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通风换气系统气流组织模拟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光温室的发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鲜菜生产和供应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使传统的农业生产由“冬闲”变成了“冬忙”,提高了农民收入。然而,我国虽有世界第一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产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3,甚至更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设施农业的相关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且缺乏系统性。许多温室在建造时加热、降温、通风等系统不完善。温室结构简易,仅具备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容易受到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更谈不上对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针对我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在种植生产中面临的微气候状况,为了提升日光温室的热湿调控能力,提出了一种集“供热、通风、除湿”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日光温室通风换气系统,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系统的“气流形式、风口类型、孔径比”等系统结构参数进行对比优化设计,并测试了不同进口温度对温室加温性能的影响。针对夏季工况运行提出了该系统的四种通风换气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日光温室热湿环境调控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当前日光温室对室内热湿调控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现有的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的研究大多针对温室内夏季出现高温、高湿的情况,通过自然通风及机械通风的方法调节室内环境,但是对于冬季向温室进行供热或换气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有效地将供给到温室的热量利用起来,提升能量利用率有待进一步研究。(2)建立了新型日光温室通风换气系统传热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温室内空气温度与试验测试温度最大相对误差为7%,风速模拟值与试验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05m/s,这表明数值方法合理可靠,可用于后续通风换气系统的优化模拟分析。(3)运用所建立的通风换气系统传热模型分析了三种气流形式(上送下回式、下送上回式、中间回风式)对冬季日光温室的加温能力。结果显示,采用“下送上回式”的气流形式加温效果较优,可使作物区温度提升14.7℃,“上送下回式”和“中间回风式”分别将作物区温度提升了1.3℃和2.3℃。对五种不同类型风口(单喷嘴型喷口、双喷嘴型喷口、三喷嘴型喷口、条缝型风口、间断条缝型风口)的加热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单喷嘴型喷口及三喷嘴型喷口对温室作物区加温效果较好,高于其他三种类型风口0.5-1.5℃,采用这两种类型的风口,作物区气体的流动情况也较优,平均风速约为0.15m/s。(4)对比了均匀布置风口、间隔布置风口两种布置方式下温室的温度场及风速场。模拟结果表明,增加送、回风口的布置距离有利于提升作物区气体的流速,并且能减少作物区出现局部涡流的现象,采用风口间隔布置的方案对温室的加温效果优于风口均匀布置0.1℃-0.2℃。对4、6、9、17四种不同数量的送风口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孔口数量对通风换气系统的升温效果影响并不明显,当进口风速设置为12m/s时,作物区的最高温升为3.3℃,最低温升为3℃,仅相差0.3℃,考虑到实际工程的操作难度,最终送风口数量定为4个。(5)为探究该通风换气系统在不同进口温度下对温室的加热能力,分别采用4种进口温度对温室进行送风。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温度每增加5℃,温室作物区温度仅提升0.3℃,增加送风温差并不能显著的提升作物区温度;在温室覆盖保温被的情况下进口温度增加5℃,作物区平均温度提升1.5℃。说明前坡屋面以对流换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室外,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当温室覆盖保温被后对流换热量减小,因此通风换气系统对温室的加热效果有所提升。(6)为解决夏季温室高温过热问题,基于该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了四种通风换气方案:开启下通风口、开启上通风口、同时开启上下通风口、只开启通风换气系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同时开启上下通风口的方案温室降温效果最理想,作物区温度降低了10℃,其他三种方案分别降低了3.9℃、3.8℃及4℃。若通风以降温为主要目的时,采用上下通风口全开的方案效果最好。因此,若温室以调节温室内CO2浓度和湿度时,采用只开启上通风口和只开启机械通风系统的方案通风效果更为理想。
其他文献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排入海洋系统的固体废弃物称为海洋垃圾。海洋垃圾数量巨大、遍布四大洋,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清理海洋垃圾已变得刻不容缓,船舶打捞海上垃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为了在收集海洋垃圾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本文采用LNG混合船舶对不确定环境下海上垃圾回收的船舶路径进行研究。海洋环境中的垃圾随海水漂移,其位置信息不断变化。根据问题特点,首先获取海洋垃圾的初始位置,收集海域的流场、风场及水
学位
目的:研究PXR拮抗剂SPA70逆转紫杉醇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建立紫杉醇耐药的A549细胞和H460细胞,标记为:A549/TR细胞和H460/TR细胞,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得紫杉醇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计算耐药抗性。分别用溶剂、紫杉醇、SPA70、紫杉醇+SPA70处理A549细胞和A549/TR,H460和H460
学位
当纳米银(AgNPs)作为抗菌剂进入环境中,会对细菌的生长造成毒害作用,从而影响污水生物处理效能。然而当前研究关于AgNPs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除磷的影响并不全面,有必要系统地探究AgNPs对生物除磷系统中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究AgNPs影响生物除磷效能的微生物机制,这对阐明AgNPs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除磷效果较好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
学位
目的:分析2009-2020年甘肃省老年人群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及病原流行特征,构建病原感染分类预判模型,为老年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证据,并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甘肃省老年人群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感染状况,观察不同时期的病原构成情况,找出主要病原并揭示流行特征。利用多重对应分析展示病原感染类型与人口学特征间的关联,进一步构建朴素贝叶斯、决策树、
学位
近年来,借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我国的货物运输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作为特种运输的危险品运输,其市场规模也常年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危险品运输的多种模式中,道路运输已占据了主流,年运量可达3亿吨。危险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危险品特殊的理化性质,在运输时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对周遭百姓和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在危险品运往需求点前,如何通过风险分析与路径
学位
目的:通过对2011-2020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观察其病原分布特征,揭示病原感染流行规律,明确主要病原种类;并根据其分布规律构建主要病原阳性率预测模型,估计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发热伴出疹症候群主要病原流行趋势,为相应的疾病防控提供可应用的方法和技术参考。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2011-2020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例分布及病原构成情况,用χ
学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机动车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导致私家车总量超过了道路交通系统的容纳量,进而出现了交通拥堵等问题。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完善,现有道路交通系统中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动化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混行,且未来道路交通系统将以这种混行的方式为主。混行的交通流特性不同于传统手动驾驶车辆的交通流特征,因此,研究自动驾驶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
学位
氮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有机氮、无机氮和气态氮等。然而,含氮物质也是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生物海绵铁体系对氮素也有较强的去除效果,并且此体系中可以产生较强的类Fenton作用。因此本实验便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生物海绵铁体系在脱氮过程中的类Fenton作用以及其他作用力的贡献度占比。本文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前后某市主要慢性病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了解政策实施前后慢性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住院费用、医疗保险费用的构成。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分析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前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医保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实证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数据来源于某市医疗保
学位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清尿酸变化与脑卒中发病的中介效应,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代谢性指标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为理解血清尿酸变化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因果关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金昌队列平台,选取基线和两次随访全匹配人群资料,以基线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变化,第一次随访颈动脉粥样硬化为研究因素,以第二次随访新发脑卒中为研究结局,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
学位