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历史性原因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日益扩大。西部地区存在经济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偏低、资源消耗过快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于世纪之交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思想,旨在解决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2001-2010年实施的首轮西部大开发政策进行评估,识别该政策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后续调整乃至类似基于地点的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本研究采用地理断点回归设计克服内生性问题,以保证估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创新性。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文献的梳理,并加以总结评述,为本文提供参考。本研究的主体部分围绕西部大开发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研究采用的样本数据以及识别方法进行了介绍。在回归之前,对使用断点回归的前提条件,运用证伪性测试进行了检验。其后进行了基准回归,回归的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促使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显著上升了33.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显著下降了25.1个百分点。对细分行业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政策并未抑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故从细分产业而言,政策尚未达到预期效果。接下来,本文依次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消除溢出效应等方法检验了前述结论的稳健性。此外,本文还对西部大开发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西部大开发提升了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间接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西部大开发还通过激发当地企业创新活力以提高地区工业化程度;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施行以后,当地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显著提高,进一步促使第二产业占比上升。最后,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汇总,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第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环境,有针对性地增强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第二,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有序退出高污染企业;第三,深化金融系统改革,为企业发展构造良好金融环境;第四,加大创新激励和在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激发公司创新活力;第五,适度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引导资本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地区产业结构转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ETTL3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分娩的PE产妇15例、行剖宫产分娩的正常产妇15例。收集PE产妇及正常产妇胎盘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ETTL3 mRNA表达水平。取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对照组和过表达METTL3
期刊
借壳上市的方式能够满足没有能够达到规定上市资产规模和额度的企业上市,并且具有缩短上市时间成本,简化上市程序等作用,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和独有的特征,区别于正常的上市方式。但是同样,相对较为简单的上市程序以及被间接拉低的上市门槛也削弱了上市企业资质审核水准,埋下了各种风险隐患。基于此,本文对借壳上市方式引发的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探析展开了一系列探究。首先,文章第一部分对借壳上市方式展开了相应阐述与分析,
期刊
以往邻避研究主要关注由邻避设施周边居民主动发起的邻避冲突,聚焦于政府与民众之间在实践层面的利益不可调和性,探讨官民冲突问题及其破解之道,实际上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下的传统邻避冲突研究范式,这种邻避冲突应被称为“民众邻避冲突”。然而从经验与现实层面来看,邻避概念已不仅仅存在于官民冲突二元对立框架中,在科层组织内部出现了官员反对邻避设施建于自己辖区的现象。由此,本文跳出传统邻避冲突研究范式,着眼于
学位
报纸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凸显,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转变,广泛纳入公众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在数字技术的引入下,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呈现出进一步繁荣发展趋势,逐渐演变出多种形式。技术是如何赋予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动能,催生社会治理新模式--共同生产?整篇文章按照“提炼关键问题—搭建分析框架—探讨数字赋能共同生产效用—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运用多案例比较和文献分
学位
地方政府立足实际,进行多维度的持续性的治理创新探索是对国家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能动回应。回看过去,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地方政府在体制机制、治理技术等方面的探索日益深入,一系列的治理创新举措相继推出并在全国范围内扩散,显著提升了我国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活力。着眼当下,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社会生活需求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供给不匹配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为适应新时期更加复杂的环境与挑战,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
学位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背景下,依靠多维度、普惠性的惠企政策,推动惠企政策高效执行与落地,已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实践中,惠企政策的执行和问责常常双双陷入“失灵”的局面,一方面惠企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难以有效疏通,另一方面现有的问责主体往往很难对业务部门进行常态化的问责监督。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政策兑现”业务为惠企政策执行的问责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以往文献回顾总结:首先,以往关
学位
近年来,中国经济凭借着资源与劳动力的双重优势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然而,高速发展给中国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2012年10月,《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我国当前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并提出了“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中心思想。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7年273个地级市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采用PSM-DID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规划》的实施对重点控制
学位
作为事权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政府为广大群众、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基层政府事权承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效。然而,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讨,地方政府的事权承接问题被学界关注较少。因此,学界对于如何破解基层政府事权承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未能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治理将会更多的聚焦在基层,基层政府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问题还需学术研究的关注和解释。本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进步,分税制逐步代替包干制,国家对财政汲取能力和管控权力增强,同时也肩负起科学分配的重担。项目制分配机制的出现既能较好地解决财政收入的再分配问题,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差距,又能为负有具体财政支出责任的基层带来开展工作的系列资源,帮助缓解原有的“财事不对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此外,中国的项目制已经溢出财政领域成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