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预测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意义:食管癌的癌症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六,流行病学显示更多的患者被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然而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预后较差。同期放化疗已成为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疗法。然而,同期放化疗疗效存在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即使病理显示为同一类型同一分化程度同一分期的患者,食管癌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影响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因素极其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机制。食管癌患者以老年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有相当一部分食管癌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乙型肝炎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及乙型肝炎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但是对于这些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乙型肝炎)与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关系目前鲜有报道。此外同期放化疗可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体重指数减轻、放射性皮炎等等,有关急性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体重指数减轻等等)对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的报道较少。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血小板与血清中总淋巴细胞与癌症疗效相关。高水平的血小板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与转移。淋巴细胞下降可以促进肿瘤的发展,与癌症预后不良有关。本研究回顾性探讨血小板与血清中淋巴细胞的比值与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此外,近几年来,影像组学在肿瘤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影像组学特征在完善肿瘤的诊断、制定治疗计划以及预测预后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以往研究表明应用PET-CT图像的SUV值(肿瘤对18F-FDG示踪剂的吸收量)或者PET-CT图像病灶的纹理特征分析作为食管癌患者疗效的预测。但PET-CT成本昂贵,且PET/CT检查主要适用于晚期肿瘤或者复发的患者。目前,食管癌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均需进行CT扫描。因此,CT图像的应用更为广泛。本研究主要探讨结合平扫CT与增强CT对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预测能力。为此,本研究具有以下四个目的:1.探讨食管癌合并的基础疾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或乙型肝炎)对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2.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引起的急性不良反应(血象下降、体重减轻等等)与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观察。3.探讨血小板与血清中淋巴细胞的比值与食管癌患者对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关系。4.评估CT影像组学特征对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第一部分 食管癌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乙型肝炎)对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一:研究方法纳入南方医院放疗科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未行手术治疗进行同期放化疗的患者45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8例,其中合并有基础疾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乙型肝炎其中一种或者两种)的患者34例。患者均未接受手术治疗,放疗总剂量为DT54-60Gy/27-30次,单次剂量为1.8-2.0Gy/次,1次/日,5次/周。同期化疗采用方案为:TP/TC或者PF方案,TP方案剂量为:紫杉醇135mg/m2Ⅳ+顺铂20mg/m2 d1-3 Ⅳ,每3周一次;TC方案剂量为:紫杉醇50mg/m2 Ⅳ+卡铂AUC 2 Ⅳ每周一次;PF方案为:氟尿嘧啶750mg/m2泵持续推注d1-4+顺铂30mg/m2 d1-3 Ⅳ,每4周一次。患者放疗前2周内及放疗后3月内各行一次CT检查,根据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估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二:研究结果合并基础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总缓解率(ORR)为47%(95%的可信区间为30%至65%),无合并基础疾病的食管癌患者总缓解率(ORR)为49%(95%的可信区间为38%至60%),两组食管癌患者的同期放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研究结论食管癌合并的基础疾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乙型肝炎)对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 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同期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观察一:研究方法选取南方医院放疗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未行手术治疗进行同期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132例。放疗总剂量为DT54-60Gy/27-30次,单次剂量为1.8-2.0Gy/次,1次/日,5次/周。同期化疗采用方案为铂类药物联合多西他赛或氟尿嘧啶。患者放疗前2周及放疗后1月各行一次CT检查,根据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估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外周血常规、肝肾功及体重指数等项目。分析放疗前后血象及体重指数的变化与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关系。二:研究结果患者放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蛋白、体重指数与放疗前对比降低(p<0.05);患者放疗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下降值与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相关(p<0.05);放疗前血小板≥214的患者,血小板放疗后下降≥110的患者ORR(总缓解率)为68.97%(95%的可信区间为58.4%至79.3%),血小板放疗后下降<110的患者ORR为41.67%(95%的可信区间为30.66%至52.68%),两组食管癌患者的同期放化疗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X2=5.4);放疗前血小板<214的患者血小板放疗后下降≥110的患者ORR为50%(95%的可信区间为1%至99%),血小板放疗后下降<110的患者ORR为49%(95%的可信区间为36%至62%),两组食管癌患者的同期放化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放疗后3月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蛋白、体重指数较放疗后升高,其中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研究结论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淋巴细胞与血小板下降,且淋巴细胞与血小板下降程度与同期放化疗疗效可能相关。第三部分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与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观察一:研究方法选取南方医院放疗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未行手术治疗的同期放化疗食管鳞癌患者132例。放疗总剂量为DT54-60Gy/27-30次,单次剂量为1.8-2.0Gy/次,1次/日,5次/周。同期化疗采用方案为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或氟尿嘧啶。患者放疗前2周内及放疗后1月各行一次CT检查,根据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估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检测患者外周血常规、肝肾功、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等项目。分析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与同期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二:研究结果同期放化疗R组的患者与NR组患者相比,两组的放疗前PLR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放疗后PLR值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1);有R组放疗后PLR升高值显著小于无R组(P<0.01);B淋巴细胞、抑制T细胞诱导亚群CD4CD45放疗后较放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T细胞CD3、T细胞亚群CD3+CD8+及免疫抑制T细胞亚群CD8+CD28-放疗后较放疗前相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放疗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的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研究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PLR上升,并且上升的程度与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有关。第四部分 评估影像组学特征预测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的价值一:研究方法选取南方医院放疗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未行手术治疗进行同期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86例。放疗总剂量为DT54-60Gy/27-30次,单次剂量为1.8-2.0Gy/次,1次/日,5次/周。同期化疗采用方案为铂类药物联合多西他赛或氟尿嘧啶。患者放疗前2周内及放疗后1月内各行一次CT检查,根据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估患者同期放化疗疗效。将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3.0标准格式CT图像数据导入靶区勾画系统,由2位富有经验的放疗科医师在CT图像同一纵隔窗(窗位40HU、窗宽400HU)上,勾画食管癌原发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M-W U检验)比较有R组(R组)和无R组(NR组)各参数的差异;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各参数预测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s,AUC)值确定各参数预测疗效的效能。二:研究结果单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最具有预测价值的5个特征的分类性能的Cut-off值、疗效、特异性、AUC 及 P 值分别为 GLSZM-SZLGE(R:1.00,QA:Uniform,N:8)—>0.056、75.00、69.05、0.75、<<0.05,GLSZM-SZLGE(R:1.50,QA:Uniform,N:8)—≥0.052、77.27、64.29、0.74、<<0.05,GLSZM-SZLGE(R:0.67,QA:Uniform,N:8)—<0.050、79.55、69.05、0.73、<<0.05,GLSZM-SZLGE(R:1.11,QA:Lloyd,N:16)—≥0.018、68.18、73.81、0.72、<<0.05,GLSZM-SZLGE(R:0.67,QA:Lloyd,N:8)—≥0.046、72.73、66.67、0.72、<<0.05。多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AUC、Sensitivity、Specificity 及 Accuracy 分别为:0.87(可信区间:0.83-0.91)、74.90(可信区间:69.04-80.76)、74.44(可信区间:67.63-81.17)及 0.75(可信区间:0.71-0.79)。三:研究结论在无法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中,放疗前CT影像组学可能具有潜在预测同期放化疗疗效的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世界上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快速的增殖和转移问题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职业暴露与环境雌激素污染都会促进其发生发展,但是,现如今对于乳腺癌发展分子机制还尚未尚未完全清楚,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仍缺乏有效相关的靶点。序列相似性家族64位,成员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64,Member A,FAM64A)是有丝分裂调节蛋白,其主要作用
学位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登革热、寨卡、黄热病等多种蚊媒传染病的输入,白纹伊蚊防制已成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工作之一。化学防制仍是目前控制蚊虫的主要策略。然而,随着化学杀虫剂长期大量地使用,抗药性已经成为蚊媒防制的突出问题[1-3]。蚊媒抗药性治理的前提在于早期发现抗药性和监测抗药性的发展。所以,抗药性现场检测一直是蚊媒防制研究的重点课题。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了 43种白纹伊蚊溴氰菊酯候选抗性标志物
学位
研究背景: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调节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并参与介导血小板生成的一种特异性造血生长调控因子。TPO能与其受体(c-Mpl)高亲和力结合,激活巨核细胞-血小板中相应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和调节血小板生成。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 Sinesis,APS)能够增强巨核细胞-血小板的生成并诱导巨核细胞增殖分化,血小板表面表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镉(cadmium),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和职业有毒重金属,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镉可通过饮食和呼吸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各个器官如肾,肝,肺,脑,睾丸及心脏等均可产生毒性作用。肾脏和肝脏可蓄积生物体中镉含量的50-6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中的镉逐渐释放到循环系统,通过肾小球过滤,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最终蓄积在肾脏并引起肾损伤。微小RNA(miRNA)是大约22个核苷酸的小RN
学位
目的:针对FOS基因的编码区,设计出靶向FOS基因CRISPR编辑位点,选用适用于人类基因组编辑的PX330质粒并对其脱靶率进行评估。考察CRISPR/Cas系统对人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编辑情况,以及探寻H1-FOS-Knockout敲除细胞系对其多能性维持有无影响。考察H1-FOS-Knockout敲除细胞系对造血分化的影响。方法:一、CRISPR-Cas9-FOS系统的构建及其功能、脱靶率的评估通
学位
背景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存质量。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仅在2018年一年的新增了 1810万的肿瘤病例,其中亚洲人口占据了近一半的人数,而在960万的肿瘤死亡患者中,约有70%的患者位于亚洲,而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肿瘤的发病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除吸烟、体重、饮食等因素外
学位
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显著上升的趋势,也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两个重要的风险因素。NAFLD进展到后期肝脏会发生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目前尚缺乏针对NAFLD有效的治疗手段。MicroRNA是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
学位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临床预后差。放射治疗是治疗高级别胶质瘤最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放射抵抗,大多数患者并未达到预期疗效,肿瘤常常出现恶性侵袭和快速进展。如何特异性地增加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提高治疗疗效,是胶质瘤研究中重点和难点。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nt且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其表达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和肿瘤类型特异性。越来越
学位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特有疾病,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其全球发病率为2%~8%。目前公认子痫前期是一种胎盘诱发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假说主要包括:胎盘发育调节障碍假说、免疫耐受失衡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分子机制认识越来越深刻,已经发现一千多个子痫前期
学位
目的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慢性肾脏病发展的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而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肠源性毒素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主要是通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