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与肌原纤维蛋白的互作机制及其对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2009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是肌肉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在肉制品加工中,其凝胶的形成直接决定产品的口感。磷脂是肉及肉制品中肌内脂质的主要成分,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形成风味化合物的主要前体。在肉糜制品加工过程中,磷脂与肌原纤维蛋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并影响肉类的品质,但目前肌原纤维蛋白与磷脂的互作机制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对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形成前后蛋白和磷脂之间的互作机制及其对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行探索,并将机制研究结论用于实际体系现象产生的分析和解释。为明确肉类中磷脂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机制,乃至不同磷脂含量肉的加工适性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结论如下:
  (1)对凝胶体系中磷脂与肌原纤维蛋白互作机制进行研究,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与磷脂存在相互作用。在复合凝胶体系中,磷脂与肌原纤维蛋白主要作用力是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磷脂亲水性头部可通过氢键与蛋白质结合,而其疏水性脂肪酸链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肌原纤维蛋白疏水性区域结合,这种作用可以使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形成更为紧密的网络结构,从而改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和保水性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添加磷脂有助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在高盐浓度下进一步展开,同时磷脂的亲水性头部有利于保留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的水分子,从而抑制高盐浓度下产生的盐析效应。此外,磷脂的添加会抑制肌原纤维蛋白二硫键的形成,由此推测,如果磷脂含量添加过多,可能会导致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下降。
  (2)在不同盐浓度的溶液体系中,磷脂与肌原纤维蛋白主要相互作用方式同样是氢键和疏水作用,磷脂的添加导致溶液中负电荷含量减少,蛋白聚集程度增加,溶液浊度和平均粒径增加,蛋白的溶解度下降。低盐浓度(0.3 mol/L)下,复合组溶解度远低于对照组,原因该条件下在于磷脂添加明显促进了蛋白结构的展开和疏水基团的暴露;在高盐浓度下对照组和复合组溶解度差异较小,原因在于磷脂可以抑制蛋白二级结构向无规则卷曲转变,从而抑制盐析作用的发生;此外,磷脂可以抑制二硫键的生成,也可能提高高盐浓度下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因此高盐浓度体系下的复合组静态流变学指标(储能模量和粘度值)并未像对照组一样出现下降趋势。磷脂的添加可以提高不同盐浓度下肌原纤维蛋白溶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这与磷脂自身的双亲性有关。
  (3)以里脊肉(磷脂含量0.2%)为原料,分别添加0.2%、0.4%含量的磷脂(肉质量),制备最终磷脂含量为0.2%、0.4%、0.6%的肉糜凝胶,用以研究不同盐浓度下磷脂含量对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4%磷脂含量的肉糜凝胶有最高的蒸煮得率、保水性和弹性以及较低的硬度和咀嚼性,形成的凝胶网络结构更加稳定,且有最高的体外消化率。0.6%磷脂含量组肉糜凝胶蒸煮得率和保水性、质构特性等性能均不及0.4%组。相对于0.2%磷脂含量组,0.4-0.6%磷脂含量组肉糜在高盐浓度下,蒸煮得率、保水性、硬度、弹性以及最终稳定模量G等品质指标并未明显下降,这是因为磷脂含量的增加可明显抑制肉糜凝胶的盐析作用。TBARS和蛋白氧化分析结果显示,磷脂的添加可以抑制蛋白氧化,但体系中脂肪氧化程度增加,这是因为磷脂与肌原纤维蛋白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后,磷脂附着于蛋白表面,自由基优先攻击磷脂,降低了蛋白质氨基酸侧链被攻击的几率,抑制了蛋白氧化,脂肪氧化后变黄导致凝胶体系b*值增加。
  综上所述,在凝胶体系和溶液体系中,磷脂与肌原纤维蛋白主要相互作用力均为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二者作用模式为磷脂亲水性头部通过氢键与蛋白质结合,而其疏水脂肪酸链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蛋白疏水性区域结合,这一作用促进了蛋白结构的展开和疏水基团的暴露,使蛋白聚集程度增加。在溶液体系中,磷脂的添加使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下降,但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能提高。在热诱导凝胶过程中,磷脂的添加可以使肌原纤维蛋白形成更为紧密的凝胶网络结构,从而提升其凝胶特性。同时磷脂的亲水性头部有利于保留蛋白表面的水分子,抑制高盐浓度下产生的盐析效应。在实际体系中,适当磷脂含量(0.4%)肉糜有良好的凝胶特性,而较低磷脂(0.2%)和较高磷脂含量(0.6%)的肉糜凝胶特性相对较差。
其他文献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简称KGM)是继淀粉和纤维素后,另一种天然可再生多糖资源,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由于KGM固有的性质,如:水中溶解度小、稳定性不佳、黏度大、流动性差、易降解等,制约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以物理、化学、生物法对其进行改性,以改善其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其中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是化学改性,而有关KGM磷酸化改性的研究尚不多见。 
鲊辣椒是一种传统特色发酵食品,是以新鲜辣椒、大米或玉米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添加生姜、食盐等辅料,破碎混匀后于密闭的容器中发酵而成,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关于鲊辣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菌种筛选以及发酵工艺优化,但是鲊辣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自然发酵的鲊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鲊辣椒发酵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采用HP
学位
芭蕉芋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块茎含有大量淀粉。目前芭蕉芋淀粉在食品工业中仅限于粉丝等的加工且未形成大规模生产,其待开发价值大,但关于芭蕉芋淀粉的开发研究尚不多见。芭蕉芋淀粉制成的粉丝具有拉伸强度高、透明度好、蒸煮损失低、风味佳等优异品质,这表明芭蕉芋淀粉在用于凝胶食品加工时具有某些优良的品质,因此将其用于其他淀粉类凝胶食品(如凉粉)的生产可促进芭蕉芋淀粉的食品工业发展。凉粉由于水分含量高,导致微
昆仑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作为一种名贵的药食两用草本植物,在传统上作为花茶冲泡饮用,所以更应该关注其亲水性活性组分。雪菊水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抑菌和抗炎等生理活性,但目前对雪菊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还不够深入,抗衰老作用机制并不明确,且关于胎菊的抗衰老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以昆仑雪菊(朵菊、胎菊)为原料,通过响应面
学位
果胶,一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酸性杂多糖,由于其分子量大、水溶性差而导致其生物学功能应用受到限制;而果胶低聚糖能够更好的被人体消化吸收,具有更多的生物学活性,在食品和医药等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商品果胶低聚糖多由化学法降解制备,但化学法副产物较多且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超声波和微波运用到聚合物降解中,既提高了降解效果又环保。但是,关于超声波和微波对酶促降解的影响还少有报道。本研究
学位
纳米氧化锌(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nO NPs)是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于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和用于食品包装作为保护的抗菌剂等,可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随着ZnO NPs在食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ZnO NPs通过胃肠道和肺部的接触机率。据报道,ZnO NPs达到一定浓度对细胞具有毒性效应,人体接触ZnO NPs有可能导致健康并发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为食品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农用及卫生杀虫剂的支柱农药种类。溴氰菊酯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药效强,选择性高,不易产生病虫害抗药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谷物、果蔬等的病虫防治。然而,近些年溴氰菊酯的大量使用和不恰当处理,造成该类农药残留严重的现象,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溴氰菊酯残留的精准定量检测技术主要采用色谱技术和色质联用技术,但此类技术要求专业人员操作,前处理等操作步
学位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中草药,多产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我国主要来源于福建、台湾、广东及浙江等省份。虽然金线莲在民间有着传统的饮食习惯,但其野生资源匮乏,现以组织培养和人工种植为主。金线莲含有丰富的黄酮化合物,具有防肝损伤、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及抑菌消炎等生理活性,其含量受品种、干燥方式、生长时间、栽培方式、种植密度、光照强度及温度等因素影
学位
本文研究了真空-微波辅助半干法制备变性淀粉的工艺可行性,验证该工艺具有高效、节能、减排、降耗的绿色特点。以玉米、木薯和芭蕉芋淀粉为原料,采用真空-微波辅助半干法制备氧化淀粉,证明了该方法适用于不同淀粉原料的改性。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真空-微波辅助半干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研究该法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最后,开展了κ-卡拉胶/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淀粉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并应用于制作硬胶囊囊材。
学位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鳖类养殖产业最大的国家,全球甲鱼年产量现已超过 30 万吨,其中98.77%的甲鱼产自中国。由于目前甲鱼消费结构单一,深加工产品和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导致每年有大量的以鳖甲为主的加工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鳖甲(Carapax Trionycis)是动物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背甲,具多种活性成分和诸多药理价值。但由于鳖甲主要由胶原纤维包裹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和无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