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关系与和谐重构——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是(DorisLessing,1919-2013)英国当代的著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等多个奖项的获得者。自1950年第一部小说《青草在唱歌》发表以来,她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纵观莱辛的所有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她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莱辛的每一部作品都浸透着她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其短篇小说也不例外。无论是在反映非洲殖民地生活的早期短篇小说中,还是在揭露英国社会问题的中后期短篇小说中,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问题是莱辛笔下主人公时常遭遇的困境。在短篇小说中,莱辛通过对种族、性别问题的突显,以犀利的文笔描绘了白人殖民者与黑人奴隶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冲突与影响、对立与融合。
  本文着力于文本细读,结合文学伦理学、女性主义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以生态伦理、两性伦理、社会伦理和人性伦理四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探析莱辛短篇小说中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伦理关系,试图厘清其短篇小说所具有的伦理内涵和时代价值,挖掘作者的价值追求和伦理思想,进而对莱辛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全方位考察。本文包括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其次,对莱辛文学创作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作出了综合评述。然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最后,阐述了本论文的写作意义和创新性。
  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首先从人与自然的维度,对莱辛早期非洲短篇小说中的生态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概括莱辛的生态伦理观。莱辛将社会看成由男性和女性构成,因此在论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两性伦理和社会伦理的角度考察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在第二章中,通过考察莱辛笔下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伦理关系,笔者试图展现莱辛关于两性和谐的伦理诉求。在第三章中,主要考察了莱辛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与社会伦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描绘特定社会背景下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莱辛展现了个人在社会现实的禁锢中争取自由、获得独立的抗争。在最后一章中,主要从人性伦理角度对莱辛短篇小说中的人与自我之间的伦理关系进行了考察。在莱辛看来,人与自我之间的伦理关系是十分复杂,个人只有突破自我的桎梏,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和身份认同,才能正确认识自我,构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
  结语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笔者认为,莱辛在其短篇小说中所提倡的生态伦理观、两性伦理观、社会伦理观以及人性伦理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人色彩,是莱辛在殖民背景下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抗议。莱辛在其短篇小说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伦理关系的书写,是她力图消解种族和性别差异的歧视、对文明冲突和世界分裂秩序的和谐重构。
其他文献
创业心理研究日益关注多个个体心理变量(如态度、人格、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创业意向或倾向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创业成功者拓展为"潜在创业者"(如,大学生群体)。然而,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仍多集中在影响该群体的创业影响因素和创业者心理特点上,并多从理论综述的角度探讨创业者创业特点,实证研究较少:另外,从创业意向的个体心理研究的视角看,目前关于个体心理变量
学位
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的决策常常会出现很多偏差,锚定效应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偏差。锚定效应经历三十多年的研究,纵向比较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锚类型的研究,主要包括同化锚和对比锚;(2)锚定效应类型的研究,主要包括自我产生式锚定效应和实验者提供式锚定效应;(3)锚定效应的基本机制研究,主要是对于锚定现象不同的解释,如"不充分调整"和"选择易达性";(4)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横向比较这四个方
学位
自尊(SelιEsteem)多年来备受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领域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自尊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个体身心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于自尊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一直存在争议。  关于自尊结构,存在单因素观与两因素观的争论,以及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双重结构与传统外显结构的争论。关于自尊特性,存在动态与稳定之争,以及是人格特质与情境特质的争论。关于自尊功能,存在维持与发展功能之争,以
学位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中,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不需要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且表现出来的内隐记忆的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是分别在知觉驱动加工上来探讨抑郁个体内隐记忆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或者是在概念驱动加工上来考查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而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设计了知觉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两个实
学位
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从人类进化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对自尊的功能给出了新的解释,并对许多自尊特性和有关的自尊现象给予解释和澄清,同时还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治疗实践意义。但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社会计量器理论框架下自尊的探讨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存在研究背景西化、社交反馈类型单一化等不足。本研究针对以上不足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充分考虑社交反馈的类型,探讨社交反馈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社交决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三
学位
文章标记效应(the effect of text signals)是近三十年来西方文章阅读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我国对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该领域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文章阅读心理加工过程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当前对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标记对文章阅读信息保持的影响上,而对文章阅读加工的其他认知过程则很少涉及。同时,在对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中,对材料的呈现方式,多采用
学位
近世以来,凡论骈文者,大多以为骈文至明则了无足观。但明代骈文的创作与批评却有着为人所忽视的丰富性与承上启下的时代性。明代骈文的发展与吴中文学的兴起与繁荣密切相关。作为六朝文学的发祥地,吴中本就奄有六朝之文统。与文学复古运动桴鼓相应,这些学问博雅、文采绮丽的江南士子标榜六朝与骈体,开启了骈文的新纪元。本文拟采取地域文学视角对明中期以吴中为腹地的江南地区骈文做一研究。  明代骈文史的建构必须依据文本的
学位
神话与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神话孕育了各类文学作品,为其提供原型母题;神话也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在时代中获得了新的文化内涵。普罗米修斯作为希腊神话中的重要原型,在不同时代,被不同作家以当下的历史语境为依托进行了变形与改写。加缪在普罗米修斯神话中充分汲取养分,将其灌注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文学作品中。文章围绕普罗米修斯神话中造人与反抗这两大主题,将西绪福斯作为普罗米修斯的变形
学位
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政务新媒体发展新型模式,其中于日常交际和政务公开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政务微信,已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分析。语言学研究也应当对此予以关注并有所作为。  近年来,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当中。语言本体不再是研究
学位
高丽教育对汉文诗歌的勃兴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科举与学校教育对诗赋能力的重视,使得诗歌训练成为高丽蒙学的重点,汉诗也因而成为高丽文人的一项生活乐趣。为了提高汉诗创作水平,高丽文人自觉地阅读中朝诗歌并通过摹仿进入创作。高丽汉诗兴盛的过程,从制度方面看,是强化科举教育的过程;从技术手段方面看,是对中土诗歌进行大规模摹仿并不断寻求创新的过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