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健吾中国式印象批评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u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时期,针对文学批评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韦勒克的观点。韦勒克对这一批评概念做了区分,划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部分。广义的批评指的是一切有关文学的理论和原理,不单单局限于对某部作品或者作者的评价。狭义的批评恰是相反,它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具体文学作品。在这里探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采取广义的含义,不仅讨论他对具体作品的批评,而且也关注其批评的理论。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时期,李健吾以“刘西渭”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文章。李健吾凭借生动形象的文字,随笔式的文体,隐喻的表达,传达了对文本生动的感悟的评论,从而赋予了作品无限的韵味,这种评论的方式也被视为印象主义批评。因此,本文第一部分便是概述中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发展历程。这一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予以展开:一是西方印象批评的发展历程及李健吾对西方印象批评的疏离和选择。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便开始出现了印象式批评,它要求批评家“根据感觉而不是根据理性来判断”。19世纪至20世纪前三十年代,印象批评盛行在欧美诸国。法郎士更是在《笛师们的争论》直接声明:“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叙述了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同时,印象批评对“自我”标准的提出,对自我感受的强调和对批评精神的重视,这些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念都是不谋而和的,李健吾对此是接受和赞同的。但是,由于印象批评在批评过程中过分强调主体的主观性,忽略了其客观性的分析,不免给批评留下了局限性,这也是印象主义批评不断遭受“客观批评”或者“科学的批评”反对的原因。所以,李健吾在接受西方印象批评时,又有所疏离。他采取和较为科学的分析、综合的方式,抛弃了印象批评中的虚无和神秘感,使其具有条理性。因此,我们在研究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时既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其完全归为印象主义批评,也不能忽视或者否认李健吾对印象批评的吸收和接纳。二是探讨中国印象批评的发展历程及李健吾对其的继承和回归。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用的鉴赏方式之一便是“涵泳”,它强调作家在进行文学批评时的沉潜与捉摸,需要慢慢品味与体味,对这种鉴赏方式李健吾无疑是欣赏并继承的。同时,在语言上,中国古代评论中诗化的表达方式也吸引着李健吾,成为其批评的重要一部分。三是讨论了李健吾形成中国式印象主义批评背后的必然性。我们在前面提及到,不能将李健吾简单地归为印象主义批评,这是源于李健吾在早期评价蹇先艾和朱大坍的两篇文学评论显然没有收到西方印象批评的影响。但是,其行文间的方式和风格和后面的评论是相似的,所以李健吾中国式印象批评形成的重要原因正在于个体的秉性和重感悟的传统思维方式,这才使其和西方印象批评有了共同的契合点。本文的第二部分便是以李健吾批评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批评所具有的独特性。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显然不同于西方印象批评,《咀华集》《咀华二集》之中对于一些客观分析方法的使用,显然也不同于中国重视感悟的传统思维范式。这是因为在批评实践的过程中,李健吾力求在整体直观的基础之上追求一种客观性的分析,虽然这种理性的客观的因素并未渗入过多,但是也成为区别于中西方印象批评的重要因素。这种客观的分析正是李健吾对西方其他学术流派的接纳与吸收,从而逐渐摸索并加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批评方法,真正地将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付诸于实践。同时,李健吾提出“人生经验”和“杰作”的批评标准,注重文本上“美”的自足与谐和,以及对艺术隐喻和对比方式的使用,亲切的文风等等也形成他印象式批评的独特性。到了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来探讨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时代价值及对中国传统文论现代转化产生的重要启示和影响。从共时的角度看,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为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批评掀起一股别样之风,突破了社会主义批评形成的固定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当时文学批评的类型。从历时的角度看,李健吾为后世印象主义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湜文学批评风格的形成便是深受李健吾的影响,以至今天,还是仍有不少批评家对李健吾印象式批评有所推崇,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一派。除此之外,李健吾在中西方文论的对接,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等方面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钱谷融(1919——2017),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现代文学的研究专家,其学术思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理论丰碑,他的思想融入了自己真切独特的人生体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同时他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学界享有盛誉。钱谷融的文集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包括文论卷、散文译文卷、对话卷以及书信卷,文论卷中包含了作者在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对曹禺、鲁迅等经典作家作品
学位
作为后现代理论家之一,福柯继续挑战着“自主自知的主体观念”,他没形成系统的“影像——权力”理论,但他的权力理论拓宽视觉文化研究的视野,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研究他的权力理论,有助于我们发现当下视觉文化场场域里的“话语/权力”关系:影像即一种权力的话语形式,影像不仅在生产权力,而且在传播权力,视觉性对每个人而言并非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渗透了复杂的社会文化权利制约的过程,通过视觉与他人、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价值
学位
汪曾祺的审美批评研究是对其审美批评内涵的研究和对其审美批评特性的总结。从创作思想看,汪曾祺主张艺术和生命的水乳交融,将艺术与生命看作有机的整体,文学即人学,文学创作就是与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的生老病死、太阳东升西落有机联系的过程;从其创作身份来看,几十年的作家经验,编辑、戏曲家的多重身份的融合让汪曾祺更加熟悉批评背景,也能够指摘出批评问题,汪曾祺的个人风格也奠定了其独树一帜的审美批评风格;从创作背景
学位
<正>资本监管制度变革是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与上世纪30年代进行全面的金融管制不同,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并没有简单地叫停高风险业务,进而产生长期的金融抑制,而是通过一套全新的标准、制度更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并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资本要求抵补风险。尽管这种理念不断遭受非议,认为这种事后的约束远不如直接的事前干预有效。但拉长历史的视角,我们会发
会议
学位
阿诺德·伯林特,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环境美学家,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拓的学术视野在美学、环境美学等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在环境美学的研究话题、原则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伯林特编写了多本环境美学著作,对环境美学的理论问题和应用实践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研究与归纳伯林特在人建环境美学方面的思想观念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伯林特对人建环境美学的探究与思考主要集中在城市、景观、建筑与园林上,并提出了诸多富有启发性
学位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提高绿色建筑质量至关重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发展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使其持续适应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时俱进地研究学习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法国HQE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总结其在绿色建筑评价与指导项目设计和管理方面的特点,
学位
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目标奠定了基础。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实现与企业同步发展、明确财务共享在企业中的适用范围、规范核算机制促进财务信息管理质量、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期刊
报纸
自1902年尼采被介绍到中国至今已有120年,在此期间尼采美学思想为中国学人、学派所接受,并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接受尼采美学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即二十世纪上半叶和八十年代之后。二十世纪上半叶是“启蒙”与“救亡”两大主题占据时代主流的时期,这种历史语境是中国接受尼采美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两大主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在需要,中国学人对尼采美学的接受也呈现出明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