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风险与现代技术的生态化转向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根源于现代技术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对技术风险的认知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渊源,人类的前贤先哲对技术的审慎、怀疑和批判一直伴随在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然而现代技术风险已不同于人类社会在过去历史中所遭遇到的技术风险,它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在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现代技术风险,具有时空跨越性、不可计算性、潜伏隐蔽性和极端危害性,是风险社会最显明的特点,同时也是诱发并加深其他种类风险的因由。工具理性的扩张和现代技术风险的社会运行带来了风险社会的现实困局,使人类社会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风险社会中的危机境遇并非仅仅来源于现代技术自身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人类自身,其根源在于对现代技术缺乏节制和约束的滥用。在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的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人性危机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所有行为都会以一定的后果返诸己身。人类在危机境遇之中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在反思启蒙运动的基础上,以生态启蒙引导现代技术的生态化转向,这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主动调和,是一种积极应对风险的方法。在上述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社会观念、技术实践、制度建设三个层面,对现代技术的生态化转向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这一系统工程必须首先立足于人类的思想意识,在社会观念层面上进行生态化的转向,在发展观、技术观和消费观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其次需要在技术实践层面具体落实,依靠从微观到宏观依次实现技术工艺、企业、产业三个层次的生态化转向来实现;最后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生态化转向作为保障,完善政府调控、法制建设、生态民主与公众参与这些方面的制度安排。必须强调的是:反思技术风险,批判现代技术,倡导现代技术的生态化转向,并不等同于要否定甚至放弃现代技术本身。根本目的在于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约束和限制现代技术的发展,克服、消除其不良影响和后果。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实现人、技术、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非线性、时滞和不确定是自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研究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模糊控制系统能够在系统复杂、病态以及含有各类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专家
目前在电化学产氢领域,贵金属虽然价格昂贵,但其在催化领域依旧无法取代。钌在析氢领域的应用最近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其在贵金属中对水的分解能力最强,但性能受限于对氢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如何得到高效稳定的钌基催化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通过激光在三氯化金溶液中烧蚀钌靶,首次合成出了一种新奇的钌基金单原子合金,而钌和金在固体状态下是不互溶的。通过改变三氯化金溶液的浓度,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到金含量不同的样品
文冠果果壳是文冠果进行油品加工后的主要废弃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皂甙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在抗炎、抗肿瘤、抑制HIV蛋白酶、改善学习记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因此,
行人再识别是当前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开放研究课题,其在人机交互、安保、监控以及法庭取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对行人再识别的特征表示和度量学习的研
本文从城市体系和城市内部两个尺度上总结交通网络、人类出行与城市结构之间的关联。通过中美城市的多项实证案例,从交通网络和交通流的视角,提供了一个整合这两个尺度城市研
自2005年证监会首次颁布了股权激励试行管理办法以来,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在8年时间快速发展,并在近三年已有了反超股票期权模式成为被国内上市公司采用最多的股权激励方式之
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是近期发现的一类功能性多糖氧化水解酶,其催化活性中心由两个组氨酸和一个Cu2+构成,可氧化裂解纤维素、几丁质
煤炭资源开采同沉陷损害的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厚煤层开采对地表及建(构)筑物损害影响巨大。尽管充填开采是置换“三下”压煤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充填开采同垮落法开采在覆岩及地表沉陷控制机理、回采工艺及设备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村庄下厚煤层(>4m)充填开采在覆岩、地表沉陷控制机理及采充工艺配套技术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山西霍尔辛赫煤业村庄下厚煤层下向分层长壁膏体充填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模拟、理论
本文介绍了3D打印混凝土复杂构件相关技术背景和研究现状,并对结合机械臂平台的3D打印混凝土系统、打印混凝土材料和打印复杂形态构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实验验证
仿真技术具有可靠、无破坏性、可重复、安全、经济、不受气候条件和场地、空间限制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系统仿真作为跟踪伺服系统的重要研制手段之一,可以降低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