫治疗、姑息性放化疗、气道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心理支持等缓解肺癌相关症状,延长无症状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免疫治疗仅能够使部分LUAD患者获益,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
学位
目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人们接触到纳米材料的机会大大增加。纳米稀土材料可以兼容活细胞和蛋白,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具有更高载药量、更易穿透血管、不易受酶的降解且在局部组织有较高聚集浓度等特点。二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NPs)作为新型纳米稀土材料,虽已被广泛用于功能陶瓷、紫外线吸收剂、化妆品添加剂和食品抗氧化剂等多个领域,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亦展现出良好的应用
学位
第一部分不同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动态变化及其肝脏相关并发症目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在近些年来应用广泛,但与CHB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肝脏严重疾病仍然时有发生,相关并发症并不罕见。另外,关于各种药物对于CHB的治疗效果以及肝脏相
学位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动脉血管慢性炎性病变,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同时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水平与卒中复发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有效预防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成为目前卒中防治的重点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详细形成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针对性治疗尚停留在积极控制相关可控危险因素。既往这些治疗策略已出现了明显的瓶颈,新的抗炎治疗方向亟待解决开发,探索神经导向蛋白对动脉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