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儿童户外行为与景观空间的关联性研究——以合肥市居住区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与儿童是当今居住区景观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为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空间与设施的利用效率、营造能充分满足老人和儿童行为心理需求的交往场所,有必要深入研究老人和儿童户外行为与景观空间的关联性,进而提出针对不同人群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策略,以改善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整体品质。  本研究以老人和儿童的行为为调研对象,选择合肥市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中心景观空间,运用行为观察、图示化记录等方法进行日间调研。结合关于老人和儿童在景观活动空间中行为心理的理论研究,将定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探寻老人和儿童在各类空间中的行为特征,总结了不同的景观规划模式对老人和儿童行为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调研对象在类型化空间中的行为分布,综合评价了各空间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对调研对象行为的诱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老人和儿童行为与景观活动空间关联性,把握适合老人和儿童共同交往活动的共享空间特征和场所类型。最终总结归纳出三方面结论:1)影响老人和儿童行为的景观空间有四个主要影响因子,即开敞性、亲水性、可达性、以及与建筑立面的相邻关系;2)通过聚类分析从具象的景观空间中提炼抽象出开敞亲水可达空间(邻近建筑主立面),开敞离水可达空间(邻近建筑侧立面)等十个基本类型;3)老人行为对场所的整体要求不高,而儿童行为对场所有一定的要求,开敞性一般、亲水性较弱、可达性较好且远离建筑主立面的空间场所类型与老人和儿童的行为心理需求契合程度都很高。  本研究一方面为现有的居住区景观环境提供有效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为今后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同时对营造多样化、复合型的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从而对提高住区活力、增强场所归属感和认同感起到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城市营造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朴素的自然观,创造了宜人的人居环境;城市的选址依托大自然,充分利用河流水系,在气候环境上城市建设注意趋利避害;将周围绿色
人类营造聚落的目的是获取舒适的人居环境,只有适应气候的聚落才具备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基本条件。聚落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就是研究聚落怎样适应气候,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聚落
长久以来,幼儿教育为各国所普遍关注,伴随教育模式与观念的不断完善更新,其物质载体——幼儿园建筑的适应性设计成为建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幼儿的个
在社会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对展现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形成城市特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进一步完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
山地地区地理环境复杂、生态资源多样,对山地城市建设既是制约,又是契机。其中以地形地貌对山地城市空间拓展影响最大。山地地形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不能纯粹作为整体看
“旧城”标签化的背后,所呈现的恰恰是“旧城”社会和经济生活与“新城区”之间的严重“割裂”。威尼斯与苏州恰恰是两种亦然相反的旧城发展模式,前者在成为闻名遐迩的“城市博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之中,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升,国民在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的问题日趋严重。而我国的建筑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不仅影
随着成都市高层公共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我们需要研究什么样的高层公共建筑的外部形态才是符合大众视觉偏好的。本论文以大众视觉偏好为切入点,通过心理物理学与数理统计分析的
人类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和认知事物的,其中绝大部分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色彩作为人眼最先感知到的信息在城市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得以展开的重要载体,更是最能够体现城市自由、民主和包容等价值的场所。城市公共空间通过提供了聚集、社交、休闲、节庆、防御和游行等活动,使人从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