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TT异常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是衡量胎儿宫内营养状况及出生结局的一项重要指标。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同时巨大儿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大量与出生体重相关的研究发现过低或过高的出生体重不仅与出生后较差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落后风险相关,同时也增加远期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与新生儿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包括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等。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 ose tolerance test,OGTT)是筛查和诊断GDM的主要手段,通常于妊娠24-28周进行,研究孕妇妊娠24-28周75g OGTT结果中不同指标异常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旨在对OGTT结果异常的孕妇进行分层管理以减少新生儿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足月分娩的孕妇妊娠24-28周OGTT的异常结果与新生儿体重及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排除缺乏妊娠24-28周OGTT资料、孕前糖尿病(Preges 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使用胰岛素治疗、多胎妊娠、辅助生殖、合并其他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症、子宫畸形、贫血等)等,共收集OGTT结果异常病例146例,根据75g OGTT检查的结果中三个不同时间点血糖异常,将其分为单一空腹血糖升高组(A1组)、单一服糖1小时血糖升高组(A2组)、单一服糖2小时血糖升高组(A3组)、OG TT任意两项血糖升高组(B组)以及OGTT三项血糖均升高组(C组),同时收集同期正常妊娠病例11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以及其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孕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各组孕产妇的妊娠年龄、孕前B MI、孕期增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34.41±5.83岁)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其他各个组(P<0.05),B组(32.89±4.54岁)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30.56±3.50岁)、A1组(30.88±3.44岁)和A2组(31.00±3.85岁)(P<0.05)。除A3组外,各个组的孕前BMI都高于正常组(P≤0.02),5个病例组的孕前BMI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6)。A1组(15.31±5.41kg)和正常组(14.78±4.04kg)的孕期平均增重都显著高于A2组(12.15±4.50kg)、A3组(11.60±3.99kg)、B组(11.64±4.63kg)和C组(11.25±6.73kg)。2.剖宫产率的比较:A1组(83.7%)、A2组(89.4%)、A3组(88.9%)、B组(89.9%)及C组(90.9%)的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03),而各病例组之间的剖宫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各组孕产妇的HbA1c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780)。4.出生体重的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169),两两比较发现A1组出生体重(3512.40±462.78g)最高,且显著高于A3组(P=0.014)。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进一步比较,HbA1c≥5.5%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HbA1c<5.5%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1),HbA1c≥5.5%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更高,且HbA1c≥5.5%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3.8%)更高(P<0.05)。单一血糖升高组新生儿巨大儿的发病率(12.5%)高于两项血糖升高组(7.9%)和三项血糖升高组(8.3%)。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的比较:在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转NICU、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方面,各病例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在各病例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1.单一空腹血糖升高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相关,且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2.OGTT异常增高剖宫产率、新生儿转NICU、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3.HbA1c≥5.5%增加新生儿体重异常的风险。
其他文献
弹性管束换热器利用流体诱导弹性管束振动实现无源强化传热。传统平面弹性管束受其结构特点的影响,换热器内单位体积内换热面积较小、综合传热性能低,使得换热器的总体效能不佳。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螺旋弹性管束换热器,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结合粗算加精算的计算策略,系统研究了管束结构参数和流体流动参数对螺旋弹性管束振动响应及传热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螺旋弹性管束换热器进行结构改进(增设中空管及折流板),以期获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科研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愈发重要。以盘锦市数字化教育科研管理为例,探讨数字化教育科研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基本原则,分析数字化教育科研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其对教育科研的促进作用,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与借鉴的样本。
期刊
近年来神经网络因其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联想记忆等实用型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使得它的动力学行为分析在学术界内掀起了研究热潮,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成果。神经网络中会出现时滞,这是受到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速度的影响,从而会导致系统的一些不良性能产生,例如不稳定,震荡和混沌现象等。同时,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控制成本,人们往往希望同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为此,进一步探究时滞神经网络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案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的降脂疗效,旨在探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治疗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益。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0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共49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案
学位
背景:经皮心内膜室间隔消融术(Percutaneous endocardial septal ra diofrequency ablation,PESA)作为近几年日趋成熟的新技术,相比传统的外科室间隔切除术,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周期短、恢复较快等优点,容易被推广及接受。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虽然短期疗效明确,但缺乏左室流出道压力下降趋势的长期随访数据,且术者经验、消融功率及消融范围、消融时间等因
学位
首先以二聚酸、乙二胺和己二胺为原料,分别合成二聚酸-乙二胺型聚酰胺热熔胶和二聚酸-己二胺型聚酰胺热熔胶。然后用聚醚二胺替代部分二元胺,再用己二酸替代部分二聚酸,通过共聚合成了改性的聚酰胺热熔胶。研究了聚醚二胺和己二酸的物质的量对聚酰胺热熔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聚醚二胺含量的增加,聚酰胺热熔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硬度和拉伸强度降低;拉伸剪切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聚醚二胺含量为20%
期刊
目的:研究15-49岁的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下的脑血管管壁特征、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情况。进一步研究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明确青年脑梗死影像学特征,为青年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证据和思路。方法: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10至2021-8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10例15-49岁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且行脑血管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数据;2.
学位
目的:探讨超高危ASCVD患者应用阿利西尤单抗的降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符合超高危ASCVD(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诊断标准的患者81例,根据用药方案划分为他汀联合阿利西尤单抗强化降脂治疗的联合组(n=33)和单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单药组(n=48
学位
目的:研究单纯左心耳封堵(单封组)及联合射频消融术(一站式组)对不同年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3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1例单封组患者及281例一站式组患者,排除一站式组中47例复发患者及42例失访患者,排除单封组13例失访患者后,对剩余患者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匹配(卡钳值=0.02
学位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NETs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 AS)的相关性,以及SLE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并被确诊为SLE的患者共61例作为SLE组,并收集同时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共58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就诊时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得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 IMT)将SLE组患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