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本院18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病毒感染者及早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像。有抗病毒适应症者分为治疗组(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中药基本方)和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中药安慰剂),无抗病毒适应症者分为中药组(中药基本方)和中药安慰剂组(中药基本方原方药量的1/10),据病毒性肝炎(HCV)基因型分类疗程24-48周,随访2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不良反应、舌象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的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计数下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治疗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基因1型获得SVR高于基因1型(7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中药组的ALT改善优于中药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和症状的改善情况中药组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积分,中药组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患者治疗前后的HCV-RNA载量并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中药辨证施治对于肝功能ALT的改善及对抗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2.验证了中药治疗对达不到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的有效性,在ALT、舌象特别是症候改善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慢丙肝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其他文献
1984年沈阳地区6A高粱发生严重倒伏,虽然原因较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6A高粱本身茎秆组织软弱,抗倒伏性较差。除了6A高粱本身遗传性状方面的问题外,还与土壤地势、播种期、密
育种和生产实践说明,注意玉米抗病的持久性,对正常胞质杂交种的育种与利用很重要,对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的育种与利用更为重要。1979—1984年我们对不同类型不育系、恢复系及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问卷法、 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广州市A产业园区10家企业的174名员工进行调查,发现超过八成被调查者的自我效能感低于成年人均值.其原因在于随着园区产业
1982年锡林浩特市白音苏木43号机井试验场在20亩弃耕地上种白草,头两年围栏保护,草高120—137厘米,覆盖度达60—70%,亩产干草424.5公斤。后来因围栏损坏,牲畜经常进入采食,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通识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才能达到理想目标是未来改革的重点方向.通过通识教育改革起源、 教学理念设置、 教学机构建设、 课程体系构
水稻杂交育种是创造高产新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水稻品种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有:穗数、粒数和粒重;影响(或间接)因素有结实率、穗长、株高等。但能否根据晚粳F_1的主要性状遗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在改善入组者临床症状、体征、胃镜下黏膜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并客观地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拟从临床研究方面探索其作用
山西省农垦所属太原和山阴农牧场,1975年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先后引进食用多穗玉米亲本46个,进行了杂交组合。经过筛选,于1981年选出产草量高、质量好、品质优的“穗穗红
反倾销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重要的例外,是GATT(关贸总协定)的一个漏洞。1979年GATT在东京回合形成了《反倾销协议》。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国际贸易中的整套反倾销制度是相当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观察鼻鼽1号方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从而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主要运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变应性鼻炎的分类、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着重论述了变应性鼻炎的Thl/Th2细胞失衡机制、相关细胞因子与血清总IgE水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