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减排规制路径及减排潜力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9月,中国政府设定了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从中国碳减排的实践看,中国经济似乎未受影响就完成了阶段性的碳减排目标。但“十三五”规划后期,中国多地出现了碳排放强度的阶段性反弹和拉闸限电的“运动式”减排,说明中国尚未探寻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实现均衡的发展路径,仍需进一步优化当前的碳减排规制路径、提升碳减排规制路径选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在未脱钩的状态下实现既定的碳减排目标。由此,研究碳减排规制路径及减排潜力,成为提升碳减排规制路径设计的合理性与碳减排规制工具执行效率的基础,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在这一目标驱动下,本文从碳减排规制路径的有效性问题切入,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及强度时空特征的基础上,测度中国碳排放脱钩状态与地方政府碳减排脱钩努力。探究碳减排的决定因素和省际贡献,并对不同碳减排规制路径的有效性进行逐一识别,进而在判别碳减排规制路径有效性基础上,通过中国省际确定性前沿成本函数对地区碳减排潜力进行测算,从而在碳减排规制路径选择与减排责任地区分解两个维度上为碳减排政策优化提供启示。全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基于IPCC部门法的碳排放测度模型,测度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等指标,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省域层面和八大经济区层面分析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的时空特征,并对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源禀赋较高、产业能源依赖较强的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比较缓慢;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资源匮乏的省市,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低碳升级方面要明显优于其它省市。其次,基于Tapio脱钩理论构建脱钩模型,测度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并将其分解为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节能脱钩关系与能源消耗对碳排放的能源结构低碳优化减排脱钩关系,进一步采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测度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变动的贡献量,从而基于LMDI因素分解结果,利用PSR理论和Tapio脱钩理论,构建碳减排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各省市通过促进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强度下降实现碳减排脱钩努力。研究发现:中国整体还未实现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脱钩,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对碳排放也均未实现脱钩,“十三五”规划期间只有北京、上海、四川等几个省市实现了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脱钩,通过碳减排脱钩努力,七成以上省市能够使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引致的碳排放增量减少一半以上。再次,通过构建省际碳减排的决定因素模型,分析省际个体维度碳减排的驱动机制,并将碳减排规制路径因子化,实证分析不同减排规制路径的有效性。结论表明:在规模整合、能源消费结构升级与偏向型技术进步三个减碳规制路径中,规模整合路径对实现减碳作用巨大,但依据行政力量推动规模革命的减排效应存在“短时”释放特征,而能源消费结构升级路径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表现出显著的政策效力。偏向型技术进步路径通过地区环保投资的增加拉低了地区碳排放强度。但其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却对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影响微弱,同时不同减排规制路径的实际减排效率存在典型的地区差异特征。最后,在分析碳减排规制路径有效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省际确定性前沿成本函数模型,在考虑价格扭曲与非中性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实现对中国省际单元要素配置效率的评估;进而基于不同的价格扭曲修正潜力、非中性技术效率水平以及地方政府的保增长压力下可能采取的机会主义行动,对中国省际单元依照不同的碳减排规制路径有效性进行减排潜力分解,从而形成不同碳减排规制路径下的地区减排空间评估。结论表明:无论是规模整合还是非中性技术进步诱致,不同碳减排规制路径下中国各省市均具有完全差异化的碳减排潜力,其中规模整合规制工具的使用,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提升微观生产环节的规模效率,从而能够保证足够的省际碳减排潜力;非中性技术进步以及诱致型技术创新对中国各省市碳减排潜力拓展的影响相对微弱,而保增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动,在减缓了非中性技术进步的同时,由于非对称的能源挤出效应,严重干扰“十四五”时期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了碳减排脱钩努力模型。利用Tapio脱钩理论和PSR理论,构建碳减排脱钩努力模型,基于LMDI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分解结果,测度各省市地方政府为缓解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采取控制能源强度和能源碳排放强度来实现碳排放下降的碳减排脱钩努力;(2)将碳减排规制路径因子化,通过有效分离省际碳减排的决定因素及减排规制工具,实现了对碳减排规制工具有效性的识别;(3)将影子成本引入确定性前沿成本函数中,构建了非中性技术进步、价格扭曲修正等碳减排规制路径到能源要素投入数量与产出间的理论框架,讨论了地方政府保增长压力下机会主义行为对碳减排规制路径选择的影响,并基于不同碳减排规制路径的情景分析,实现了对地区碳减排潜力的测算。
其他文献
引导和规范上市企业按实际经营状况分配现金股利,提高股利支付的平稳性一直是投资者和监管方关注的重点。中国部分上市企业较为忽视投资者的权益,股利支付意愿和水平较低,引起投资者的强烈不满并饱受证监会的批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诟病。尽管证监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或强制企业分红的政策,却还是难以约束部分企业长期不分配股利的行为。此外,还衍生出大量迎合政策的仅发放门槛股利和微股利的企业。可见,仅依赖政策调节促进
学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全球的政策不确定性水平都随之大幅提升。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之一,政策不确定性水平也在近年来达到了历史的高位水平。政策不确定性已然成为所有微观企业不得不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特征之一。显然,政策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已有的研究也关注到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融资等方面的经济影响。但是,企业避税这一广泛存在于微观企业的重要行为,并没有被政
学位
本文致力于考察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斯里兰卡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增长、减轻贫困和减少失业。新冠疫情爆发前,斯里兰卡的经济衰退问题已备受关注。资源不足、劳动力技能缺乏、贸易协定参与较少、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低等因素更是受到斯里兰卡经济学家的重点关注。就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这一因素而言,“斯里兰卡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影响斯里兰卡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学位
东北振兴是发展问题,也是治理问题。投资驱动长期占据东北振兴中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路径,但在发展视角下,东北振兴中的投资驱动效应较为单一、投资驱动效率不够稳定、投资内生动力不够充分,投资驱动迫切寻求投资治理变革。在治理视角下,东北投资治理兼具短期需求驱动效应和长期供给驱动效应的统一,提供了东北振兴由投资驱动优化为投资治理驱动的可能。2020年开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世界经济危机加速酝酿,新基
学位
研究目的: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是粮食不安全。据估计,全世界约有7.68亿人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缺乏充足和健康的食物。这些营养不良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即4.25亿)出现在亚洲地区。在这些亚洲地区,南亚有3.32亿人受到影响。它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导致不可逆转的健康不良和许多威胁人们福祉和发展的有害社会经济后果。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各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政治风险和制度质量等多维因素对全球和
学位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时间序列预测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经济评估、医疗发展等诸多领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预测精度要求的提高与时间序列数据复杂性的增加之间的矛盾,给时间序列预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时间序列预测的传统方法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适用场景近年来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大数据时代下新型时间序列预测技术的探索和研究成为当下时间序列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计算机与人工
学位
本研究的选题和写作得益于西藏旅游实践过程中现实问题的涌现和凸起,因此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目前旅游体验领域研究中较少关注的一类旅游文化现象。这为本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关切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在2018年和2022年累积达两月有余的旅游人类学实地调研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在西藏独特的旅游场域中,旅游者话语袒露的深度、强度、密度和丰度皆非常高,尤以玛吉阿米餐厅的留言文化最为典型,甚至成为旅游者不远千里驻
学位
“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将进入提质发展阶段,结构性、布局性矛盾依然突出,环境污染仍然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重点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力度但收效甚微,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思考:为什么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而现实却总是收效甚微?即显著的“环境规制执行偏差”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本文认为这已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投入不足问题,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这
学位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诸多国家需要应对的共同课题。从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来看,发达国家走在前列,尤其是日本,已经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下劳动力供应不足及劳动力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等问题也十分突出。但整体上,日本经受并且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从日本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协调性来看,在经历“第一次人口红利”及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后,日本步入老龄化社
学位
沉浸式体验已成为旅游目的地追求旅游者消费升级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普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在旅游业界,目的地管理者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到旅游体验过程,增强旅游者的沉浸式体验,突显出目的地的独特性和品牌效应。目前旅游目的地正展开一系列数字化设施的竞争,纷纷将沉浸式体验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目标客源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目的地管理者理解旅游沉浸式体验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