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笔记小说创作论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1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歌是河北“三驾马车”创作群之一,在九十年代中期享誉文坛,他以改革浪潮下的国企改革的艰难挣扎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弥补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空缺,打开了文学创作的新思路,具有开拓意义。不可否认谈歌在冲击波小说中的文学创作地位,但更为欣赏的其实是谈歌的笔记类小说,是真正能突出谈歌小说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并能代表其思想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创作概念上作者突破了单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般模式,为了避免创作中的不足,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机会,同时,笔记小说的独特创作技巧也给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广泛的平台。他注目于文化和历史,尝试使用更深入的人文视角和一个自然的民间话语去探寻燕赵精神,甚至更多的探索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些小说颇具文化意味,通过对传奇故事的讲述回溯保定老城的逸事奇人,具有较为独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能够代表谈歌小说艺术最高成就之作。不仅如此,谈歌对于历史故事或典故的巧妙运用更是妙趣横生。对于各种社会现状,笔记中也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本文不仅要探讨谈歌创作的风格,还要寻找他作品中人性轨迹的追寻,努力揭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人性美的发现。本文从谈歌的笔记小说创作背景缘由开始谈起,对他笔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风貌、民俗习惯、创作精神进行分析。通过对他两部短篇集子的类比分析,从人文主题入手,分历史故事与文化精神两部分,由历史事件、人物及作家对待历史的态度到燕赵风俗地域人情对作家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了解。作家的笔记小说创作的精髓就通过几十则“绝”字系列小说得到充分体现,这部分从四个方面:道德仁义、宽恕忠贞、哲学修身、精神灵魂对融入作家创作灵感的作品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创作过程中如何表现自己对当下社会现状的焦虑思考,进而体现在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幽默讽刺又是如何在平淡或嬉笑中唤起作者对真正文学创作精神的追求。纵观谈歌的小说创作,他因之而成名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也具有值得肯定的文学价值和创作魅力,这些已然受到评论界广泛关注和肯定研究,但在严格意义上他的作品缺乏对现实社会深刻的批判驳斥精神。而笔记的小说并不等同于冲击波的小说创作,成为谈歌更具有价值、也更为有重要的创作的作品,且为作者本人所钟爱,这类文学作品的评价在很一定的度上被文学的评论界产生忽视和规避了,作品本身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社会或大众预期得到的重视和相对足够的研究。学界对谈歌小说的研究也大都集中在他前期的冲击波创作上,对笔记小说的重视度还很薄弱。本篇论文试图要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弥补不足缺憾,集中对谈歌的笔记小说(尤其是“绝”字系列小说)做出系统研究,借谈歌的笔记小说,肯定他的创作探索,为作家笔记小说取得的成就意义而正名。
其他文献
近几年,语用能力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语言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的语言学研究会议也将语用能力提上了议程。在学多的学者眼中语用能力的培养甚至超过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的“象”不仅象征、表达世间人事物等一切现象,更是含藏着古人对于天地万物变化之道的独特理解。《周易》“观物取象”并非是以物为对象进行模仿造形,而是在
《庄子》不仅是一部哲学佳作,更是一部文学名著。然而,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在经学、玄学、理学、朴学的学术氛围里,人们对《庄子》章法结构、文学艺术层面的美
随着改革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银行业过分依赖资产负债业务,利差收入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遭到了前所
秸秆是一种大量的生物资源,通过发酵产生的多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以玉米秸秆为研究材料,实验分为三部分:在本实验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纯化多糖产物,分析多糖产量
《诗经偶笺》是明末人万时华撰写的一部注解《诗经》的书。该书目前获得过不少关注,但始终憾乏专门性的研究。为免千古英才沉寂下潦,本研究从文本出发,以文献为基础来做这本书的
做党和人民信任与满意的人大工作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晓光$$辽宁拉票贿选案以及邓为民腐败案件的沉痛教训,都在警醒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必须时刻绷
报纸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新经济的兴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们原有生产和经营方式,创意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佛罗里达指出,“创
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我国大学,特别是地方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主要体现在杰出人才、教育资源、科研实力和国际化水
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习作要求总结发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是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要求。笔者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的素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