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疾病的新致病基因鉴定及相关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fe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癫痫(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FCMTE)是以皮质震颤和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运动障碍疾病。根据致病基因区间定位研究,目前已被定位4型(FCMTE1型:8q24、FCMTE2型:2p11.1-q12.2、FCMTE3型:5p15.31-p15.1和FCMTE4型:3q26.32-3q28),但仍未有明确的致病基因被鉴定发现。研究目的:利用本团队长期积累的中国FCMTE家系资源,鉴定其致病基因。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个中国FCMTE家系,利用Illumina Human Omini Zhong Hua-8Bead Chip基因芯片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和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标记,通过连锁分析及单体型分析,对其中11个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区间定位。利用来自4个不同家系8例FCMTE患者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Expansion Hunter这一针对性探测多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所定位的最小致病基因区间内,对短串联重复序列是否存在异常重复扩增突变进行检测。利用长片段PCR、重复引物PCR,对发现的候选多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进行验证和家系内疾病基因共分离。研究结果:连锁分析及单体型分析发现11个FCMTE大家系的致病基因区间均被定位于8q24(LOD值:1.64-3.77,其中5个大家系的LOD值大于3.0,提示肯定连锁),证实这些家系均为FCMTE1型家系。取其致病基因区间的交集,将FCMTE1型的致病基因区间缩小到一4.9Mb区间:chr8:116842110-12175086。利用Expansion Hunter,在8例患者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对上述最小致病基因区间内233个3-7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分析,发现SAMD12基因4号内含子区一个(TTTTA)五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出现异常扩增,同时在其基因方向3’端发现一(TTTC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片段的插入。通过长片段PCR和重复引物PCR进行验证,发现该位点的突变结构为(TTTTA)exp(TTTCA)exp(exp:expansion,即扩增)。该突变在11个被定位的FCMTE1型大家系和另外7个无法定位的小家系中均被检测到,且完全与疾病共分离。正常人群筛查发现单独(TTTTA)exp的人群携带率约为3.36%(8/238),未在正常人群中检测到(TTTCA)exp。在一个FCMTE1型家系中,其突变结构为(TTTTA)36-39(TTTCA)exp,提示真正完全与疾病共分离的是(TTTC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研究结论:SAMD12基因内含子区的(TTTC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是FCMTE1型的致病基因突变。该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与既往报道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7型的致病突变一致,提示其可形成异常转录的RNA foci,通过其毒性作用导致疾病发生,具体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背景: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癫痫(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FCMTE)是以皮质震颤和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运动障碍疾病。至2018年底,位于3个不同基因(SAMD12,TNRC6A和RAPGEF2)内含子区的(TTTC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在78个中国和日本FCMTE家系被报道并确认为该病的致病突变。在本团队的前期报道中,(TTTC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即(TTTCA)exp(exp:expansion,即扩增),在大多数的中国FCMTE家系(18/20)被检测到,但仍有部分家系为阴性,提示存在新的致病基因或突变。研究目的:明确一个未检测到(TTTCA)exp的FCMTE家系的遗传致病病因。研究方法:一个前期SAMD12、TNRC6A和RAPGEF2基因(TTTCA)exp检测均为阴性的FCMTE家系被纳入本研究。重复引物PCR、长片段PCR、Sanger测序被应用于该家系以确认候选致病基因突变。基于Pac Bio RS II测序平台,利用长片段PCR产物进行目标区域的靶向长读长测序,确认新发现致病突变的具体序列与结构。研究结果:在该FCMTE家系发现SAMD12基因内含子区一个新的(TTTG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与疾病共分离。对该家系内两名患者(II:6和III:4)、一名无症状突变携带者(IV:2)以及一个之前报道过携带SAMD12基因(TTTCA)exp的FCMTE患者(家系I-III:2,作为阳性对照)进行目标区域的靶向长读长测序,分别获得了302条、159条、207条和50条跨过重复扩增序列区且准确度大于90%的subreads。经过统计分析,该家系的重复扩增突变详细结构为:(TTTTA)114-124(TTTGA)108-116,(TTTCA)exp阳性对照家系I-III:2的重复扩增突变详细结构为:(TTTTA)38(TTTCA)479。研究结论:目标区域靶向长读长测序准确解析了(TTTTA)exp(TTTGA)exp和(TTTTA)exp(TTTCA)exp两种不同多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的详细结构。我们的发现进一步扩大了SADM12基因相关FCMTE的突变谱系,提示在(TTTCA)exp检测阴性的情况下,还要关注可能存在如(TTTGA)exp的其他重复扩增序列突变的可能性。研究背景: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癫痫(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FCMTE)是一种具有明显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运动障碍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包括成年期起病的肢体远端皮质震颤和癫痫发作。本团队前期鉴定了FCMTE1型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SAMD12基因及其内含子区(TTTC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然而,我们对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相关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认识仍非常有限。研究目的: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索基因确诊的FCMTE1型患者的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研究方法:纳入了31例基因确诊携带SAMD12基因杂合(TTTCA)五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的FCMTE1型患者及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弥散张量成像的各项异性分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BOLD信号的多频段振幅百分比(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 AF)及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进行两组人群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FCMTE1型患者组发现显著的右侧小脑Crus II灰质体积减少。Per AF分析发现在小脑蚓部VIII、左侧小脑脑叶VIII及左中央前回3个脑区存在显著的“频段/组间”交互效应。小脑两个脑区出现了极低频段Per AF的升高,左中央前回出现了极高频段Per AF的降低。上述Per AF结果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鉴别两组人群有82%的准确率(p=1.0-5)。左侧小脑脑叶VIII的Per AF值与皮质震颤病程呈正相关。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提示在患者组,小脑蚓部VIII和左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增强。研究结论:FCMTE1型患者的小脑出现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小脑极低频段Per AF升高和运动皮层极高频段Per AF降低可能是FCMTE1型的病理生理特点之一。研究背景: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PFBC)是一组以双侧对称性脑钙化(基底节区为主)为影像学特征,可有帕金森症、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临床表现的运动障碍疾病。目前已有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SLC20A2、PDGFRB、PDGFB和XPR1)和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MYORG)被鉴定发现。遗传筛查发现,在一半以上的PFBC患者中,无法检测到已知致病基因的突变,提示存在未被鉴定发现的PFBC致病基因。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排除上述已知致病基因的基础上,鉴定新的PFBC致病基因。研究方法:根据PFBC的诊断标准,自2016年5月起共纳入399个排除已知致病基因突变致病的PFBC家系或散发患者。通过纯合子定位和全基因组测序,在1个父母近亲结婚的家系发现新的PFBC候选致病基因。通过Sanger测序在另外398个PFBC家系的先证者或散发患者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筛查验证。对检测到的新致病基因突变,构建质粒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进行突变的相关功能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对新致病基因的组织和特定细胞类型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2个父母近亲结婚的PFBC家系和1个散发患者发现JAM2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包括两个纯合突变(纯合移码突变c.140del T,p.L48*、纯合起始密码子突变c.1A>G,p.M1?)和一对复合杂合突变[杂合错义突变c.504G>C,p.W168C和2-4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c.(67+168-1)394+1395-1del,p.Y23V131delins L]。构建含上述突变JAM2基因的质粒,转染CHO细胞后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发现转染了c.140del T,p.L48*突变JAM2质粒和c.1A>G,p.M1?突变JAM2质粒的CHO细胞中,均未生成JAM2蛋白;c.504G>C,p.W168C突变JAM2质粒翻译形成的JAM2蛋白无法在细胞膜表达;c.(67+168-1)394+1395-1del,p.Y23V131delins L突变JAM2质粒翻译出一段缺失了重要功能域的截短JAM2蛋白。上述功能研究提示4个突变均引起了JAM2基因功能缺失。在一个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血脑屏障的基本结构和单位)相关细胞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库中对JAM2进行表达分析后,发现和多个已知PFBC(PDGFB、PDGFRB和MYORG)或其他伴脑钙化的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JAM3和OCLN)一样,JAM2在NVU相关细胞(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有高表达。研究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个新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FBC致病基因JAM2。JAM2双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可能导致NVU相关细胞功能异常,进一步支持NUV的功能异常可能是PFBC重要致病机制。
其他文献
在机体应对病原体急性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免疫应答通常分为三个时期:①启动和扩增期②消退和收缩期③记忆期。当记忆性T细胞再次遇到同样病原体会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免疫应答反应,这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典型特征。CD8+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在表型、功能和定位以及长期的命运转归等方面各不相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虽然表明了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对效应性和记忆性T细胞异质性群体形成的调控作用,但是,
学位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多年来的研究认为血小板的存在对维持人类机体的止血能力极为重要。然而新近的研究表明血小板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组织损伤和病原体反应等方面起关键作用。除了免疫应答,血小板也有维持免疫细胞内稳态的作用,血小板内含大量的免疫相关分子,内容物的释放直接影响炎症性疾病的发展和结果。这种功能的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血小板将血栓形成和炎症联系在一起。血栓炎症性疾病是导
学位
CD4+T细胞参与介导机体的多种免疫反应,在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所触发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初始CD4+T细胞(na(?)ve CD4+T)经抗原刺激活化后,在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如Th1、Th2、Th17、Tfh、Th9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等。其中,Th17细胞以分泌细胞因子IL-17为主要特征,参与自身
学位
背景和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全球流行率逐年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磷酸酶2A(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
学位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根据病理表现又可分为三个亚型,在临床-脑电-影像特征以及预后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不同亚型中影响预后的具体因素尚不明确。深入探究FCD的具体致痫机制和找到精准有效的的治疗靶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首先,本研究基于91例本中心手术且病理确诊为FCD的患者,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FCD
学位
研究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构成血管壁组织最主要的细胞,其功能及行为异常是多种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不同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的成熟分化呈可逆状态,在血管损伤等病理刺激下,处于高分化状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去分化至幼稚状态,但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而基于人类血管疾病的研究表明,平滑肌细胞自噬及胞内囊泡转运是维持血管稳态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平滑肌细胞自噬关键蛋白PIK3C3在血管稳态及疾
学位
研究背景: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引起外周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下肢动脉造成下肢缺血。缺血后组织修复是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关键,但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调控下肢缺血后组织修复及血管新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来源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可以促进脓毒症炎症反应和心肌组织损伤,然而巨噬细胞H
学位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及国内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最大死因,给国家及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医疗负担,而心脏纤维化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状态,慢性心脏纤维化会导致心脏机械及电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心脏纤维化是一种以心脏组织纤维产生和降解失衡,心脏泵血能力降低、心脏电传导紊乱为特征的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状态。目前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法满足临床对于心脏纤维化预防、限制或逆转的需求。最新Natu
学位
肝癌是我国第二高发的癌症,也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肿瘤。目前肝癌的治疗方式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在我国的肝细胞肝癌病例中超过80%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慢性HBV感染所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和慢性肝纤维化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再生功能障碍,除了增加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的风险,更会造成术后恢复困难、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因此肝纤维化程度是术前评估的重要考量。目前临床上有多种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手段
学位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知识领域不断细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知识视频博主并走上了知识商业化的道路。知识分享类视频博主作为一种小众的存在,其分享内容自由且广泛,但面对专业培训机构以及知识付费软件的竞争,博主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去提升营销策略成为重要议题。本文旨在研究知识分享类视频博主如何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与提升内容营销策略,从而增加营收及个人影响力,进行知识分享类视频博主的内容营销策略的构建并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