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叙事理论研究的学理个性及其价值——以明清小说为分析个案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国内的小说研究领域,从西方叙事学理论角度出发来研究明清小说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相关的研究成果与著作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基于西方叙事学理论在自身的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加之中国叙事文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与西方叙事文学大不相同。因此单纯地依靠西方叙事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显然已经不再合适。为此国内学者纷纷开始探索更加适合中国古代小说自身情况的叙事理论。而本文中“意图叙事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一个努力尝试的方向。 意图叙事理论是一个全新的叙事理论。它以。小说是人的生命意图的文学表现”为立论根基,结合心理学、物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一反以往西方叙事学理论中重“事”的传统,将“人”的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正与学界目前所强调“人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相契合。在意图叙事理论中,小说叙事已经不再从传统的叙事角度进行分类,而是从纵深剖析的层面出发,将其分为事件的表层叙事、文化的深层叙事和心理意图的原叙事三个层面。基于这一叙事层次的分类,意图的生发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事件意图、生活意图与生命原欲。事件意图的产生源于生活意图的实现过程,而生活意图的产生又是因为生命原欲在某方面上存在着缺失。这一逻辑关系与意图叙事“生成——实践——结果”的基本序列相结合,构成了所有小说作品内部结构的最基本框架。另外,在意图叙事理论中,文本中所体现的意图并非一概而论,丽是可以分为三种,即作者意图、叙述者意图和人物意图。文本整体的确定就是这三种意图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作品是由情节所构成的,而情节又是一系列事件的组合。可以说,事件的变化及结果直接导致情节的发展。基于这种连带关系,意图叙事理论借用了力学的相关知识,从引发事件变化的内部原动力进行剖析,将事件的发展变化视为意图力、非意图力与调节力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 意图叙事理论的提出,对于我国明清小说研究的发展应该说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自此中国古典小说拥有了更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叙事理论,而西方叙事学理论几乎“一统天下”的格局也会逐渐被该理论的问世和发展所打破。但是,由于该理论目前在学界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接受,因此并无其他学者对其进行过相关研究,也就意味着没有前人成熟完整的成果可供借鉴。鉴于此,本文可说是一篇较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学理论之作。该文通过对意图叙事理论进行初步的说明和研究,旨在引起学界更多学者对于该理论的关注,从而为该理论的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上海的“城市想象”为基点,总结出文学想象中上海城市文化的整体性质——现代性、商业性、多元性。文章对上海的城市想象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上
小说《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引起美国广泛关注的作品,也是纳博科夫在创作成熟期的作品。小说被放置在美国的学院生活背景下,以学院里形形色色的大学教员为衬托,突出了主要人物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基础理论言语社区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汉语歧义的认知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调查方法,调查了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的识别情况,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域理论、认
基于实际工程管沟漏水的情况,考虑黄土地基土体初始含水量、孔隙比、管沟内积水压力等因素影响,给出了二维非饱和黄土地基管沟入渗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并编制软
乾隆《丽江府志略》,管学宣、万咸燕所撰,志书资料搜集过程始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定稿时间是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秋,历经十七个年头,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正式成书。此志书分
《蝇王》是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本文试从神话原型的批评角度来解读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全文共分六部分。   在引言部分,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
通过北戴河火车站既有雨篷改造工程的实践,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及雨篷改造要求,介绍了爬行器滑移顶推点和跟随点的设计。指出桁架滑移的具体步骤及滑移到位后应采取的卸载措施。
“意象”是古往今来中西诗歌共有的诗歌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在中西方不同的政治、地理、历史、文化背景下,双方诗学从不同侧面、角度、方向研究,对“意象”有不同层面的理解和诠
《事林广记》是南宋陈元靓所编一部为“取便民用”的通俗类书。其内容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根据众多书籍的记载按类编排,给人们提供读书、耕作、饮食、医药、婚丧、诉讼、
在所有的修辞手段中,比喻在日常生活中是应用得最广泛,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方式。因此受到了古今中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冰心的散文,温馨柔婉的真情,清新典雅的笔调,成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