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鸡胚适应传代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3个不同血清型的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2012年,国际命名委员会将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重新命名为小RNA病毒科禽肝病毒属的鸭甲肝病毒(DHAV)。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DHAV)是小RNA家族的成员,呈世界范围内流行。DHAV又分为三个基因型:DHAV-1、DHAV-2和DHAV-3。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主要流行的毒株是DHAV-1和DHAV-3。近年来,时常有报道称针对于DHAV-1或DHAV-3主动或被动免疫的鸭群未能有效保护雏鸭免受DHV的攻击,仍爆发鸭病毒性肝炎。这说明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是DHAV-1和DHAV-3混合感染的状况。由于DHAV-1和DHAV-3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十分类似,所以仅是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并不能有效区分两种病毒,而且时常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这就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危害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本试验通过对湖北省某鸭场疑似鸭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死鸭肝脏进行病原的分离。使用本试验室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扩增出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一致的929bp的目的片段。将通过测序获得的VP1基因序列在Gen Bank上对比分析,发现其与Ⅰ型鸭肝炎病毒基因C型SD1101毒株同源性达到98%。提取Gen Bank中具有代表性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的VP1蛋白编码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的VP1基因序列与中国大陆分离的新型鸭肝炎毒株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属同一分支。雏鸭回归试验结果表明:用收获的鸭胚尿囊液接种非免疫7日龄雏鸭,试验组48h开始出现临床症状,60h后出现死亡、角弓反张等症状,病理解剖以及组织病理学切片均能观察到特征的病理变化,而对照组不出现任何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试验对本实验室分离的DHAV-3毒株进行鸡胚适应传代的研究。通过尿囊腔接种的方式,将DHAV-3毒株在8日龄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使其适应鸡胚传代。对每代收获的尿囊液都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片段。目前已传至53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DHAV-3毒株已能适应鸡胚传代、稳定增殖。本试验对DHAV-3分离毒株的VP1基因进行RT-PCR扩增。然后将其连接到经过改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sf载体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ET-28a-tsf-VP1。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中,然后经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VP1蛋白得到了良好的表达,且是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经纯化浓缩后,将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抗DHAV-3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抗原蛋白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及酶标抗体工作浓度进行了摸索,确定了抗原蛋白的包被浓度为2μg/m L、血清稀释度为1:100及酶标抗体为1:500的最佳工作浓度。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的不断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也相对成熟,而双极板作为关键部件,其材料和制造方法上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目前研究最多的材料是复合材料以及金属材料。为了找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未来的制造方向,进一步降低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成本,扩大制造规模,本文列举并探讨双极板制造中关键因素,分别介绍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包含材料类型和成型方法,列举金属材料目前已有的涂层类型,并指出双极板生产制造的未来
期刊
目前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去改良羊毛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近年来转基因技术日渐成熟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但是运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羊毛品质改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缺乏毛囊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二是缺乏功能明确的候选基因。本课题组前期已经克隆得到了绵羊毛囊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AP11.1P片段,并通过转基因小鼠模型验证了该启动子的活性及特异性。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
学位
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是人及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属于肠球菌属,为圆形或椭圆形,呈单在、成双或成链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芽孢,无鞭毛,产乳酸,因此归属于乳酸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屎肠球菌具有调节宿主的肠道健康和抗病、促生长作用,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致病菌的感染以及增强宿主免疫力。屎肠球菌已经被美国、中国和欧盟列为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由于屎肠球菌在使用过程中需用
学位
在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植物病害对中药材品质和产量影响巨大,致病菌侵染无论是扩散速度还是造成的损失都是惊人的。随着施药量和施药频次的增加,造成有害致病菌耐药性增强,药物残留加大,对环境以及中药材生产带来重大威胁,亟需寻找发现新型高效绿色安全的杀菌剂或杀菌剂先导化合物。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新的抗菌药物以及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土壤真菌是土壤微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得真菌在代谢
学位
TRIM21作为抗体的受体参于到天然免疫过程,以及通过其介导的抗体依赖性中和作用发挥抗病毒效应。口蹄疫病毒(FMDV)是感染多种动物的重要病毒,挖掘具有抗病毒的宿主限制因子对预防这两种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克隆猪源的TRIM21基因,评价TRIM21对FMDV增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猪源TRIM21的克隆及过表达细胞系的获得参照猪源TRIM21基因序
学位
香豆素,又名苯丙吡喃酮,是重要的药用天然活性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抗炎、抗癌、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疟疾、抗凝血等医用领域,香豆素类化合物因其分子内结构共轭体系强、电子转移能力强而便于进行结构修饰,氟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将其引入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后,可与邻近原子形成较高的化学键,进而增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生理活性。本研究设计合成了含氟香豆素类衍生物43个,其中新化合物26个,并就目标合成物对水稻稻瘟病原菌
学位
犬巴贝斯虫病(Canine babesiosis)是由多种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从而引起犬只发病的一种发热性蜱传性疾病。犬感染这类血液寄生虫后主要表现为发热、面色苍白、黄疸、脾肿大、血管内外溶血、缺氧性损伤、全身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等。发病的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感染的巴贝斯虫的种或亚种决定的。目前临床诊断该病的方法主要是显微镜染色镜检,这个方法操作方便,但是对慢性感染犬和携带犬不能很好的检测出
学位
日本乙型脑炎(JE)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于夏季,其发病特点主要为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和精神错乱等,死亡率高达20-50%,而且患者痊愈后留下较高比例的神经系统后遗症(Bunai Y et al 2015)。目前JEV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案,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该病最主要的措施。探讨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对JEV增殖的影响对于开发研制JEV新型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
学位
2010年4月,鸭坦布苏病毒于在我国大部分养鸭地区流行,该病以蛋鸭产蛋量急速剧烈下降,雏鸭出现神经症状及死亡为特征,给养鸭业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作为流行不久的新发疫病,目前还没有足够有效的药物能及时治疗坦布苏病毒的感染,也没有商业化的疫苗投入广泛的临床
学位
由于矿产开采、金属冶炼和污水灌溉等导致了大量重金属在矿区周围土壤中积累。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还与其所处的赋存形态有关,因此,明确土壤重金属的形态也是评价其环境毒性、揭示其迁移和转化规律的重要基础。在现有的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级方法中,对其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以及有机结合态都有较明确的界定,提取剂的针对性较强,铁氧化物结合态所用提取剂的选择性则存在某些问题和缺陷。用盐酸羟胺溶液或草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