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取个案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一位英语教师及好、中、差三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师生的访谈、课堂观察和对学生作业的内容分析,了解师生对教学反馈是什么、有无作用、有什么样的作用的看法;了解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给学生反馈?教师是如何反馈的以及反馈的实际效果,是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结果发现:
1.教师把反馈理解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验。中等生、差生认为反馈就是考试和练习。好学生理解反馈是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活动。
2.师生都认为反馈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认为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反思;通过反馈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更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会的成就感。学生认为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调节学习。中等生、差生注重反馈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好学生看重反馈对下一步学习的引导作用,促进反思。
3.在教学中,教师都运用了反馈。从时间上看,教师注重及时反馈;从主体上看,反馈主要是教师提供的;从内容上看,教师提供的反馈主要是简单更正性反馈。从面向对象上看,教师反馈主要是面向全体。从关注学习过程还是结果上看,教师注重过程性反馈。在不同的课型上,教师侧重的反馈方式有所差异。在词汇课中,学生没有当堂掌握的单词发音及拼写,进行延迟反馈。在习题讲解课中,以教师反馈为主,有时会结合同伴反馈,引导学生自我反馈。在词汇、听力、阅读课中,教师提供简单更正性反馈,习题课中提供阐释性反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做题的思路,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习题讲解课集体反馈结合个别面批,给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在阅读课中,强调过程性反馈,同时也注重检查文章整体的理解,提供专项反馈,关注阅读活动的效果。
4.习题课中,反馈对学生起到了检查、校正、调节的效果。教师提供阐释性反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但是对于好、中、差三类学生有不同的效果,好学生、中等学生能通过反馈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及如何更正错误,差生不能通过教师反馈明确自己错误的原因。反馈没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在于: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不认同教师的反馈;整堂课都是教师提供反馈,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现象,学生期待同伴反馈;学生喜欢个别面批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延迟反馈,多方力量紧“盯”学生,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反感教师权威的束缚,期待轻松的学习氛围。过程性反馈中,教师简单的更正,没有提供相关的策略性信息。
建议:反馈是教学的必要环节,要注意发挥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馈,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关注,提高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意识;发挥同伴反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中的责任;教师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不只是在习题讲解课中,在其他课型,也应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对学生多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面批,为中、差生提示典型的错误类型,分析原因,针对性指导;当堂落实,教师减少课下紧“盯”学生的情况,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听力或阅读课中,提供过程性反馈,注意提供具体的策略性信息,关注阅读效果的反馈注意对概括能力的考察。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反馈的需求,改进自己的教学反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