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和瘀热相搏证代谢产物、代谢通路,比较气虚血瘀证和瘀热相搏证差异代谢产物,寻找可以鉴别两证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为以现代化手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辨证分型提供可参考依据,并为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诊断模型提供思路和打下基础。研究方法:以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作为条件,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患者47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瘀热相搏证患者33例。收集受试者各项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型、基本实验室指标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总胆固醇、视黄醇综合蛋白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钙蛋白、LVIDd、LVIDs、EF值等数据分析),使用SPSS26.0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对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做出解析数据处理,计算资源使用(x±s)显示,计算资源使用频数占比(%)显示;对连续型变量数据差异分析采取独立样本t试验,计数资料差异分析则采取卡方试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液样品,采用UHPLC-Q-TOF MS技术,结合传统数据依赖采集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全谱分析,可以同时获取一级质谱和二次质谱数据,然后再通过XCMS对数据进行单峰萃取和代谢物的识别,并进行代谢通路解析。然后对八十例样本中取得的差异代谢物具体数据进行了 t试验,明确两证在关键代谢物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①气虚血瘀证和瘀热相搏证,在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房颤、降压药、降糖药物、或其他药物,这些变量中并无明显区别(P>0.05);气虚血瘀证和瘀热相搏证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新鲜血清、总胆固醇、视黄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钙蛋白、LVIDs、EF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通过主成分分析、水平偏小二乘判定分析方法、正交偏小二乘判定分析方法及其单变量统计分析等方式,本次研究共找到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和瘀热相搏证的差异代谢物(0.05<P<0.1)共63种,其中显著性差异代谢物(P<0.05)共52种,它们分别是乙二醇乙醚、已内酰胺、D-(+)-2-哌啶酸、N-N-二甲基苯胺、D-脯氨酸、N-棕榈酰神经鞘氨醇、1,2-油酰基卵磷脂、L-缬氨酸、L-苯丙氨酸、1-硬脂酰基-2-油酰基卵磷脂、鞘磷脂、L-脯氨酸、乙酰肉碱、L-赖氨酸、肌酸、十六酰胺乙醇、L-正亮氨酸、芥子酸酰胺、L-焦谷氨酸、甜菜碱、神经鞘磷脂、胆红素、DL-吲哚-3-乳酸、L-组氨酸、聚丙烯酰胺、1-硬脂酰-2-花生酰-sn-甘油、L-亮氨酸、泮托拉唑、1-硬脂酰-sn-甘油-3-磷酰胆碱、氨基环己烷、硫醚酰胺-聚丙烯酰胺、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甘油磷酰胆碱、分别是紫杉林、亚麻酸甲酯、香兰素、2-乙基-2-羟基丁酸、2-氧代己二酸、(±)-3-羟基月桂酸、L-组氨酸、戊酸、辛酸、维生素E、3-甲基-2-氧丁酸、十五烷酸、D-来苏糖、鹅去氧胆酸盐、5,6,7,8-四羟基-2-萘甲酸、L-古洛糖酸-gamma-内酯、16-羟基棕榈酸、柠檬酸盐缓冲液PH=4、N-乙酰甘氨酸、油酸、兰索拉唑、D-核糖。③进行了 Kegg通道数据库解析,共提出了主要核心细胞新陈代谢通道二十五条,它们包括肿瘤中的中心碳脂肪细胞新陈代谢、蛋白质消化吸收处理与作用、氨酰基-TRNA生物学组合、肿瘤中的中心胆碱脂肪细胞新陈代谢、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ABC转运蛋白、矿物质的消化系统作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学组合、长时程增强效应、谷氨酸能突触、长时程抑制效应、昼夜输送、细胞间隙连接、磷脂酶D信号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物、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学分解、鞘脂类信号通路、志贺氏菌病、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学组合、NF-κB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味觉转导。研究结论: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患者和瘀热相搏证患者的血清代谢产物的确存在差异,这对临床上两证的鉴别有所裨益。②本次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和瘀热相搏证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物共63种,代谢通路共25条。其中L-缬氨酸、L-苯丙氨酸、L-脯氨酸、L-赖氨酸、L-正亮氨酸、组氨酸、肌酸、N-软脂酰基鞘氨醇、1,2油酰基卵磷脂、1-硬脂酰基-2-油酰基卵磷脂、鞘磷脂等代谢物可作为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证和瘀热相搏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③瘀热相搏证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者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中多见,其病理变化的核心是冠脉中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糜烂致由血小板介导的急性血栓形成,与气虚血瘀证相比,两者均有与“瘀”,而气虚血瘀证“瘀”的程度更重,瘀热相搏证则更侧重于“热”,以上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的发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针对治疗和有效预防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