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调研,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小学德育评价没得到应然的重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存在严重缺失与错位。或以品德测评替代德育评价,或以“大德育”内涵为准则建立笼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评价的结构效度和教学效度极其低下;以教育行政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居多,因而单一而僵化;评价标准过分倚重政府文本中关于德育目标的规定,致使评价抽象而空泛;评价方法的数字化倾向严重,因此评价的反馈功能欠缺;教师参与德育评价的积极性和程度不高,家长、学生和理论工作者往往被排除在德育评价实践之外,因而评价的封闭性严重。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都根源于:小学德育评价的选拔和考评功能得到过度张扬,但它对改进学校德育、进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开发。因此,本文提出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以强调德育评价的“真实性”与“反馈性”,并明确将“直接目的是改进德育,根本目的是为学习者的道德发展服务”作为它的功能价值取向。 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不仅是因为功能导向不同而建构的某一类型评价,它亦是在形成性评价与德育的互适性基础上,对德育评价本质属性的诠释与强调;其基本理论假设是,在无法以结果(儿童品德状态)评定过程(德育)优劣的时候,为了确保结果的良性发展,每一个影响结果的子因素都应该积极地反思自身的合理性,以最终保证结果是善的。基于此假设,笔者提出:德育活动与德育条件应该是德育评价的主要对象范畴,也是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所擅长的对象范畴;教师是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的策划与实施者,在“合作”与“对抗”双重关系中,与相关人员建立“协同自评”模式;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坚持评价方法适应评价对象与评价者的原则,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评价标准体系应超越德育目标范畴,具体标准的首要来源是德育过程与德育条件研究中的成熟理论;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不止步于评价结果的产生,更重视建构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 在文章最后笔者指出,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以牺牲信度求效度;其成本较高,但效益与效率可观。
其他文献
基于用户体验视角,探究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各维度对学习绩效的影响机理,并比较使用者对三类资源的质量感知差异,对于延伸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233份调查问卷,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正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化设计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在审美心性上都与传统艺术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非线性设计下的交互与互动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限度内由学校自主开发出来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工作,它是指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校课程进行不同程度或层次的
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倍受当事人及劳动立法机关的关注。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的规范条文过于笼统且存在若干不足与缺陷、操作性不强
当今的施工测量越来越依赖程序或软件计算。结合手机移动版Excel,以某桥梁的设计数据为例,给出了竖曲线计算的表格设计及公式编辑,支持手机浏览和编辑,其强大的运算功能为现
认识的成长问题是自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创立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但就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成长问题的研究是比较贫乏的。基于国际上相关研究的已有成果,融合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对中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脑电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脑—机接口(BCI)的研究也开始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BCI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者其他
本试验利用多种非常规蛋白饲料原料,按照理想蛋白模式组合配制成为氨基酸平衡的非常规复合蛋白饲料(复合蛋白),主要研究了中性蛋白酶的适宜添加量和体外水解复合蛋白的效率,并通
口服对比剂抑制胃肠道高信号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改善MRCP图像质量的可靠技术,至目前,口服静脉用Gd-DTPA作为其中一种较佳的对比剂,应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Gd-DTPA在MRCP
目前对于广西中药制药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大多数的研究只是着重于政策和产业结构,细化一点的就是涉及到中药研发能力开发方面的讨论,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