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李学派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天崩地解的历史转折时期。颜李学派是这一转折时期诞生的理论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颜元及其弟子李塨、王源、程廷祚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清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反理学思想的先锋代表。本文以这一学派的伦理思想为研究主体,从学术史的视域,探讨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中的人性论、义利观、习行修养方式、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容,揭示其学术兴衰的缘由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论述颜李学派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研究其学派构成、师承关系及其学派的理论特色。本章首先着眼于颜李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明清之际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矛盾,特别是封建地主阶级同农民之间的矛盾以及不断激化民族矛盾,使明王朝的腐朽统治更加摇摇欲坠;在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封建经济的母体中生长,新兴市民阶层开始出现,并积极寻求自身的利益;在思想上,西学的传入为当时思想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风,拓展了国人对于自然科学的新视野,长期重农抑商的传统得到改善,工商与农业并重的新观念开始传播。思想家们将学术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自然、天文、地理、兵革、医学等方面,开始对宋明理学进行反思批判。颜李学派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并成为清初反宋明理学思潮中最坚决的一支力量。本章还分析了颜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人生之间的师承关系以及该学派的理论特色,即功利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颜李学派伦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性论思想。颜李学派的人性论继承孟子性善论,主张人性一元论,主张人性“无恶说”。这种人性论主要是针对当时程朱理学的人性二元论和“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而建立的。颜李学派的人性论肯定了人性无恶,人欲合理,成为了该学派“正谊谋利,明道计功”的义利观的理论基础。认为恶存在的原因是“引蔽习染”,认为人性是可塑的,强调发挥人的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从而为其道德修养和教育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这一人性论没有科学地回答人性的社会属性问题;在论述人性中的恶是由于“引蔽习染”造成的理论时,其分析比较肤浅,没有对性恶产生的根源做出进一步分析。
   第三章论述了颜李学派的义利观。颜李学派的义利观是在反思孔子“以义制利”、孟子、“贵义贱利”,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宋明时期“利不可言”、“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适应封建社会走向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开始萌芽的社会变化,对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程朱理学的义利观进行了批判,提出“正义谋利、明道计功”的义利观,凸现、肯定了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在道义与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上,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在中国古代“义利”之辨的历史上享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第四章阐述了颜李学派理想人格的教育方式。在梳理了从先秦开始历代理想人格的具体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基础上,论述了颜李学派“经世致用”的理想人格及其教育理论。从理论上具体分析了颜李学派理想人格——圣贤设立的理论依据,即人性论方面的理论依据和义利观方面的理论依据。最后,集中论述了颜李学派圣贤培养的具体方式——习行。颜李学派针对宋明理学主静的修养方式对社会所产生的贻害,推崇实践“躬行”,即无论道德教育或是道德修养,都需要在实践中展开。因此,围绕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修养两个方面,论述了习行的理想人格培养方式的具体体现。其理想人格和人才培育模式,黜空谈静修,重实践和验证,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第五章以文本分析的方式,阐述了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即“经世致用”思想在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内的举措。在《存治编》中,颜李学派主要分王道、井田、治赋、学校、封建、宫刑、济时、重征举、靖异端等九个部分来论述其经世致用思想在国家治理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在政治方面,颜李学派力主恢复“封建”,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取消八股取士制度;在经济方面,颜李学派针对当时土地兼并的状况,提出实行井田制,并且该学派还主张改革税收制度。在田租税收方面,颜李学派坚决反对货币租赋,并陈列了货币地租带给人民的弊端。在商业问题上,颜李学派反对传统的抑商政策,提出了一种类似于近代的所得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提出,可谓是世界商业史上前无古人的理论,对于积极发展工商业,增强国家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颜李学派的具体举措,具有“复古”的形式。然而在内容上适应了历史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新时代特色。
   第六章,通过与同一时期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进行比较,揭示了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不为中国明木清初时期历史所选择的原因,以及该学派伦理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章在前几章完整梳理分析颜李学派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将视野放诸世界范围内,分析了颜李学派和亚当·斯密在理论上的相似之处: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人性无恶,肯定了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和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个体利益同社会利益之间关系的调节方式。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在制度、文化传统、个人境遇等几个方面的差异上分析了颜李学派同亚当·斯密伦理学理论命运迥异的缘由。认为在制度方面,中国当时的大一统制度,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封建经济母体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早熟却极不成熟,导致了同资本主义经济相契合的理论不可能为历史所选择的结果。在文化传统上,由于中国长期重农抑商的传统和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家介乎于主人和奴仆之间的强烈的国家主人翁意识,以及颜李学派第三代传人程廷祚生活时期的文字狱运动,使得颜李学派略具实用的伦理思想,终究不敌宋明理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有用性”大,为中国历史所搁浅。从个人境遇方面看,由于亚当·斯密颇受欧洲当时自由主义、重农学派和同时代思想家的理论影响,而颜李学派却亲历了朝代更迭,战乱频发的乱世,其理论所追求的重心虽然相同,但却受到不同社会的不同待遇。
   纵然颜李学派的理学没有成为清代历史最终的选择,但是该学派重击清初宋明理学的桎梏,打开理性天窗;其创始人颜元所主持的漳南书院,代表了现代教育模式的趋势,其教育理念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因素,其体育同道德教育的关系理论对青年毛泽东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颜李学派的人性论和义利观方面的理论,肯定了人性之善,确立了合理个人利益的理论地位,同时也提出个体利益同国家利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主张通过义来控制利。这些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它虽然被没落和封建统治阶级冷落和压抑了,但并没有被历史所抛弃。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产权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估价和买卖.现代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资源在不同所有者之间流动.近年来,企业并购、重组、股权交易、风险投资等产权交易活动蓬勃开展,其中企业估价问题是产权交易能否达成的核心问题之一.认识价值是一切经济管理行为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何认识企业价值、如何评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同益加速的全球化趋势,我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各种摩擦、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核心利益冲突同趋激烈。从本质上看,上述问题的核心就是人才资源的争夺和科技创新的激烈较量。人才‘资源培养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在于教育的发展,而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培养好教育人才和激励好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激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理论为私营领域
学位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我国政府为解决行政处罚中存在的多头执法、职责交叉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实现管理权与执法权分离,而建立的一种新型行政执法体制。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开展了这项工作,并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领域。从实践中看,这项工作的试点和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将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了合理配置,使执法力量更为集中,从而提高了执法效率与力度;另一方面对现有执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改变了原来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按照不偏不倚(impartial)的原则行事。相比于陌生人,我们时常会为与我们具有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s)的人(比如父母、朋友等)付出更多,对他们有特殊的关怀(special concerns)。并且,我们是有良好的理由(reasons)且有责任(obligations)对他们有特殊关怀。既然我们是有理由并且有责任去
学位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由于脱贫主体贫困户的道德水平不一、扶贫制度不健全、信息流动不对称、政策实施存在压力等因素,导致精准扶贫过程贫困户行为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加大对精准扶贫中贫困户的道德风险研究力度,认识和防范精准扶贫中贫困户道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W县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通过入户帮扶和问卷调查,了解政府帮扶工作、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
学位
发展是每个时代永恒的主题,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发展是国家追求强盛,人民追求幸福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牺牲了巨大的环境作为代价,传统的发展模式滋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21世纪绿色发展是人类发展共同的主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根本方向。绿色发展价值观的选择是人们基于过去经济发展付出惨痛代价基础之上对价值观的重新抉择。党的十八大将创新
学位
杜尚推崇修拉的点彩法,认为这种技法使画家的“手”和“心”分离开来,他的“反视网膜”、“工匠”和“超薄”等概念也与此密切相关。杜尚还将修拉与管装颜料联系起来,认为管装颜料也是现成品,看到了观众在修拉的作品和管装颜料之间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现成品艺术。但从修拉的绘画作品及其整体上的绘画策略来看,杜尚只看到了修拉的一部分艺术贡献,他眼中的修拉跟“真实”的修拉之间是有偏差的,修拉的点彩法实际上具有
学位
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美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等自身规定性的跨世纪之争,促使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回到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A.G1714-1762)和他在“埃斯赛迪卡”(Aesthetica)即最初的“美学”学科建设上的始初意向。本文围绕“感性认识的科学(逻辑自洽的系统理论)何以可能?”这个核心问题,考察和分析了相关文本中鲍氏对Aesthetica及其它有关美学学科最初
学位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在传统中国这样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情感联系为纽带的国度,“报”如同构成网络的光缆,深入生活和制度的各个方面,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世界中由来已久、作用广泛、影响深远,可谓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古人高度意识到其存在,通过语言文字、哲学阐释、文学描绘、宗教信仰等多种形式将其呈现为思想文化的一个核心;其中包涵的伦理意识已经成为风俗习惯,并作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凝固下来。  “报
学位
有明一代,学术界影响深远且重要的一派即是阳明心学。明中期王阳明提出良知学,在朱子学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领域成为朱子学之外另一大学术思潮。阳明心学在阳明去世后,得到阳明后学的极力倡导和推崇,阳明学空前繁盛。明末阳明学进入第三期,周汝登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阳明学在思想界盛行的同时,佛教在明末也受影响而复兴。整个思想界呈现出融摄儒佛的潮流。阳明后学中不少学者近禅而被学界称为狂禅,遭到批判。但是简单以狂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