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移植是当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也是当今风险最高的外科手术之一。其中,胆道并发症(bliary complication)是肝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文献报告发生率高达5.8~24.5%,严重影响着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临床研究发现,器官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最重要因素的因素之一。实验研究表明,胆管上皮细胞是保存及再灌注损伤的敏感部位。因此,预防肝移植肝内胆管再灌注损伤对临床防治胆道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探讨了不同胆道灌洗方法对移植物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证实了亲水性胆盐对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为临床上更有效地防治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提供了相关的实验依据。
第一部分 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为动态检测移植术后胆汁中各项指标提供可靠的研究手段。[方法]以Kamada和王振杰报道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式为基础,加以多项技术改进,包括胆总管内置导管,高位空肠造瘘置入导管,两管引至腹壁皮下对口相接等。[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98次,24h动物存活率达94.1%,1周动物存活为88.2%。[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本实验长期、动态收集胆汁的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 不同胆道灌洗方法对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胆道灌洗方法对大鼠肝移植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供肝保存2小时的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胆道非灌洗组,4℃UW液胆道灌洗组,4℃生理盐水(NS)胆道灌洗+4℃UW液肝内胆道灌注保存组,4℃HTK液胆道灌洗+4℃UW液肝内胆道灌注保存组,4℃HTK液胆道灌洗+4℃HTK液肝内胆道灌注保存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术后24h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碱性磷酸酶(AKP)、γ-谷酰转肽酶(GGT)活性及胆汁中GGT、葡萄糖(Glu)含量。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移植物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与非灌洗组比较,胆道灌洗组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②HTK液及NS灌洗组较UW液灌洗组术后指标改善明显。⑨病理检查发现非灌洗组移植物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各灌洗组的损伤程度明显改善,HTK液灌洗+UW或HTK液灌注保存组的胆管上皮细胞损伤轻微。[结论]①移植肝冷保存前进行胆道灌洗可以明显减轻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②4℃HTK液灌洗+4℃UW或HTK液灌注保存效果比较理想。
第三部分 亲水性胆盐对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探讨亲水性胆盐对肝移植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采用供肝保存2小时的大鼠原位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将21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疏水性胆盐组(静脉注射牛磺脱氧胆酸钠40μmol/kg),低浓度亲水性胆盐组(静脉注射牛熊去氧胆酸钠40μmol/kg)、高浓度亲水性胆盐组(静脉注射牛熊去氧胆酸钠80μmol/kg)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术后1d、3d、7d或14d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碱性磷酸酶(AKP)、γ-谷酰转肽酶(GGT)活性及胆汁中GGT、葡萄糖(Glu)含量。在光镜下观察术后1d移植物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术后1d移植物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疏水性胆盐组术后血清及胆汁中各指标明显升高,两组亲水性胆盐组术后各时点血清及胆汁中各指标明显下降;②病理检查显示,亲水性胆盐组肝内胆管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细胞凋亡明显减少;③与低浓度亲水性胆盐组比较,高浓度亲水性胆盐组短期内可见血清和胆汁内各项指标有所降低,但长期观查两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疏水性胆盐有可能加剧肝移植肝内胆管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在供肝获取前,静脉注入亲水性胆盐对移植物肝内胆管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